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灰(黑)羽遗传规律研究

鸭灰(黑)羽遗传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在利用连城白鸭与白改鸭进行杂交育种时发现F1代鸭群中出现大量的灰羽个体,为此我们分析鸭灰羽可能受两个互作位点控制。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已有杂交亲代和F1代个体,共设计了9种不同基因型组合间的测试组合,通过观察不同测试组合后代的羽色表型分离比例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以弄清鸭灰羽的遗传规律,并对鸭的羽色与经济性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雏鸭绒羽不同周龄的生长及羽色变化进行了观察记录。发现非白羽雏鸭在绒羽脱换为幼羽的过程中,羽毛颜色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雏鸭绒羽进行羽色分析会出现误差。观察记录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对成年鸭羽色进行准确辨别的最早时间为6周龄,即雏鸭绒羽脱换为幼羽以后。2.对鸭灰羽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鸭羽色的遗传控制提出假设,认为鸭灰羽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互作基因位点控制的;然后利用已有的亲代和F1代群体设计9种不同的测试组合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9:7(P>0.60);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1:3(P>0.50);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0:1(错误概率为0.510=0.00098);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3:5(P>0.35);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3:5(P>0.15);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1:1(P>0.45);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3:5(P>0.90);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1:3(P>0.50);测试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理论比率灰(黑)羽:白羽=1:1(P>0.55)。上述9种测试组合后代羽色分离的观察比值与理论比值相符证明鸭灰(黑)羽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互补基因作用的结果。3.在F2中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羽色类型黑羽,其颜色较F1代个体更深,对出现黑羽的测交组合进行检验发现,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黑羽:灰羽:白羽=3:6:7(P>0.85);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黑羽:灰羽:白羽=1:2:5(P>0.85):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黑羽:灰羽:白羽=1:2:5(P>0.10):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黑羽:灰羽:白羽=1:1:2(P>0.65);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黑羽:灰羽:白羽=1:2:5(P>0.95);组合CcRr×CCrr后代符合黑羽:灰羽:白羽=1:1:2(P>0.05)。这表明黑羽是两个位点中的一个位点上的基因存在剂量效应4.利用F1代及F2代共571个个体的生长记录,F1代163个个体的屠宰记录研究了不同羽色、性别与鸭生长速度及屠宰性状间是否存在关联,结果发现白羽个体早期的生长速度明显慢于灰羽,但是随着生长日龄的增长这两者之间差异渐渐消失;母鸭的生长速度快于公鸭。对F1屠宰性状分析的结果显示,羽色与70日龄屠宰性状之间无显著的相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我国鸭产业现状
  • 3 羽色在鸭品种培育中的意义
  • 4 羽色遗传的生物学基础
  • 4.1 羽毛的生长发育及其结构
  • 4.2 羽毛颜色
  • 5 禽类羽色遗传研究现状
  • 6 鸭的羽色研究
  • 7 羽色(毛色)与经济性状间的关系
  • 8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鸭羽毛生长发育观察
  • 1 引言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方法
  • 3 观察结果
  • 4 小结
  • 第三章 鸭灰(黑)羽遗传规律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亲本品种
  • 2.2 研究方法
  • 3 试验结果
  • 3.1 F1代表型统计
  • 3.2 不同测试组合羽色表型统计结果
  • 4 结果分析
  • 4.1 测试组合G×G
  • 4.2 测试组合W×W(1)
  • 4.3 测试组合W×W(2)
  • 4.4 组合G×W(1)
  • 4.5 组合G×W(2)
  • 4.6 组合B×G(1)
  • 4.7 组合B×G(2)
  • 4.8 组合B×W
  • 4.9 组合G×L
  • 5 讨论
  • 6 小结
  • 第四章 羽色与鸭生长速度及屠宰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所选用的材料
  • 2.2 测定的内容与方法
  • 2.3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羽色、性别生长性状统计结果与分析
  • 3.2 F1代不同羽色的屠宰性状测定
  • 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 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鸭灰(黑)羽遗传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