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和核基因的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分子特征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和核基因的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分子特征

论文摘要

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根菜类蔬菜。萝卜的杂种优势非常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在植物中,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一种不能产生正常功能花粉的母性遗传性状,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化生产F1代杂种。萝卜CMS系的细胞质即能导致萝卜属植物雄性不育,又能导致芸薹属植物雄性不育,而且其CMS不易受环境条件和不同遗传背景的影响,从而是十字花科植物中最受关注的不育细胞质之一。目前已有一种萝卜CMS及其对应的恢复位点从萝卜导入到油菜中,但一些不良的农艺性状随着恢复基因的导入而出现。远期目标在于阐明萝卜CMS及育性恢复以及使萝卜CMS在十字花科杂种优势育种中得到充分利用。本篇论文中,我们就萝卜CMS胞质不育和核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分子特征进行了描述。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获得了一个萝卜CMS系统,该系统由雄性不育系9802A、保持系9802B和恢复系9802H组成。该不育系花药外观皱缩或正常,无可见花粉,而Ogu CMS系花药外观皱缩未完全发育;NWB CMS系则花药外观正常、花药内有部分花粉。不育系9802A和恢复系9802H杂交产生的F1植株全部表现雄性可育,表明CMS的恢复表现型是一种显性性状。获得了由300个单株组成的F2代育性分离群体。卡平方测验表明分离群体中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符合3∶1的比例,证明9802A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受单一显性基因控制。 用萝卜Ogu orf138基因的特异引物组合ORF-F和ORF-R,在萝卜CMS系9802A总DNA中扩增出了一条DNA片段,而在保持系9802B和恢复系9802H中未扩增出任何产物。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特异诱导Ogu CMS相关基因orf138序列完全一致。该DNA片段可以作为选育萝卜CMS的分子标记。 合成了能够扩增出萝卜NWB CMS系的特异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合NWB-F和NWB-R,该引物组合在萝卜CMS保持系9802B和恢复系9802H总DNA中扩增出了单一DNA片段,而在CMS系9802A总DNA中未扩增出任何产物。该DNA片段可以作为辅助选育萝卜CMS保持系的分子标记。 采用混合分群分析法和F2代的300个单株筛选了萝卜CMS恢复基因Rfw的RAPD标记。对100条RAPD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筛选后,发现RAPD标记OPC06-1900与恢复基因Rfw连锁。通过分子克隆和核苷酸测序将该RAPD标记转换成了显性的SCAR标记SCC06-1894。BLAST搜索表明SCC06-1894与拟南芥和甘蓝硫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对应区域高度同源。设计了等位特异引物,扩增出了SCAR标记SCC06-415。用F2代的分离群体进行PCR分析及序列分析表明SCC06-1894和SCC06-415等位,与Rfw/rfw的遗传距离为8.0cM。根据一个萝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十字花科植物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
  • 1.1 十字花科植物雄性不育的来源
  • 1.1.1 天然雄性不育
  • 1.1.2 杂交产生的雄性不育
  • 1.1.3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雄性不育
  • 1.1.4 基因工程获得雄性不育
  •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说
  • 1.2.1 三型学说
  • 1.2.1.1 核质互作型
  • 1.2.1.2 胞质型
  • 1.2.1.3 核作用型
  • 1.2.2 二型学说
  • 1.2.3 变异基因假说
  • 1.2.3.1 细胞质雄性不育
  • 1.2.3.2 细胞核雄性不育
  • 1.2.3.3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 1.2.3.4 基因型-环境互作雄性不育
  • 1.2.4 多种核质基因对应学说
  • 1.3 十字花科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 1.3.1 细胞质雄性不育
  • 1.3.2 细胞核雄性不育
  • 1.3.2.1 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 1.3.2.2 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
  • 1.4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 1.5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 1.5.1 同工酶
  • 1.5.2 物质代谢
  • 1.5.3 植物激素
  • 1.6 十字花科作物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1.6.1 线粒体基因组与CMS
  • 1.6.2 叶绿体基因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 1.6.3 十字花科恢复基因对CMS相关基因的调控
  • 1.6.4 十字花科植物CMS恢复基因的分子特征
  • 1.6.5 人工创造雄性不育突变体研究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7.1 研究的目的
  • 1.7.2 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萝卜CMS系胞质不育相关基因及分子标记的鉴别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基因组DNA抽提
  • 2.2.2.1 大量抽提法
  • 2.2.2.2 DNA的浓度和质量检测
  • 2.2.3 特异PCR引物合成
  • 2.2.4 特异引物PCR扩增反应体系与程序
  • 2.2.5 特异PCR片段的回收
  • 2.2.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7 特异PCR片段的克隆
  • 2.2.8 特异PCR片段的测序
  • 2.2.9 序列分析软件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萝卜orf138基因在CMS系统中的表现
  • 2.3.1.1 PCR扩增结果
  • 2.3.1.2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 2.3.2 引物组合NWB-F/R扩增产物在CMS系统中的表现
  • 2.3.2.1 PCR扩增结果
  • 2.3.2.2 PCR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 2.4 小结
  • 第三章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核基因的PCR标记的开发及其特征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材料
  • 3.2.2 育性鉴定及取材
  • 3.2.3 基因组DNA抽提
  • 3.2.3.1 大量抽提法
  • 3.2.3.2 小量抽提法
  • 3.2.3.3 DNA的浓度和质量检测
  • 3.2.4 总RNA的提取和快速检测(供返转录用)
  • 3.2.5 RACEs
  • 3.2.5.1 第一链返转录
  • 3.2.5.2 5'和3' RACE
  • 3.2.6 基因池的建立
  • 3.2.7 RAPD-PCR分析
  • 3.2.8 扩增产物的检测
  • 3.2.9 遗传距离的计算
  • 3.2.10 目的RAPD-PCR和特异PCR片段的回收克隆测序
  • 3.2.11 序列信息分析软件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植株育性鉴定结果
