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下游水沙过程调整及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步研究

水库下游水沙过程调整及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水库是人类开发河流资源、征服大自然的杰作,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大坝对河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水库的修建在促进河流服务功能发挥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一旦超出了河流系统的承受能力,不仅阻碍了河流服务功能的发挥,严重时使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失调或退化,破坏河流的健康。恶化的生态环境己成为许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水库的修建最根本的是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水沙过程,其引起的水沙输移变化、河床边界调整是存在于多种时间、空间尺度内的复杂过程,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其不仅造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各种响应,还对河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变化的结果直接决定着河流系统的健康状态。因此,深入研究水库下游水沙过程变化引起的水沙输移、河道形态以及河流生态系统的调整机理,对于维护河流系统健康,以及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利学家、生态学家在相关领域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由于对水库下游水沙输移、河道形态的变化规律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其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不多见,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交叉和融合。这些均制约了对河流系统调整机理研究的深入和水沙调控体系的建立。本文以水库下游水沙过程变化为主线,力图揭示水沙特性、河道形态的变化规律以及与水库下游河流生态系统调整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的特色在于:抓住了引起水库下游河流系统调整之根本,致力于水沙输移、河道形态以及生态系统之间各种动力关系的研究,为水库下游河流系统调整预测,维护河流系统健康以及水沙调控体系的建立打下基础。论文对水库下游的水沙输移、河道横向调整、微地貌变化、洪水特性等的变化规律开展了深入研究,以之为基础,对河流生态系统与上述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根据河流生态系统调整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水库下游河流生态系统的模型框架。这是河流动力学与河流生态学相融合的初步尝试。所得的一些结论对于水库下游冲淤预测、河道调整、洲滩演变等方面也具有参考价值。全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简要叙述了本文所研究问题的起源、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了水库下游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应归结于水沙过程的改变,无论是发挥河流的各种服务功能,还是维护河流健康,水沙过程的调节是十分必要的。深入研究水库下游水沙输移、河道形态以及生态系统的调整机理是实现水沙合理调节的重要基础。总结了水库下游水沙输移、河道调整、微地貌演变、洪水变化、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拟订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总结了水库下游水文特性改变的一般特点。鉴于目前对水库下游泥沙输移特性未形成明确的统一认识,通过对建库前后水流能量及泥沙特征等影响因素变化特点的分析,表明建库后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显著降低,并结合国内外众多水库的实测资料,得出以下规律:水库下游河道不同粒径的泥沙输沙量不会超过建库前天然水平,这与水库的运行方式、河流的河型等具体情况无关。(3)分析了河道横向调整的各种影响因素,其中水流能量和河岸物质组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修建水库以后各种条件的变化是有利于使下游河道向较为稳定的方向转化的。从河宽及河道横向率的变化来看,水流能量的减小以及河床边界抗冲性的增加使得最终河宽向着束窄方向发展,横向摆动率向着减小方向发展。但在调整过程中,其不会呈单一变化,往往会出现反复,这取决于水流的作用力与河岸或河岸和河床的相对抗冲性对比。根据三峡水库下游各段的水沙变化特点和河床边界条件,分析了可能的横向调整趋势。上荆江限制性弯曲河段,由于水流能量的增加以及河床迅速粗化,会对上荆江河段局部薄弱位置的横向稳定性产生威胁。下荆江非限制性蜿蜒河段,由于水流能量有所增大,且河岸抗冲性相对较差,局部位置会出现侧蚀、展宽现象。对于城陵矶以下的稳定江心洲河段而言,由于建库前后流量变幅差别不大,而且距坝距离较远,沙量恢复程度高,因此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4)以已建水库的资料为基础,对不同地貌单元对各种水、沙要素变化的响应特点进行了总结。选取长江中游沙市河段作为典型,分析了建库前后的洲滩的演变特点和变化趋势;在基础上,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建库二十年洲滩的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得到以下认识:水沙输移特性是影响洲滩演变的关键因素;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该河段的水沙输移特性,对河段内洲滩,尤其是三八滩以及三八滩与腊林洲边滩等复杂的演变规律模拟较好,与实测结果和演变分析结论吻合较好。(5)对水库下游洪水大小、出现时机、持续时间等特征值变化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总结。以长江中游螺山~汉口段为例,分析了建库前后河道冲淤特性的改变对洪水过程的影响,得到以下认识:泥沙淤积使得洪水的重现期减小,洪水出现更加频繁。三峡建库后二十年,由于该段淤积量较小,洪水位没有明显变化。(6)分析总结了水库下游水沙过程、水质条件、河道调整、洲滩分布、以及洪水特性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了水库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水沙过程、河床演变与生态之间的双向动力关系,建立了水库下游河流生态系统模型,根据地貌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将河流生态系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单元,对不同层次各种研究对象所采用的模拟方法以及模型的集成进行了论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水库下游水沙过程变化
  • 1.2.2 河道横向调整和微地貌演变
  • 1.2.3 洪水特性变化
  • 1.2.4 河流生态系统的调整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水库下游水沙输移特性
  • 2.1 水库下游水文特性的变化
  • 2.1.1 径流过程变化的一般特性
  • 2.1.2 不同流量级的频率变化
  • 2.1.3 特征流量的改变
  • 2.1.4 含沙量的变化
  • 2.2 水库下游输沙量变化
