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推动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研究

媒介推动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研究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复兴如果只停留在市井闲谈,抑或知识分子的案头研究,就不免只是星星之火,终究难成燎原之势。若能借助媒介这一强大的沟通平台,传播效果就会成倍扩大,顷刻间将成千上万带有媒介标识的“传统文化”,魔术般展现在大众面前。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传播物,我们喜忧参半。一方面,媒介加快了传播速度,传统文化的复兴终于产生了令人欣慰的累累硕果;另一方面,在传播过程中,传统文化难以避免地沾染了媒介的大众气息,变得过于浅显。毕竟,大众媒介仍然不足以承载传统文化的厚重,如何把握大众与传统之间的度,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媒介推动传统文化复兴的产物,与其说它们是一种“传统文化”,不如说它们是一种“启蒙文化”。媒介是一个沟通平台,把行将远去的传统文化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国人面前。它们虽然有浅显的缺点,却是一个开端;它们播撒智慧的火种,引领人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复兴同样带给媒介深厚的启示。最重要的部分在于,怎样打造精品栏目,树立媒介品牌形象,建立媒介产业链条。这些启示,对于中国媒介的长远发展,都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复兴的背景:媒介时代传统文化的式微
  • 第一节、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发展现状
  •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
  •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性与大众性
  •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英性
  •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大众性
  • 第三节、大众性的消解——新时期传统文化走向式微的原因
  • 一、沟通载体障碍使通俗性消弭
  • 二、信息爆炸、商业功利使清淡隽永的娱乐性消弭
  • 第二章、大众传媒推动下的"传统文化复兴"
  • 第一节、转机的出现: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
  • 一、《百家讲坛》与学术电视
  • 二、"明月门事件"——草根历史与传统历史的"网络角力"
  • 三、《万历十五年》与"历史文化散文"
  • 四、霹雳布袋戏——传统戏剧与媒体集团
  • 第二节、媒介特点与传统标识的结合
  • 一、"传统文化复兴"出现的必然成因——大众媒介
  • 二、"传统文化复兴"存在的必要基础——传统文化
  • 第三节、争议:传统文化借由大众媒体复兴——是耶?非耶?
  • 一、传播者——"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
  • 二、传播媒体——精英媒体还是娱乐至上
  • 三、讲述方式——"学"、"术"何者为先?
  • 第三章、"传统文化复兴"的传播学研究
  • 第一节、主体研究:身兼诸般"双重性"的传播者
  • 一、参与方式的双重性
  • 二、身份的双重性
  • 三、传播模式的双重性
  • 第二节、内容分析:传播物自身的新特点
  • 一、作为内容的特点
  • 二、作为形式的特点
  • 第三节、受众分析:文化接收者的新特点
  • 一、作为文化接收者的矛盾心理
  • 二、受众兼有的传播学特征
  • 第四章、传统文化复兴带来的理性思考
  • 第一节、对"新型传统文化"的定位——一种启蒙文化
  • 一、"传统文化复兴"与文化启蒙运动
  • 二、新型传统文化与启蒙文化
  • 第二节、传统文化复兴的社会意义
  • 一、另一条道路的可行性
  • 二、"启蒙文化"与全民品位的提升
  • 三、民族的与世界的——地球村落里的"中式话语"
  • 第三节、传统文化复兴对媒体发展的启示
  • 一、精品栏目与媒介品牌形象
  • 二、精品栏目与媒介产业链条
  • 第四节、传统文化复兴对传播者的启示
  • 一、对媒体工作者的要求
  • 二、对学者们的要求
  • 结语
  • 参考书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蚌埠党校学报 2008(01)
    • [2].《中国传统文化新论系列丛书》出版[J]. 宝鸡社会科学 2010(02)
    • [3].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的重要载体[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8)
    • [4].试论高校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 大众文艺 2019(01)
    • [5].“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快乐课堂建构[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03)
    • [6].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困境及提升路径[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7].中国传统文化在轻工类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J]. 戏剧之家 2019(13)
    • [8].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J]. 语文建设 2019(09)
    • [9].浅谈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5)
    • [10].中国传统文化在校园中传播方式与途径的研究[J]. 新西部 2019(16)
    • [11].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化[J]. 学理论 2019(07)
    • [12].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戏剧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19(13)
    • [1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科学态度[J]. 理论界 2019(07)
    • [14].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演变与创新[J]. 东岳论丛 2019(09)
    • [15].从《新民主主义论》看毛泽东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J]. 理论界 2019(10)
    • [16].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J]. 工会信息 2019(22)
    • [17].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及整合[J]. 新西部 2019(33)
    • [18].中国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的创新路径[J]. 青年记者 2019(32)
    • [19].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以唐诗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9(31)
    • [20].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发展——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J]. 东岳论丛 2017(11)
    • [21].廉价的“土豪金”[J]. 中国品牌 2017(12)
    • [22].班组长的“吃饭”经[J]. 现代班组 2017(10)
    • [2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寻源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J]. 科教导刊(下旬) 2017(12)
    • [24].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 教育现代化 2017(52)
    • [25].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 才智 2018(06)
    • [26].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1)
    • [27].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党建工作探析——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 [28].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与创新[J]. 中国高新区 2018(10)
    • [29].勇于实践 善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关系研究[J]. 改革与开放 2018(08)
    • [30].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 文化学刊 2018(04)

    标签:;  ;  ;  ;  

    媒介推动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