  • 3.3.2 RAPD分析结果
  • 3.3.3 恢复基因Rfw连锁的SCAR标记的开发
  • 3.3.4 SCAR标记SCC06-1894的序列分析
  • 3.3.5 CMS核基因rfw连锁SCAR标记的开发
  • 3.3.6 恢复基因Rfw连锁的PCR标记的开发
  • 3.3.7 CMS恢复基因Rfw与Ogu CMS恢复基因Rfo的关系
  • 3.3.8 CMS恢复系9802H中恢复基因Rfo cDNA信息的获得
  • 3.3.9 Rfo-like基因的发现
  • 3.3.10 Rfo基因与Rfo-like基因表达谱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萝卜CMS恢复基因的连锁基因—硫酸盐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1.1 鉴定基因拷贝数的群体建立
  • 4.2.1.2 供Northern杂交分析的植株处理方法
  • 4.2.2 基因组DNA抽提及DNA的浓度和质量检测
  • 4.2.3 RNA提取
  • 4.2.3.1 异硫氰酸胍法抽提(Northern杂交用)
  • 4.2.3.2 总RNA的提取和快速检测(供返转录用)
  • 4.2.4 RACEs
  • 4.2.5 Northern杂交分析(见附录A)
  • 4.2.6 序列分析软件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CMS恢复系9802H中RSultr3.2A cDNA的克隆
  • 4.3.2 RSultr3.2A cDNA的分子特征
  • 4.3.3 RSultr3.2A基因组结构特征
  • 4.3.4 RSultr3.2A在萝卜基因组中的拷贝数
  • 4.3.5 缺硫对RSultr3.2A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6 RSultr3.2A基因表达谱分析
  • 4.3.7 cDNA RSultr3.2B的克隆及其分子特征
  • 4.3.8 cDNA RSultr3.2B来源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讨论
  • 5.1 本实验CMS与NWB CMS和OGU CMS系统不育胞质之间的关系
  • 5.2 萝卜CMS育性遗传研究
  • 5.3 植物CMS恢复基因的分子标记
  • 5.4 植物CMS恢复基因的克隆
  • 5.5 萝卜CMS恢复基因的连锁基因
  • 5.6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NORTHERN杂交分析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华按蚊源日本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特征的分析[J]. 中国兽医科学 2017(01)
    • [2].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及耐药分子特征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9(09)
    • [3].海南省常见白蛉种特异分子特征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01)
    • [4].肺鳞状细胞癌分子特征及治疗对策研究现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16)
    • [5].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测序及其分子特征(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12)
    • [6].一株鹅源新城疫病毒分子特征和遗传发生分析[J]. 山东畜牧兽医 2017(02)
    • [7].腐食酪螨的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01)
    • [8].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7)
    • [9].辣椒脉斑驳病毒湖南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子特征[J]. 福建农业学报 2020(02)
    • [10].鸡蛔虫黄山市分离株的形态学和分子特征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02)
    • [11].山羊流产嗜衣原体广东株的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6(01)
    • [12].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性粒细胞抗原的基因频率与其分子特征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10)
    • [13].安徽省猪伪狂犬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毒力基因分子特征[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01)
    • [14].2011年广州市脑膜炎奈瑟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2(07)
    • [15].基于形态及分子特征的鳖扁蜡蝉长翅型研究(英文)[J]. 昆虫分类学报 2011(03)
    • [16].鹅源新城疫病毒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04)
    • [17].一株B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兰州分离株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J]. 病毒学报 2019(04)
    • [18].福建省非典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子特征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4(03)
    • [19].树鼩IL-2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J]. 动物学研究 2013(02)
    • [20].组蛋白3 G34突变的组织学各异的神经上皮肿瘤分子特征相似并可组成为一个单独的类型[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6(04)
    • [21].基于形态和分子特征的中华白蛉分类研究(双翅目:毛蠓科)(英文)[J]. 昆虫分类学报 2012(01)
    • [22].中国农科院揭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和生物型分子特征[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14)
    • [23].伪狂犬病毒(PRV)GZ-JS2017株的分离鉴定及主要毒力基因分子特征分析[J]. 病毒学报 2018(02)
    • [24].不同品种犬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子特征分析[J]. 畜牧与兽医 2013(07)
    • [25].20世纪80年代华中地区H7N8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J]. 科学通报 2010(12)
    • [26].犬源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毒力基因分子特征分析[J]. 中国动物检疫 2017(09)
    • [27].猪PNLIPRP2基因的分离、分子特征以及组织表达谱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 2009(09)
    • [28].基于RNAi抗PRSV番木瓜株系的培育及其分子特征验证[J]. 热带作物学报 2017(03)
    • [29].暴发猩红热病原学检测和分子特征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04)
    • [30].广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研究[J]. 广州医药 2015(03)

    标签:;  ;  ;  ;  ;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和核基因的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分子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