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的传播 ——以敦煌文书和壁画为中心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的传播 ——以敦煌文书和壁画为中心

论文摘要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佛教的传播活动。以传播学的信息论、控制论与系统论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方法的统率,具体以其三论所涵盖以及衍生的理论研究方法,如“有限效果”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涵化理论、“议程设置”理论等对其相应的佛教传播活动作深入分析,同时以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概念来对其整个传播过程作定性分析。研究的材料范围主要是敦煌文书和敦煌壁画,对当中所反映的传播理念与传播问题等作深入的挖掘与系统的分析,力图构建起此一时期内敦煌佛教的传播体系。研究结果显示:一、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的传播有着完整而成熟的传播体系,覆盖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的各个层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二、包括政府、僧侣、豪族等的传播者;包括佛经、变文、佛曲、壁画等的传播媒介;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如僧政、僧统、中下层僧尼、世家大族、普通信徒等的受众又使到整个传播过程呈现出多变性与复杂性。三、运用“二级传播”、“先有倾向”、“选择性接触”、“宏观效果论”等相关理论,得出其当时的佛教传播效果有着成功的一面也有着其深刻的局限性。四、从传播学角度看佛教传播所起到的广泛作用,如社会共识、文化增值、社会关怀等等。对唐五代宋初敦煌地区佛教的传播体系作深入研究,剖析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传播根源,为我们深入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适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同时也为丰富传播学研究理论和实践技巧提供很好的案例帮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 四、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传播过程及基本要素研究
  • 第一节 传播者研究
  • 一 僧侣
  • 二 政府
  • 三 民众
  • 四 把关人与把关
  • 五 传播者的地位
  • 第二节 媒介研究
  • 一 口头媒介——讲经、偈颂、诗歌、因缘
  • 二 文字媒介——经书、小说
  • 三 画像媒介——壁画、绢画、版画
  • 四 音声媒介——曲子辞、佛曲、啭变
  • 五 媒介机构——寺院
  • 六 "媒介即信息"
  • 第三节 受众研究
  • 一 受众的类型
  • 二 受众的二重性
  • 三 "使用与满足"研究
  • 第二章 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传播类型及模式研究
  • 第一节 内向传播
  • 一 祈祷
  • 二 自我修行
  • 第二节 人际传播
  • 一 化缘僧的募唱活动
  • 二 敦煌僧侣和外界僧侣的交往活动
  • 第三节 组织传播——社邑
  • 第四节 群体传播
  • 一 宗教家庭
  • 二 宗教社区
  • 第五节 大众传播——印本佛经、版画
  • 第六节 传播模式
  • 第三章 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传播效果研究
  • 第一节 传播效果的有效性
  • 一 二级传播、N级传播与意见领袖
  • 二 议程设置
  • 三 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
  • 第二节 传播效果的局限性
  • 一 有限效果论
  • 二 宣传、地位赋予功能和"主流化"效果
  • 三 "策略选择"理论和"目标探索"理论
  • 第四章 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传播功用研究
  • 第一节 佛教传播所形成的社会共识
  • 一 社会整合功能
  • 二 社会控制功能与"信息环境的环境化"
  • 三 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传播和社会化"
  • 四 认同功能与"镜中我"
  • 第二节 佛教传播所产生的文化增值
  • 第三节 佛教传播所达到的社会关怀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教的传播 ——以敦煌文书和壁画为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