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感觉器官的早期发育及其行为机能研究

中华鲟感觉器官的早期发育及其行为机能研究

论文摘要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属江海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黄海、珠江和长江。珠江种群在春季繁殖,数量稀少,近乎绝迹;长江种群秋季繁殖,数量相对较多。1981年长江葛洲坝水利工程的修建阻隔了中华鲟产卵洄游通道,再加上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影响,中华鲟物种受到威胁。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繁殖于1983年首次获得成功并延续至今。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97年我国开始进行中华鲟规模化养殖,至今已建立了各年繁育的后备亲鱼梯队。到本世纪初,关于中华鲟产卵群体的个体形态结构、繁殖生物学习性,特别是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群体繁殖生态学和资源评估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有关中华鲟早期发育方面的报道还比较少,其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其行为机能方面还未见报道。本课题围绕中华鲟感觉器官的发育及相应行为机能内容展开工作,主要得到以下结果: 1.中华鲟眼球内2日龄出现虹膜,3日龄出现视神经,40日龄时整个眼球发育完善。视网膜内3日龄出现高密度的视锥细胞,9日龄时出现视杆细胞,至此视网膜典型十层结构发育完毕。随其发育,视锥细胞密度不断降低,视杆细胞密度不断增加,神经节细胞密度不断降低,外核层细胞核与视锥细胞的数量比(O.N/C.)及外核层细胞核与神经节细胞的数量比值(O.N./G.)均不断增大。最小分辨角由4日龄的64.2’降低至91日龄的11.3’。16日龄时开始出现视网膜运动反应,25日龄时此运动反应显著。0~8日龄阶段中华鲟仔鱼100%趋光,9日龄出现避光行为,10日龄时的趋光率降至45%,12日龄时又有所回升,为51%,到17日龄时又恢复到了100%趋光并保持不变。9日龄-17日龄是中华鲟视网膜结构和视觉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的快速发育时期。这种变化与其从仔鱼浮游到幼鱼、成鱼底栖的生态迁移及捕食方式的变化相适应。 2.中华鲟味蕾主要分布在须、上下唇、舌、上腭、鳃耙和咽部。须部味蕾最早发育,紧接着下唇、上唇也出现味蕾,咽部味蕾出现最迟。舌部味蕾数量最多,鳃耙和咽部味蕾较少,只有零星几个。食道未见有味蕾分布。须部味蕾主要集中在不靠近吻部腹面的一侧,数量从基部往端处逐渐增多。口咽腔味蕾能辨别出正常饲料和奎宁的苦味,对较软颗粒饲料有吞噬行为,对糊状饲料吞入后又吐出。中华鲟9同龄时隆起第一个初级嗅板,且数量不断增加,30日龄时嗅囊发育完善,其中12~25日龄为快速增长阶段。中华鲟对远距离食物无趋近行为,表明嗅觉这个远距离感觉器官在摄食行为中作用不大。 3.中华鲟侧线系统分为头部侧线和躯干部侧线两大部分。中华鲟12日龄形成头部侧线,18日龄形成躯干部侧线。中华鲟对身体周围的振动刺激均没有主动攻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进展
  • 1.1 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划分
  • 1.2 卵的质量与发育异常
  • 1.3 仔鱼死亡率和饥饿关系
  • 1.4 开口饵料的最佳配合
  • 1.5 生长和日轮
  • 1.6 疾病的预防
  • 2 鱼类行为学研究进展
  • 2.1 鱼类行为学研究内容
  • 2.1.1 鱼类行为学产生的生理机制
  • 2.1.2 鱼类行为的遗传与进化
  • 2.1.3 鱼类行为的动机与发育
  • 2.1.4 鱼类行为生态学
  • 2.1.5 鱼类行为的应用
  • 2.2 鱼类行为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 2.3 鱼类行为学研究方法
  • 2.3.1 现场观测法
  • 2.3.2 渔获试验法
  • 2.3.3 水槽实验法
  • 2.3.4 鱼群行为模拟法
  • 2.4 鱼类行为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 2.5 鱼类行为学研究的设想和展望
  • 3 鱼类感觉器官概述
  • 3.1 视觉器官
  • 3.2 听觉器官
  • 3.3 嗅觉器官
  • 3.4 味觉器官
  • 3.5 侧线系统
  • 4 中华鲟研究进展
  • 4.1 中华鲟生物学概述
  • 4.2 中华鲟的资源状况
  • 4.2.1 人工增殖放流以及繁殖群体数量和结构
  • 4.2.2 产卵量和产卵期间的亲鱼
  • 4.2.3 长江口中华鲟幼鲟资源状况
  • 4.3 中华鲟的研究现状
  • 4.3.1 葛洲坝截流前的中华鲟研究
  • 4.3.2 葛洲坝截流后的中华鲟研究
  • 4.3.3 中华鲟早期发育研究现状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中华鲟眼睛的发育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来源与处理
