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对“颜色”的影响

英汉文化对“颜色”的影响

蔡兰江西省永修县外国语学校330300

摘要:英汉语言的差异很多,其中在颜色的运用方面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很多时候“红”不是“red”、“red”不是“红”,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人们的语言表达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红黄黑白

语言的诞生使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发生了巨变,语言是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关键,语言传承了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极宝贵的精神财富。显然,它是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在许多语言中,一个字或词会有很多的意义。汉英颜色词汇的运用受文化方面的影响明显:红色是汉语中褒义最浓烈的一个词,例如“红火”、“红榜”、“红包”、“红双喜”、“开门红”、“红五月”、“红太阳”、“红心”等;还有婚礼上红装的新娘子,庆功会上英模披红绸、戴红花,都表示了喜庆、昌盛、幸福。而英语中则大相径庭,用它来表示危险、发怒、禁止,如redalert(紧急警报)、redflag(禁止)。

汉语以黄色喻色情,而英语用blue。英语用bluefilms/videos喻色情影视等。也有人提及西方把色情电影称为bluefilms,我们称之为“黄色电影”乃是自取其辱。不过,虽然有bluefilms和bluegag(下流笑话)、blueruin(大丑闻),但英语中也有blueblood(贵族血统)、blueribbon(蓝授带、最高荣誉)和bluebook(名人录)的说法。最绝妙的反差是,天使和圣母以身穿蓝袍象征忠诚、信义和谦虚,但bluegown(蓝袍)一词却指妓女。要按颜色敏感的眼光来看,这岂不是亵渎神灵?

词语(词素)的组合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对颜色的分辨(指词汇含义上的)不是根据孤立的字、词来作出判断的。人们并不担心“黄”的命运,也不担心中国人心理上承受不起“黄”的这种含义差别。中国曾有过穿件红毛衣就被当作赤化分子的时代,也曾有过穿条红裙子就被当成臭资产阶级分子的时代,这个颜色过敏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下面谈一谈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文化含义:

一、红与red。红是汉语中褒义色彩最强的颜色词,是喜庆欢乐的象征。这方面的“红”词大多不能直译为red。如:

三、黑与black。虽然两词都能表示同一含义,但其文化含义却差异很大,不能对等。英语black有“深色”、“暗淡”、“阴郁”、“怒气冲冲”、“弄脏”、“丢脸”、“不吉利”、“极度的”等引申义,下面含black的词与短语都与“黑”无关。

四、白与white也有很多文化暗含的不同。英语的white可以引申为“吉利”、“善意”、“纯洁”、“清白”等义,有些含white的词组汉译时不与“白”对应。

由于注意的重心或是文化认知的重点不同,源语和译文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来指称,因此在翻译时,若只管表义而不顾其寓意,就势必事倍功半,达不到翻译的目的。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是其民族文化与思维形式的再现,对它的研究是发掘人类文明与智慧的重要领域。由于每种文化、语言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民族历史、民族心理背景及人文地理的影响,所以在不同语言、方言之间,尤其是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之间,往往在其结构、语言背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可译性。过于理想化的概念,如直译、意译、等值翻译等。

由于出发点是追求达到神似或是百分之百的等值,因而以传统的概念或是理论来进行语言间的翻译研究,就无法阐明翻译中的许多基本问题。

当今世界日渐趋同,各种语言与文化也出现了一种融合之势,电视、广播、新闻、报刊、杂志使人们的日常用词逐渐统一起来,起码是对现今世界的描述,如disco、tango、tatami、kungfu、hotdog、hotline、VCD、MTV、DVD、WAP、SPF等,产生了许多对等同一的说法,整个世界必然会形成一个走向大同的趋势。

标签:;  ;  ;  

英汉文化对“颜色”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