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论文摘要

主体功能区划是指在分析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研究过程。主体功能区划的目的是为合理促进区域的人与自然统筹、区域统筹提供科学依据,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空间均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福建省为实证对象,以县(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初步构建了一套基于多维的福建省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揭示其区域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划的原则和标准,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再经过修正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为支撑,将福建地域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以及禁止开发等四大主体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和管制对策。该研究以期为福建省进行空间开发秩序调整和管制、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 论文框架
  • 第2章 国内外空间区划研究综述
  • 2.1 地理区划的研究进展
  • 2.1.1 地理区划的发展历程
  • 2.1.2 地理区划发展的新特点
  • 2.2 国外有关空间区划(规划)及对我国的启示
  • 2.2.1 美国标准区域的划分
  • 2.2.2 欧盟标准地区统计单元目录的划分
  • 2.2.3 巴西规划类型区的划分
  • 2.2.4 法国的领土整治规划
  • 2.2.5 日本的区域规划
  • 2.2.6 国外空间区划(规划)对我国的启示
  • 2.3 中国空间规划的演变与存在问题
  • 2.3.1 中国区域规划演变历程
  • 2.3.2 我国区域规划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2.4 国内有关主体功能区的研究现状
  • 第3章 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研究
  • 3.1 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内涵
  • 3.1.1 主体功能区的定义及类型
  • 3.1.2 主体功能区划的特性
  • 3.1.3 主体功能区划的作用
  • 3.2 现阶段我国主体功能区划体系
  • 3.3 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
  • 3.3.1 科学发展理论
  • 3.3.2 空间差异与关联理论
  • 3.3.3 点-轴-网络渐进开发理论
  • 3.3.4 平衡态空间发展理论
  • 3.3.5 “反规划”理论
  • 3.4 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 3.4.1 国土全覆盖的原则
  • 3.4.2 基本依托行政区的原则
  • 3.4.3 自上而下、下级功能区划服从上级功能区划的原则
  • 3.4.4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 3.4.5 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重的原则
  • 3.5 主体功能区划与相关区划和规划的关系
  • 3.5.1 主体功能区划与相关区划的比较
  • 3.5.2 主体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 第4章 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研究
  • 4.1 基本空间分析单元的选择
  • 4.1.1 空间单元的边界
  • 4.1.2 空间单元的规模
  • 4.2 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思路
  • 4.3 区域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研究
  • 4.3.1 区域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 4.3.2 区域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3.3 区域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4 福建省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 4.3.5 指标的获取方法及部分指标说明
  • 4.4 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
  • 4.4.1 区域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方法
  • 4.4.2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 第5章 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
  • 5.1 研究区概况
  • 5.1.1 国土空间的自然环境特点
  • 5.1.2 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5.1.3 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趋势
  • 5.2 福建省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
  • 5.2.1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5.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3 区域主体功能适宜性评价
  • 5.2.4 福建省主体功能适宜性评析
  • 5.3 福建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 5.3.1 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 5.3.2 主体功能区界限的修正
  • 5.3.3 主体功能区划结果与分析
  • 第6章 主体功能区分类评析及其开发管制的对策建议
  • 6.1 优化开发区域
  • 6.1.1 区域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 6.1.2 开发和管制对策
  • 6.2 重点开发区域
  • 6.2.1 区域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 6.2.2 开发和管制对策
  • 6.3 限制开发区域
  • 6.3.1 区域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 6.3.2 开发和管制对策
  • 6.4 禁止开发区域
  • 6.4.1 区域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
  • 6.4.2 开发和管制对策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存在的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提出及其重大意义[J]. 决策导刊 2011(10)
    • [2].海洋主体功能区的理论基础及管控策略论析[J].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20(05)
    • [3].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 统计与决策 2019(22)
    • [4].加快成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5].徐州市主体功能区开发建设策略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12)
    • [6].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内涵、特征与框架[J]. 生态经济 2018(08)
    • [7].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形成的投资政策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 2018(10)
    • [8].安康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安康学院学报 2015(06)
    • [9].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县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考[J].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1)
    • [10].加快安徽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03)
    • [11].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问题研究[J]. 企业导报 2014(22)
    • [12].主体功能区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匡正[J]. 东南学术 2015(02)
    • [1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建设推进机制的意见[J]. 无锡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1)
    • [14].生态牧歌唱鹤乡——通榆县立足优势发展现代畜牧业纪实[J]. 农村科学实验 2016(12)
    • [15].主体功能区战略台前幕后[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1(09)
    • [16].主体功能区战略及政策的优化与完善[J]. 中国土地 2020(11)
    • [17].GB/T 34409-2017《休闲主体功能区服务质量规范》[J]. 标准生活 2017(12)
    • [18].省域主体功能区格局塑造与空间治理——以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为例[J]. 南京社会科学 2018(05)
    • [19].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绩效动态综合评价[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07)
    • [20].省级层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问题与对策[J]. 唯实(现代管理) 2017(07)
    • [21].综合运输与主体功能区互动机理及政策研究[J]. 综合运输 2016(07)
    • [22].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建议——以安康市为例[J]. 西部财会 2015(10)
    • [23].打造国家东部公园 推进主体功能区改革试点[J]. 浙江林业 2014(01)
    • [24].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要“五子登科”[J]. 今日浙江 2014(07)
    • [25].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期许[J]. 重庆社会科学 2014(01)
    • [26].金融支持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J]. 银行家 2014(08)
    • [27].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J]. 浙江经济 2013(01)
    • [28].煤炭主体功能区区域特征研究[J]. 中国煤炭 2013(04)
    • [29].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J]. 城市规划通讯 2013(13)
    • [30].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J]. 综合运输 2013(08)

    标签:;  ;  ;  ;  ;  

    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