  • 2.2.1 水库下游泥沙输移能力
  • 2.2.2 水库下游输沙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关于小浪底调水调沙的讨论
  • 2.3 长江中游宜昌站建库前后水沙输移特性
  • 2.3.1 三峡建库前长江上游水沙基本特性及对宜昌站的影响
  • 2.3.2 三峡蓄水后宜昌及上游各站水沙特性变化
  • 2.4 三峡建库后下游水沙输移特性分析
  • 2.4.1 实测资料分析
  • 2.4.2 已有成果合理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库下游河道横向调整及微地貌变化
  • 3.1 水库下游河道调整的一般特性
  • 3.1.1 下游河道冲刷
  • 3.1.2 下游河道淤积
  • 3.1.3 断面形态变化
  • 3.1.4 平面形态变化
  • 3.1.5 调整时间
  • 3.2 水库下游河道的横向调整
  • 3.2.1 河道横向变化的影响因素
  • 3.2.2 水库下游河道的横向调整
  • 3.2.3 三峡下游河道横向调整浅析
  • 3.3 河流微地貌的调整
  • 3.3.1 微地貌的形成和演变
  • 3.3.2 水库下游下各地貌单元的演变
  • 3.3.3 三峡建库后长江中游沙市河段各地貌单元演变趋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库下游洪水条件的变化
  • 4.1 洪水过程特性及影响因素
  • 4.1.1 来源的时空分异性
  • 4.1.2 河道形态对洪水过程的影响
  • 4.2 水库调节对洪水过程的直接影响
  • 4.3 水库下游河道变形对洪水过程的影响
  • 4.4 三峡建库后长江中游洪水位变化略估
  • 4.4.1 建库前长江中游的洪水特性
  • 4.4.2 泥沙输移变化对洪水特性的影响
  • 4.4.3 泥沙淤积对长江中游洪水位的影响
  • 4.4.4 三峡建库后河段冲淤对洪水位的影响
  • 4.5 结论
  • 第5章 水库下游河流生态系统调整及模型研究
  • 5.1 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 5.1.1 河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征
  • 5.1.2 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 5.2 水库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各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
  • 5.2.1 水库下游水文过程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 5.2.2 水质改变的影响
  • 5.2.3 河道横向调整特性变化的影响
  • 5.2.4 洲滩演变特性改变的影响
  • 5.2.5 洪水特性改变的影响
  • 5.2.6 生态系统的反馈作用
  • 5.2.7 水库对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影响范围及强度
  • 5.3 水库下游河流生态系统模型
  • 5.3.1 等级、尺度的划分
  • 5.3.2 研究对象
  • 5.3.3 模型框架的建立
  • 5.3.4 各子模型的原理和方法
  • 5.3.5 模型的集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库下游居民风险承受能力地域差异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 2009(12)
    • [2].毛山沟水库下游土地沼泽化问题的处理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5(10)
    • [3].水库下游洪水风险分析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 2012(02)
    • [4].广西水库下游预警系统建设与研究[J]. 广西水利水电 2020(04)
    • [5].水库下游居民风险承受能力模糊综合评价[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2)
    • [6].蓄水对水库下游食物网中汞生物累积影响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研究 2018(08)
    • [7].东风水库下游临岸潜流带水流场响应规律研究[J].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7(04)
    • [8].金秋故乡披锦绣[J]. 中国边防警察 2013(02)
    • [9].水库下游冲刷河道最低通航水位确定方法[J]. 水力发电学报 2014(01)
    • [10].大型水库下游集镇区河道生态景观治理浅析——以新昌县黄泽江干流综合治理为例[J]. 山东林业科技 2018(06)
    • [11].水库下游居民避险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01)
    • [12].水库下游非平衡河流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J]. 泥沙研究 2008(06)
    • [13].多因素对三峡水库下游弯曲河型演变的迭加效应(英文)[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7(10)
    • [14].干旱区平原水库下游盐渍化土壤光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土壤通报 2016(03)
    • [15].一维—二维耦合的水库下游地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及应用[J]. 水电能源科学 2018(05)
    • [16].东南沿海水库下游地区基于动态模拟的洪涝风险评估[J]. 湖泊科学 2016(04)
    • [17].武都水库下游右岸变形体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方法[J]. 四川水利 2017(04)
    • [18].水库下游排楼新村大桥水文计算[J]. 市政技术 2015(04)
    • [19].近水楼台先得月——说说一个钓友和他自制的钓饵[J]. 钓鱼 2014(10)
    • [20].浅谈生态景观设计与水利工程的相结合——以龙海市九九坑水库下游护岸及配套工程为例[J]. 花卉 2018(16)
    • [21].陡河上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之我见[J]. 河北水利 2008(11)
    • [22].水库下游近坝段卵石推移质输沙率的研究[J]. 泥沙研究 2008(04)
    • [23].那次爆钓,我收获的不仅是鱼[J]. 垂钓 2018(17)
    • [24].白石水库下游洪水淹没模拟与分析[J]. 东北水利水电 2016(07)
    • [25].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及洪水淹没模拟[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02)
    • [26].桃林口水库下游分水枢纽扩容问题研究[J]. 人民珠江 2014(03)
    • [27].回不去的是故乡[J]. 幸福家庭 2015(12)
    • [28].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研究[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29].大鲵产业在浙江松阳安家落户[J]. 农村科学实验 2018(08)
    • [30].河南省白龟山水库下游水体氨化细菌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有机氮条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2)

    标签:;  ;  ;  ;  ;  ;  ;  

    水库下游水沙过程调整及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