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1927-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1927-1937年)

论文摘要

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政治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时期,在外部压力所带来的民族危机中,中国社会实现了从传统的封建王朝体制向现代政党政治的转型。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治政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开启了中国社会政治现代化的漫长进程。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得到了初步的巩固与发展。在此期间,政党政治在中国开始实践,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发挥作用,对社会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国民党政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初建了“以党治国”的政治体制。此后,党务组织和行政系统双轨并进,开创了中国政治发展的一大特色。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国民党却采取了中央层级以党统政、地方层级党政分立的制度设计。民国时期的江苏省作为首都省、模范省,国民党的控制力量相对于其他省份是比较强大的。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江苏省党政双方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能够紧密配合,共同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进步。由于地方政府掌握着地方的财政、人事、行政大权,而党部的主要工作却是宣传、教育等的工作,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地方党部与地方政府不可避免的暴露出诸多矛盾,呈现出党政分立、党权虚化、党政冲突的基本态势。在此期间,地方层级的党政关系成为了制约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以江苏省的地方党政关系为例,深入细致的考察民国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动静态的变化,对于有效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地方党政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把政府与政党看作是共生于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政治系统,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为研究分析的时代背景,着重从国民党地方党部和地方政府两者互动博弈的角度进行考察研究,进而剖析地方党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互动关系,探讨国民党“以党治国”理念在地方层级的实际运作情形,以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党治的力度和特征,并展示从王朝政治体制向政党政治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外来党治模式的导入、变异以及近代中国地方政治变迁的历史轨迹。全文共分为七章,针对江苏省地方党政关系问题,从其体系建构、内涵结构、实际运作、现实思考等方面展开论述,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关系的三种实态:平行与分立、统一与协作、互控与冲突,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得出了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政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以政党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中,党政关系是现代民主政治,特别是政党政治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实质是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方式与领导形态问题。一般来说,现代社会各种政治关系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明显或隐含的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都必须要重视和有效处理党政之间的关系。第二,在现代国家结构中,地方层级在整个国家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最终都要由地方负责具体推行。可以说,地方层级党政关系的组织制度和运行状况是中央系统能否有效运转和社会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地方党政之间良性互动的时候,一个社会就呈现出和谐稳定发展的积极状态;反之,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就会遭受相当大的阻碍。第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这种制度设计,使行政权力的社会管理职能日益突出,自主性得到增强,受地方党部的限制约束较少,保证了地方行政权的独立。同时其内部功能也出现了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国社会建立现代的政治运行网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体现了现代性的要求,展现着现代化的特征。但这一制度设计的重心却在地方政府而非地方党部,从实质上看则承袭了中国以往的专制传统,在内涵上缺乏现代政治的精神,只是徒有其表。第四,政党与政府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大环境之中,世界上没有普适的党政关系模式,一种党政关系模式的树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也就是说,任何一国地方党政关系模式是扎根于一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党政关系却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忽视了中国的国情。因此,这种看似符合现代政治要求的制度设计却造成了国民党党权在地方层级的大量流失,使地方层级的国民党党部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第五,由于国民党地方组织权力的虚化,其对于民众的吸引和对于党员的控制都缺乏实际的效果。国民党地方组织也呈现出涣散的状态,党员素质普遍低下,根本无法承担起推进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责任。这阻碍和窒息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给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本意是体现现代精神的党政双轨制,却在现实面前显得赢弱不堪,反而成为了国民党权威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学术回顾
  • 一、1949年前学者的研究
  • 二、1949年后学者的研究
  •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 一、"党"与"政"的概念
  • 二、"关系"的分析结构
  • 三、党政关系的理论解读
  • 四、本文其他相关理论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一、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 二、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党治国"体制的预设
  • 第一节 民初政党政治的探索与错位
  • 一、西方政党观念的移入
  • 二、民初政党政治的艰难探索
  • 三、民初政党政治制度选择的错位
  • 第二节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理论阐释
  • 一、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
  • 二、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内涵