  • 2.2 测量
  • 2.2.1 眼径和晶状体直径
  • 2.2.2 眼的最小分辨角
  • 2.2.3 视网膜内细胞数量
  • 2.2.4 视网膜运动反应
  • 2.3 示意图的绘制与摄影
  • 2.4 行为机能实验
  • 2.4.1 水族箱装置
  • 2.4.2 行为实验设计
  • 3 结果
  • 3.1 中华鲟眼球的形态结构观察
  • 3.2 中华鲟眼球的早期发育
  • 3.3 中华鲟视网膜形态结构观察
  • 3.4 中华鲟视网膜的早期发育
  • 3.4.1 视网膜的分层
  • 3.4.2 色素细胞层中黑色素的分布
  • 3.4.3 光感受细胞的种类和分布
  • 3.4.4 外核层
  • 3.4.5 内核层
  • 3.4.6 神经节细胞层
  • 3.5 视锥细胞、神经节细胞及外核层细胞核的分布数量及其数量比
  • 3.6 最小分辨角
  • 3.7 视网膜运动反应的发育
  • 3.8 行为机能实验
  • 4 讨论
  • 4.1 中华鲟眼球的发育
  • 4.2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发育
  • 4.3 不同发育时期的趋光性
  • 4.4 视觉的发育和摄食的关系
  • 4.5 视敏度和选择摄食
  • 4.6 视觉在感觉中的作用
  • 4.7 中华鲟的颜色视觉
  • 第三章 中华鲟化学感觉器官的发育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来源与处理
  • 2.2 示意图的绘制和摄影
  • 2.3 测量与计算
  • 2.4 行为机能实验
  • 3 结果
  • 3.1 中华鲟味蕾的发育
  • 3.1.1 中华鲟须部味蕾的发育
  • 3.1.2 中华鲟唇部味蕾的发育
  • 3.1.3 中华鲟口腔味蕾的发育
  • 3.1.4 中华鲟鳃耙味蕾的发育
  • 3.2 中华鲟嗅囊的发育
  • 3.2.1 中华鲟嗅囊形态结构观察
  • 3.2.2 中华鲟嗅囊的发育
  • 3.2.3 中华鲟嗅觉上皮的发育
  • 3.3 行为机能实验
  • 4 讨论
  • 4.1 中华鲟味蕾的发育
  • 4.2 中华鲟嗅囊的发育
  • 4.3 味蕾的分布及数量
  • 4.4 中华鲟化学感觉器官与摄食的关系
  • 4.5 中华鲟化学感觉特性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 第四章 中华鲟侧线系统的发育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来源与处理
  • 2.2 示意图的绘制与摄影
  • 2.3 行为机能实验
  • 3 结果
  • 3.1 中华鲟的侧线形态结构
  • 3.2 中华鲟头部侧线的发育
  • 3.3 中华鲟躯干部侧线的发育
  • 3.4 行为机能实验
  • 4 讨论
  • 4.1 中华鲟侧线的发育
  • 4.2 中华鲟侧线对刺激的反应
  • 4.3 中华鲟侧线系统对摄食习性的适应
  • 4.4 中华鲟侧线系统与其洄游习性
  • 第五章 中华鲟陷器的发育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来源与处理
  • 2.2 测量
  • 2.3 示意图的绘制和摄影
  • 2.4 行为机能实验
  • 3 结果
  • 3.1 陷器的形态结构与分布
  • 3.2 中华鲟陷器的早期发育发育
  • 3.3 行为机能实验
  • 4 讨论
  • 4.1 中华鲟陷器的发育
  • 4.2 陷器与摄食的关系
  • 4.3 中华鲟陷器与软骨鱼类罗伦翁和罗伦管系统的比较
  • 4.4 陷器感觉特性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 小结
  • 图版Ⅰ 中华鲟眼球早期发育
  • 图版Ⅱ 中华鲟视网膜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Ⅲ 中华鲟须部味蕾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Ⅳ 中华鲟唇部味蕾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Ⅴ 中华鲟口腔味蕾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Ⅵ 中华鲟鳃耙味蕾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Ⅶ 中华鲟视网膜结构
  • 图版Ⅷ 中华鲟嗅囊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Ⅸ 中华鲟嗅觉上皮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Ⅹ 中华鲟头部侧线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Ⅺ 中华鲟吻部侧线系列图
  • 图版Ⅻ 中华鲟躯干部侧线系列图
  • 图版ⅩⅢ 中华鲟躯干部侧线的早期发育
  • 图版ⅩⅣ 中华鲟陷器的早期发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延续性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改善早产儿智能发育水平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17)
