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姚毅

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姚毅

达州市通川区中医院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分析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7例肛肠手术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观察术后直肠出血情况,分析出血原因,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217例患者术后直肠出血18例(8.29%),其中痔疮外剥内扎术患者术后出血率最高为38.89%;出血量平均(126.5±24.7)ml,住院时间为(19.6±3.4)天。结论: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率高,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监测和评估,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肛肠手术;直肠出血;特点;防治措施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haracteristicsandpreventionmeasuresofrectalbleedingafteranorectaloperation.Methods:217casesofanorectalsurgery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ndthetimewasfromJuly2015toDecember2016.Accordingtothepatient'scondition,theappropriateoperationplanwasestablished,andthepostoperativebleedingwasobserved.Results:217casesof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rectalbleedingin18cases(8.29%),whereinthehemorrhoidsMilliganMorganpostoperativebleedingratewasupto38.89%;theaveragebleedingvolume(126.5+24.7)ml,hospitalizationtimewas(19.6+3.4)days.Conclusion:theincidenceofrectalbleedinginpatientswithanorectalsurgeryishigh,suggestingthatthemedicalstafftostrengthenmonitoringandevaluation,thedevelopmentofeffectivepreventionandtreatmentmeasurestoimprovetheprognosisofpatients.

针对肛肠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尤其以直肠出血比较严重。患者术后到切口愈合的时间段内,均有可能发生出血现象,其中齿线以下出血容易发现,齿线以上出血不易发现[1]。患者出血后,会伴有肛门坠胀、腹部胀痛、面色苍白、昏厥等症状,如何降低出血发生率,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对我院217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术后直肠出血的特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肛肠手术病例217例,时间段为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其中包括男性125例(57.6%),女性92例(42.4%);年龄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41.6±3.8)岁。依据《外科学》[2],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70岁之间;(2)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3)满足手术指征,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病史患者;(2)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排除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

1.2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具体如下:

1.3.1肛瘘切开手术首先对患者轻度扩肛,缓慢插入槽探针,观察病变部位和情况;然后切开皮肤表面,辅助应用刮匙清除管壁中的坏死组织,针对创面周围的皮肤进行整理和修建,与此同时进行止血处理;最后涂抹敷料并加压包扎。

1.3.2痔疮外剥内扎术首先牵拉外痔,以暴露出内痔,在外痔两侧的皮肤进行切口,形状呈现为V形;辅助应用止血钳,牢固夹住内痔基底部位,使用7号丝线对钳下进行双重结扎;最后对内痔残端和外痔一并切除。

1.3.3直肠脓肿引流术常规消毒铺巾,首先通过直肠指探了解病变情况,当遇到明显包块后,对其切开处理,并适当扩大外切口,以方便引流操作,避免管道堵塞。完成后使用油纱填塞伤口,并进行加压包扎。

1.3.4切口瘢痕松懈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首先消毒清理会阴部位,充分暴露出瘢痕组织。采用分段形式切出1-4个放射切口,瘢痕松懈后接触狭窄位置。

1.3.5直肠息肉切除术手术切口选择在肛门前方,横向切口,长度控制在5-6cm,切开患者的前括约肌。依据息肉部位切开肛管和直肠,彻底清理息肉组织,完成后留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1.3观察项目[3]观察患者术后直肠出血情况,准确记录出血量、住院时间;分析出血原因,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2结果

217例患者术后直肠出血18例,占比8.29%;其中痔疮外剥内扎术患者术后出血率最高,为38.89%。出血时间集中在术后1周以内,出血量平均为(126.5±24.7)ml,住院时间为(19.6±3.4)天。见表1。

3讨论

3.1出血原因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手术操作时切口过大,对于活动性出血的处理不当;或者在肛门创面上的敷料压迫较松,会造成切口出血。第二,手术后患者没有遵医嘱卧床休养,由于大量活动、术后当天排便等,造成伤口出血。第三,切口在齿线以上,或者到达黏膜下层、基底层等位置,这些部位的血管丰富,在机械刺激下容易造成出血。第四,以内痔患者的结扎手术为例,没有在残端预留出合适的位置,或者没有实施缝扎,就会导致结扎线滑落、脱落[4]。第五,患者长期使用药物如阿司匹林,也会增加出血风险;如果伴有高血压、腹水、肿瘤等原发疾病,会影响门静脉回流,造成继发性出血。第六,患者大便时性质干燥,在用力排便时导致肛门扩张明显,可能造成创面损伤、血痂脱落,从而引起出血。

3.2治疗方法

针对术后直肠出血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首先确定出血部位,为止血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第一,如果是创面渗血,可以使用明胶海绵、云南白药等药物进行压迫止血。实践证实,应用云南白药效果显著,止血有效率能达到95%以上[5]。第二,如果渗血情况依然存在,就要使用纱布沾上肾上腺素进行压迫止血;如果出血量依然比较多,就要进行输液处理,在增高血压的同时,有利于医生寻找出病灶位置。第三,患者出血的同时如果伴有休克,就要实施局部止血方案,尤其控制较大的出血点,必要时给予低流量吸氧,以缓解休克症状。第四,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应该考虑血管结扎部位脱落、波动性动脉出血,可以实施骶管麻醉,暴露病灶后进行缝针止血。第五,出血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3天以内指导患者控制排便,避免对手术切口造成不良刺激,增高术后出血风险。

3.3预防措施

加强预防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血风险,具体措施如下[6]:第一,严格遵循患者的手术指征,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尤其是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元时间、血小板检查等项目。医护人员应该和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疾病史,做好相关记录,并告知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第二,手术操作期间,要求医师动作轻柔,避免出现组织撕裂、损伤等现象。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师的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第三,术后24小时内,护理人员叮嘱患者禁止排便;对于大便干燥的患者,必要时使用润肠通便类药物,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切口开线;高危患者则采用灌肠排便的形式,将出血风险降至最低。

文中以2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直肠出血18例,占比8.29%。其中痔疮外剥内扎术患者术后出血率最高,达到38.89%。综上,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率高,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监测和评估,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吕建锋.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36-38.

[2]李燕莉.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7):25-25.

[3]于志丹.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与经肛闭式修补术治疗直肠前突的比较[J].医药前沿,2013,05(11):11-12.

[4]杨平,彭翔,邓建中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后早期再手术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50-2352.

[5]楼征,张卫,马俊等.择期结直肠癌手术后院内死亡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0):1176-1178.

[6]李丽,张新杰.探讨肛肠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处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04):128.

标签:;  ;  ;  

肛肠手术后直肠出血临床分析姚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