  • 三、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解析
  • 第三节 国民党"以党治国"体制初建的合法性分析
  • 一、价值基础:文化传统的支撑
  • 二、情感基础:领袖魅力与新型政党的感召
  • 三、绩效基础:现代国家的追求
  • 四、法理基础:法律制度的持续供给
  • 第三章 党治思想影响下的中央与地方党政关系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党政关系的设计及特点
  • 一、国民党中央层面党政关系的设置与调整
  • 二、国民党中央党政联系渠道——中政会的设置及运行
  • 三、中央层面党政关系的运行特点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部与地方政府的设置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部的设置原则
  •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政府的设置原则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基本状态
  • 一、理念表现:从以党统政到党政分立
  • 二、制度规范:党政间法定联系渠道的从有到无
  • 三、实践运作:从党权至上到党权虚化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地方党政关系实态之一:平行与分立
  • 第一节 民国江苏省级党部与政府的平行分立设置
  • 一、民国江苏省级党部的设置
  • 二、民国江苏省级政府的设置
  • 第二节 民国江苏县级党部与政府的平行分立设置
  • 一、民国江苏县级党部的设置
  • 二、民国江苏县级政府的设置
  • 第三节 民国江苏地方党政职权与人员的分立
  • 一、民国江苏地方党政职权的分立
  • 二、民国江苏地方党政人员的分立
  •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地方党政关系实态之二:统一与协作
  • 第一节 民国江苏地方党政一般工作中的统一与协作
  • 一、民国江苏地方党政统一与协作的制度规定
  • 二、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在教育方面的统一与协作
  • 三、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在合作运动方面的统一与协作
  • 四、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在突发事件中的统一与协作
  • 五、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在其他具体事件方面的统一与协作
  • 第二节 民国江苏地方党政社会控制中的统一与协作
  • 一、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双方对意识形态的管控
  • 二、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双方对社会政治参与的管控
  •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苏地方党政关系实态之三:互控与冲突
  • 第一节 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关系的互控与监督
  • 一、民国江苏地方党政互控与监督的基本表现
  • 二、民国江苏地方党政互控与监督的基本途径
  • 第二节 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关系的争夺与冲突
  • 一、民国江苏地方党政争夺与冲突的基本表现
  • 二、民国江苏地方党政争夺与冲突的原因释析
  • 第七章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思考
  • 第一节 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关系的现代化透视
  • 一、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关系与现代化发展
  • 二、民国江苏地方党政关系的社会绩效反馈
  • 三、民国江苏社会绩效与民众期望矛盾的凸显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评价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积极因素
  •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缺陷
  •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的危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周恩来对我国党政关系的探索及启示[J]. 觉悟 2011(04)
    • [2].社会转型环境下的党政关系新模式探讨[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2)
    • [3].新时代中国党政关系初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10)
    • [4].中国特色党政关系构建的理论背景、历史进路和新趋势[J]. 理论导刊 2018(08)
    • [5].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党政关系的探索和完善[J]. 宁夏党校学报 2018(05)
    • [6].农村基层党政关系问题的若干研究与讨论[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4)
    • [7].中国党政关系研究综述[J]. 商 2016(17)
    • [8].针对高职院校系部党政关系的辩证思考[J]. 科技展望 2016(27)
    • [9].改革和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思路[J]. 当代社科视野 2014(11)
    • [10].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政关系科学化的衡量标准及其建构路径[J]. 理论研究 2015(01)
    • [11].党政关系与党的民主执政实现的历史经验研究[J]. 商 2015(05)
    • [12].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4)
    • [13].依法治国战略下的党政关系探究[J]. 赤子(下旬) 2016(03)
    • [14].关于理顺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3(12)
    • [15].社会主义国家党政关系的历史探索及启迪[J]. 前沿 2018(01)
    • [16].社会转型环境下的党政关系新模式研究[J]. 黑河学刊 2018(03)
    • [17].社会转型视阈下党政关系新模式探索[J]. 祖国 2019(02)
    • [18].我国党政关系规范化研究[J]. 中国电子教育 2014(01)
    • [19].新时期党政关系改革的内在逻辑及基本经验[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4(02)
    • [20].市场经济对党政关系的挑战[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11)
    • [21].改革开放以来党政关系的科学化进程与趋势[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11)
    • [22].列宁论述党政关系的“二律背反”规律[J]. 同舟共进 2012(04)
    • [23].党政关系的论点与新说[J]. 领导科学 2012(17)
    • [24].规范党政关系的新视角[J]. 探索与争鸣 2010(05)
    • [25].中国共产党执政运行中的党政关系[J]. 学习月刊 2010(18)
    • [26].1927年~1934年中共对党政关系体制的探索[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04)
    • [27].分还是不分,这是个问题——30年党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04)
    • [28].我国地方党政关系的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J]. 阴山学刊 2009(01)
    • [29].建国六十载“党政关系”的发展[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30].基于“二分法”视阈下厘清党政关系路径选择[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标签:;  ;  ;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1927-1937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