    • [2].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08)
    • [3].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7)
    • [4].板栗座果及果实早期发育与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的关系[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5)
    • [5].长顺绿壳蛋鸡早期发育在酶作用下性逆转研究[J]. 中国饲料 2020(12)
    • [6].良好的生命开端是可持续未来的保证[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12)
    • [7].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受体在人类胚胎着床与早期发育中的作用[J]. 生殖医学杂志 2016(08)
    • [8].运动参与儿童早期发育表观遗传调控的认识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0(06)
    • [9].肉质扁脑珊瑚的有性繁殖及早期发育[J]. 热带海洋学报 2017(01)
    • [10].试分析正确的儿童保健在婴幼儿早期发育中的作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9)
    • [11].早期发育支持对早产儿体格及智力发育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08)
    • [12].“0~3岁婴幼儿早期发育评估诊疗系统”的临床应用[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02)
    • [13].实施早期发育支持性护理对NICU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02)
    • [14].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J]. 中国高新区 2017(03)
    • [15].15国已制定促进儿童大脑早期发育的基础性国策[J]. 中小学德育 2017(11)
    • [16].研究发现心脏早期发育一关键基因[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08)
    • [17].大学教学规律在人体胚胎早期发育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 2009(05)
    • [18].鸡胚早期发育过程中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0(06)
    • [19].谷氨酰胺对家禽肠道早期发育的调节[J]. 中国饲料 2008(06)
    • [20].胎儿环境暴露与儿童早期发育[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10)
    • [21].综合保健指导对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8(19)
    • [22].宫内和出生后早期发育环境对成年期糖代谢影响的中枢调控作用机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4(04)
    • [23].对儿童家属就儿童保健进行综合保健指导对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31)
    • [24].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核仁前体的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03)
    • [25].薄皮甜瓜果实早期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及内源激素变化[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02)
    • [26].儿童早期发育风险因素的识别与防护[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11)
    • [27].采用卵子-胚胎移植技术分析研究家畜受精和早期发育(英文)[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01)
    • [28].离心对小鼠卵母细胞纺锤体定位和早期发育潜力的影响[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0(01)
    • [29].中国科学家研究显示:父亲的基因更强大[J]. 中学生物教学 2013(06)
    • [30].影响家畜黄体早期发育过程中血管新生因素分析[J]. 畜牧与兽医 2011(12)

    标签:;  ;  ;  ;  ;  ;  

    中华鲟感觉器官的早期发育及其行为机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