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汉族体质特征与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

甘肃汉族体质特征与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从体质形态、遗传性状等方面对甘肃汉族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甘肃汉族的体质现状和遗传特征,探讨不同汉族群体之间的关系及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关系积累人类学研究的资料,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甘肃省平凉市四十里铺乡、武威市富强铺乡的汉族人群546例(男268例,女280例)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包括33项测量项目、8项观察项目和24项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指标,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体质观察项目:上眼睑皱褶出现率为65.9%;蒙古褶出现率为52.6%;鼻根高度男性以中等型为主,女性则以较低型和中等型居多;鼻翼高度多为中型;上唇皮肤部高度以中型为主;耳垂类型以三角形居多;发色以黑色为主;眼色以黑褐和褐色居多;肤色以黄色为主。2.体质测量项目:男女身高均值分别为166.4cm和155.2cm,男性身高分型以高、中等、超中等占较大比例,女性身高分型以高、中等、矮、亚中等占较大比例。男性头长宽指数多呈中头型,女性头长宽指数多呈圆头型;男女性形态面指数均呈阔面型,鼻指数均呈中鼻型,身高肩宽指数均呈宽肩型,身高骨盆宽指数均呈宽骨盆;Rohrer指数男性以中间型居多,女性以矮胖型居多;BMI正常率为52.6%。3. 28个民族的聚类分析显示:甘肃汉族与北方蒙古族各群体及达斡尔族、宁夏回族聚成一组即北方组。4.头面部群体遗传学项目:蒙古褶出现率为52.6%;上眼睑皱褶率为65.9%;铲型门齿率为62.6%,凸型鼻梁的出现率为40.8%;宽鼻孔率较高为64.3%;凸型下颏率中等偏高为52.7%;有耳垂率为54.6%;额头发际有尖型发际率为52.7%;直发出现率为79.70%。上述9个项目彼此相关的指标有内毗褶与鼻梁侧面观、上眼睑皱褶与门齿类型(P<0.01),内毗褶与上眼睑皱褶、鼻梁侧面观与门齿类型、额头发际与发形(P<0.05)。5.与手足有关的人类群体遗传学项目:直型拇指出现率为88.1%;环指长率为83.2%;指甲形状以长型居多,为59.2%;拇趾长的特征出现率为69.6%。环指指长与足趾长之间彼此相关。6.不对称行为特征群体遗传学项目:利手R型出现率为77.2%;叠臂L型出现率为57.1%;叠腿R型出现率为74.2%;利足R型出现率为68.5%;起步R型出现率为52.6%。6个项目彼此相关的指标有起步与利手、起步与利足、利手与叠腿、扣手与利手、叠腿与利足。多数指标R型出现率高于L型的出现率。7.舌运动类型群体遗传学项目:卷舌出现率为63.2%;叠舌出现率为12.8%;翻舌出现率为46.5%;尖舌出现率为52%;三叶舌出现率为3.3%。5个项目彼此相关的指标有卷舌与尖舌、卷舌与翻舌、翻舌与叠舌、翻舌与尖舌、翻舌与三叶舌。结论:1.甘肃汉族符合蒙古人种的体质特征,并且具有我国北方人群的体质特征。2.甘肃汉族男女性身高分型以高、中等为主。Rohrer指数男性体型以中间型居多,女性体型以矮胖型居多;BMI指数超重肥胖率较高。男性头型多呈中头型,女性头型多呈圆头型,男女面形呈阔面型,鼻型多呈中鼻型,身材多呈宽肩型和宽骨盆型。3.绝大多数体质项目存在性别间差异。4.群体遗传学项目中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以右型占优势,5种舌运动类型出现率偏低,部分指标存在相关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我国体质人类学及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现状
  • 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体质特征项目
  • 1.2.2 群体遗传学项目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方法
  • 第二章 测量结果
  • 2.1 甘肃汉族体质特征项目研究
  • 2.1.1 观察项目
  • 2.1.2 测量项目
  • 2.2 甘肃汉族人类群体遗传学项目研究
  • 2.2.1 头面部群体遗传学项目的研究
  • 2.2.2 与手足有关的遗传学项目的研究
  • 2.2.3 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 2.2.4 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 第三章 讨论
  • 3.1 体质特征项目研究
  • 3.1.1 观察项目
  • 3.1.2 测量项目
  • 3.1.3 聚类分析
  • 3.2 人类群体遗传学项目研究
  • 3.2.1 甘肃汉族头面部群体遗传学项目的研究
  • 3.2.2 甘肃汉族与手足有关的遗传学项目的研究
  • 3.2.3 甘肃汉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研究
  • 3.2.4 甘肃汉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 3.3 影响甘肃汉族体质的主要因素
  • 3.3.1 遗传
  • 3.3.2 地理环境
  • 3.3.3 饮食与营养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测量方法示意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以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为例[J]. 科技风 2019(35)
    • [2].闽西城区老年人体质状况调查与分析——以新罗区为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3].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2)
    • [4].环境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影响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2)
    • [5].健康中国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教学实践研究[J]. 运动精品 2019(11)
    • [6].大学生体质健康“四位一体”机制的研究[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7].智慧校园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S1)
    • [8].“健康中国”视域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成果深化与促进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 2020(01)
    • [9].体质辨识在围生期保健中的应用[J]. 中国妇幼保健 2020(02)
    • [10].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探析[J]. 智库时代 2020(05)
    • [11].大学生体力活动影响体质健康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3)
    • [12].中国学校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的流变逻辑及启示[J]. 体育科学研究 2020(01)
    • [13].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36)
    • [14].大学生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态度的质性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5].青少年航空学校学生抗荷体质训练1年体型变化观察[J]. 空军医学杂志 2020(01)
    • [16].青少年体质测评与健康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20(02)
    • [17].乌鲁木齐市老年人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研究[J]. 体育科技 2019(06)
    • [18].政策网络理论视角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执行困境及其破解路径[J]. 体育学刊 2020(02)
    • [19].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与促进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5)
    • [20].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构想——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5)
    • [21].构建“体医融合”模式下社区体质测控服务体系[J]. 湖北体育科技 2020(01)
    • [22].老年人多维度体质综合评估量表的实证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23].“健康中国”背景下湘潭市社区居民体质健康现状及促进机制创新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02)
    • [24].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新路径分析[J]. 档案管理 2020(03)
    • [25].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J]. 粘接 2020(03)
    • [26].2018年某高校新生体质指数及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J]. 中国校医 2020(05)
    • [27].中医辨识痰湿体质与平和体质者的血脂水平差异研究[J]. 中外医疗 2020(05)
    • [28].场地障碍课程对男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 青少年体育 2020(04)
    • [29].“化整为零”模式对体质未达标群体的体质干预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 2020(02)
    • [30].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J]. 科技视界 2020(18)

    标签:;  ;  ;  

    甘肃汉族体质特征与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