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田蜘蛛群落及优势种蜘蛛捕食效应研究

甘蓝田蜘蛛群落及优势种蜘蛛捕食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山西省菜田蜘蛛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山西省太谷地区甘蓝田蜘蛛群落的组成、时间动态、生态位及优势种蜘蛛(星豹蛛、草间小黑蛛、阴瘤胸蛛)对主要害虫(甘蓝田蚜虫、小菜蛾)的捕食功能。为保护利用天敌、进行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对山西省11个区系内菜田蜘蛛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蜘蛛176头,发现蜘蛛12科19属,其中优势种为星豹蛛。 2.针对山西太谷杨家庄甘蓝田的蜘蛛、昆虫群落及优势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经整理鉴定,共发现2纲8目22科29种,并采用物种丰富度(S)、个体数(N)、多样性指数(H)、群落均匀度(J)4个指标对群落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蜘蛛在菜田生态系统中控制害虫的发生发展的机理。并根据群落优势度指数(D)分析了菜田蜘蛛优势种群的季节动态,对保护和利用这类天敌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3.本文根据2004年4月20日到7月18日的调查数据,对甘蓝田蜘蛛、昆虫群落的时间生态位、空间生态位、时—空生态位进行研究。从其重叠值来看,对于害虫小菜蛾、桃蚜、甘蓝蚜、萝卜蚜来讲,星豹蛛、草间小黑蛛、阴瘤胸蛛是其最优天敌。同时,对于中性昆虫,这三类蜘蛛也存在捕食作用。 4.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研究甘蓝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蜘蛛优势种星豹蛛X1(Pardosa astrigera)、草间小黑蛛X2(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阴瘤胸蛛X3(Oedothorax feminea)及甘蓝田主要害虫,甘蓝蚜X4(Brevicoryne brassicae)和小菜蛾X5(Plutella maculipennis Curtis)组成的多物种共存系统,探讨蜘蛛对甘蓝田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敌之间,害虫之间及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获得6个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的模型。其中之一为: Y3=45.63636+1.33333X1+1.58333X2-0.41667X3+10.75000X4-1.08333X5-3.38636X12-2.13636X22-0.51136X32-4.01136X42+0.48864X52+1.00000X1X2+0.62500X1X3+3.87500X1X4+1.12500X1X5-0.75000X2X3+4.50000X2X4+2.50000X2X5-3.37500X3X4-2.62500X3X5-0.12500X4X5 对模型进行主效分析表明,害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总捕食量影响较大,其中又以

论文目录

  • 摘要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 调查和制样方法
  • 1.1 区系调查地理状况及取样方法
  • 1.1.1 山西省自然状况
  • 1.1.2 区系及取样方法
  • 1.2 多样性和生态位的田间调查方法
  • 1.3 二次旋转组合设计
  • 1.3.1 实验设计
  • 1.3.2 实验实施
  • 1.4 利用电泳技术检测星豹蛛捕食前后酯酶同工酶的取样制样法
  • 2. 数据分析和实验方法
  • 2.1 群落各特征值的计算方法
  • 2.2 生态位的计算方法
  • 2.3 多物种共存系统的数据处理
  • 2.4 电泳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山西省菜田蜘蛛区系调查
  • 2. 甘蓝田蜘蛛和昆虫群落相互作用研究
  • 2.1 甘蓝田各类昆虫对蜘蛛群落影响性分析
  • 2.2 群落的优势类群和优势种
  • 3. 甘蓝田蜘蛛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研究
  • 3.1 甘蓝田蜘蛛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均匀度分析
  • 3.2 影响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因子分析
  • 4. 甘蓝田优势种蜘蛛及昆虫的生态位研究
  • 4.1 时间生态位
  • 4.2 空间生态位
  • 4.3 时空二维生态位
  • 5.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优势种蜘蛛对甘蓝田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
  • 5.1 共存系统捕食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 5.2 主效分析
  • 5.3 交互效应分析
  • 5.4 多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 6. 星豹蛛对小菜蛾捕食作用的电泳检测研究
  • 6.1 捕食小菜蛾前雌雄蛛比较
  • 6.2 捕食小菜蛾后雌雄蛛头胸部不同消化时间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 6.3 捕食小菜蛾后雌雄蛛腹部不同消化时间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 6.4 捕食小菜蛾和其它猎物后3h雌雄蛛的头胸部和腹部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公害甘蓝露地生产技术[J]. 农家参谋 2019(16)
    • [2].供港甘蓝新品种引选比较试验[J]. 长江蔬菜 2019(22)
    • [3].无公害甘蓝的实用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 2016(12)
    • [4].氮磷钾施用量对高山甘蓝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蔬菜 2017(04)
    • [5].紫叶甘蓝花色素苷提取影响因素的研究[J]. 现代园艺 2017(13)
    • [6].甘蓝一膜两用两茬次高效益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4)
    • [7].久回逢甘蓝顽强 生长有感.平水韵[J]. 基建管理优化 2016(03)
    • [8].甘蓝闹冬[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50)
    • [9].防治甘蓝裂球[J]. 农村科学实验 2011(06)
    • [10].甘蓝机械化栽培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 2020(03)
    • [11].南宁春甘蓝品比试验[J]. 长江蔬菜 2019(08)
    • [12].黑龙江北菜南运甘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 2018(04)
    • [13].氮肥总量控制对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医生 2017(06)
    • [14].不同施氮情景下北京地区露地甘蓝土壤氨的排放[J]. 北方园艺 2017(13)
    • [15].甘蓝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策略[J]. 北京农业 2015(06)
    • [16].高山(高原)夏菜中的甘蓝[J]. 中国蔬菜 2010(19)
    • [17].长江中下游地区晚春上市甘蓝生产的区域优势及品种[J]. 上海蔬菜 2008(04)
    • [18].甘蓝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04)
    • [19].漂烫对脱水甘蓝品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 2016(24)
    • [20].甘蓝栽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22)
    • [21].大棚甘蓝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知识 2009(31)
    • [22].为了把甘蓝良种播撒在中国大地上[J]. 共产党员 2020(19)
    • [23].重庆甘蓝市场品种需求变化分析[J]. 长江蔬菜 2014(03)
    • [24].越冬甘蓝的种植优势及生理障碍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 上海蔬菜 2012(05)
    • [25].秋冬甘蓝栽培的苗期病害防治[J]. 中国果菜 2011(07)
    • [26].小麦套种甘蓝栽培技术[J]. 宁夏农林科技 2011(07)
    • [27].浅议甘蓝秋冬季的管理措施及对策[J]. 河南农业 2010(01)
    • [28].早甘蓝复种秋白菜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8(07)
    • [29].湖北甘蓝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思考[J]. 长江蔬菜 2008(13)
    • [30].甘蓝畅销的秘密[J]. 中国农村科技 2008(10)

    标签:;  ;  ;  ;  ;  ;  ;  ;  

    甘蓝田蜘蛛群落及优势种蜘蛛捕食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