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先权制度的构建研究

我国优先权制度的构建研究

论文摘要

优先权是指法律直接规定的特种债权的债权人享有的优先受偿的权利,起源于罗马法,后为法国、日本等国继承并发展。优先权制度的价值是在个别领域破除债权平等原则,赋予某些特殊债权以优先受偿的权利,以有效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和公共利益,弥补片面追求机会平等、强调经济增长存在的缺陷,它体现了国家的价值判断和立法政策,反映了现代经济法对实质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不懈追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激烈的市场和社会竞争,必然会产生一批弱势群体,而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到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还很不足,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基本人权得不到充分保障。这与当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不相符的,也是与法律的根本宗旨相违背的。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建立统一的优先权制度,只有一些零散的规定且性质不明,效力不够,因此,有必要确立统一的优先权制度,更好地实现法律的功能。本文即通过对优先权制度的考察,深入探讨我国构建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构建我国优先权制度提出立法设计,期望为我国构建优先权制度提供参考,这也是本文选题的意义所在。文章除引言、结语外,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优先权制度解读,对该制度的一般问题进行考察。优先权在我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各国的具体规定亦不尽相同,必须对这一概念进行相对清晰的界定和认识。本部分主要阐述优先权的概念、特征、分类、效力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考察各国关于优先权的立法例。通过探讨,形成对优先权制度的基本认识。第二部分,我国构建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陆法系存在规定和不规定优先权制度两种模式,在确立优先权制度的国家中,其规定亦有所不同,各国法律关于优先权制度理论和实践存在很大差异。我国之所以要建立优先权制度,是因为优先权制度具有强大的法律功能;与不采用优先权制度的立法例相比,在功能实现上可以有效弥补我国现行法律存在的不足;优先权制度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限制加以弥补,因而引入优先权制度是一种明智选择。同时,我国在优先权的立法上和优先权理论的研究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为引入这项制度提供了现实可行性。第三部分,我国优先权制度的立法设计。我国立法中尚未确立系统的优先权制度,本部分参考各国的做法和学者研究的成果,提出我国建立优先权制度的具体立法建议。对优先权的位次、内容、结构,我国建立优先权的种类,优先权的取得、标的、担保范围、保全及消灭事由,各类优先权的顺位,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竞合等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探讨。特别法上的优先权是优先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本文主要探讨一般意义上的优先权,故不对特别法上的优先权展开论述,仅对一般意义上的优先权与税收优先权的顺位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注意运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构建优先权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分析;二是借鉴各国实践和学者研究成果,对我国优先权制度的构建提出了立法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由于作者知识和所搜集资料所限,没有对特别意义上的优先权及其与一般意义上的优先权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本文对优先权制度的研究不够全面和彻底;同时由于笔者认识所限,感到在立法设计中对优先权的内容和共存、竞合时的顺位设计不够成熟,有纸上谈兵之嫌,有待实践的检验。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优先权制度解读
  • (一) 优先权概念的界定
  • (二) 优先权的特征
  • (三) 优先权的立法例
  • 1. 罗马法中的优先权
  • 2. 大陆法系法国模式的立法例
  • 3. 大陆法系德国模式的立法例
  • 4. 英美法系的立法例
  • (四) 优先权的分类
  • 1. 一般优先权
  • 2. 特别优先权
  • (五) 优先权的效力
  • 1. 优先权的优先受偿力
  • 2. 优先权的物上代位效力
  • 3. 优先权的追及效力
  • 4. 优先权共存时的顺位
  • 5. 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竞合的效力
  • (六) 优先权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1. 优先权与优先受偿权
  • 2. 优先权与优先购买权
  • 3. 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
  • 二、我国建立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一) 优先权制度具有强大的法律功能
  • (二) 优先权制度在功能实现上具有比较优势
  • (三) 优先权制度可以有效弥补我国现行法的不足
  • (四) 优先权制度引入我国具有现实可行性
  • (五) 优先权的缺陷可以通过适当的限制加以弥补注
  • 三、我国优先权制度的立法设计
  • (一) 优先权的位次、内容与结构
  • 1. 优先权在物权法中的位次
  • 2. 优先权的内容与结构
  • (二) 优先权的种类
  • 1. 一般优先权
  • 2. 动产特别优先权
  • 3. 不动产特别优先权
  • 4. 知识产权优先权
  • (三) 优先权的取得、标的、担保范围、保全及消灭事由
  • 1. 优先权的取得
  • 2. 优先权的标的
  • 3. 优先权担保的债权范围
  • 4. 优先权保全
  • 5. 优先权的消灭事由
  • (四) 各类优先权之间的顺位
  • 1. 一般优先权间的顺位
  • 2. 特别动产优先权间的顺位
  • 3. 特别不动产优先权间的顺位
  • 4. 一般优先权与特别优先权间的顺位
  • (五) 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 1. 优先权与质权竞合时的效力
  • 2. 优先权与抵押权竞合时的效力
  • 3. 优先权与留置权竞合时的效力
  • (六) 优先权(一般意义上的优先权)与税收优先权的顺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述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优先权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3(02)
    • [2].对我国设立外观设计本国优先权制度的探讨[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3(11)
    • [3].论公安民警优先权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13(04)
    • [4].浅谈我国民事优先权制度[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5].我国物权法中规定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14)
    • [6].我国民事优先权制度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 2008(19)
    • [7].我国民事优先权制度初探[J]. 法制与社会 2015(03)
    • [8].优先权制度在我国构建的争论与设想[J]. 行政与法 2011(08)
    • [9].论民法典中统一优先权制度的构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0].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审视和重新定位——以保障市场交易安全为视角[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3)
    • [11].合理利用本国优先权制度的一些建议[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5(12)
    • [12].浅论我国建立优先权制度的立法分析[J]. 考试周刊 2015(A2)
    • [13].论我国的优先权制度[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07)
    • [14].对税收优先权制度的思考[J]. 辽宁经济 2011(05)
    • [15].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缺陷与完善[J]. 特区经济 2009(10)
    • [16].民法典中优先权制度的存废取舍问题辨析[J]. 中州学刊 2015(12)
    • [17].错误解读本国优先权制度的原因分析及立法建议[J]. 知识产权 2012(01)
    • [18].关于建构续写权与续写优先权制度的几点思考[J]. 法制博览 2017(15)
    • [19].税收优先权制度的法理学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11(03)
    • [20].简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09(31)
    • [21].日本本国优先权制度研究[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0(07)
    • [22].美国移民限额优先权制度及其影响[J]. 陇东学院学报 2019(01)
    • [23].论我国特别优先权制度的建立[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5(11)
    • [24].论我国建立一般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4(07)
    • [25].中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存废之辩[J]. 法学评论 2013(02)
    • [26].优先权与物权公示原则的冲突与规制[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12)
    • [27].临时专利申请对我国本国优先权制度完善的启示——以发明创意众筹为题引[J]. 青海社会科学 2020(01)
    • [28].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5)
    • [29].浅议物权法的优先权制度体系[J]. 南方论刊 2008(06)
    • [30].展览会参展商标注册申请优先权制度的探讨与运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04)

    标签:;  ;  ;  ;  

    我国优先权制度的构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