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姚丽萍

(上虞市鹤琴幼儿园浙江上虞312300)

【摘要】竞争能力已经成为了21世纪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根据学前儿童身心特点,提出了培养合作竞争能力这一观点,并分析了其可行性。同时,本文重点阐述了培养学前儿童合作竞争能力切实有效的三大策略。其一是体现自主性,包括自主选择伙伴,自主制定规则;其二是呈现多元性,在游戏、生活中渗透合作竞争能力的培养;其三激发成功感,要求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形式的分层化等。

【关键词】合作竞争;学前儿童;发展

人类已经跨入了21世纪,科技的日益发达,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趋向,摆在孩子面前的是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竞争能力已成为本世纪人类生存能力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竞争是残酷的,但良性竞争却是不断进步的动力。那么,竞争在孩子们心中到底趋于哪种状态呢?从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感受到由于我国越来越明显的独生子女化现象,许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较为自私,无法与人友好沟通和合作,在竞争中产生妒忌和消极的畸形竞争心态,然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合作式的共赢的竞争人才。“寻找共同的发展,超越竞争的竞争,营造竞争的良性趋势”,这是本世纪社会各界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孩子所迫切需要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在学前儿童中开展合作式竞争能力的培养呢?

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有了较大的发展,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他们集体荣誉感增强,喜欢具有挑战性的竞争性活动,这是该能力培养的基础。

②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学前儿童的大脑皮层迅速成熟,大小肌肉群发展迅速,各项动作基本协调,且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这是该能力培养的坚强保证。

③从游戏发展的角度看,学前儿童开展的游戏有复杂的合作关系,游戏中交往的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而且他们喜欢这种有交往有合作的集体游戏更胜个别游戏,这是该能力培养有利条件。

④从不少实践的例子看,学前儿童期形成的习惯、获得的能力,将让他们终身受益。学前期更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可见在学前儿童期培养幼儿合作竞争能力社会整体发展和个体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

综合多种因素,我们对学前儿童进行了合作竞争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

1.凸现自主性,使学前儿童成为合作竞争的积极参与者

在幼教改革的大潮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创造是主旋律之一。只有充分调动学前儿童的积极的主动性,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竞争的热情,合作竞争才有开展的可能性。

1.1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是竞争凝聚力产生的关键。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前儿童的高级情感发展迅速,他们已经能把自己的行为和行为规范相比较,产生强烈的道德体验、友谊感、是非感……”不难发现,他们已经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评价他人,并且有自己的道理;他们往往会有自己比较固定的玩伴,并且形成一定的合作默契。于是,我们把选择的自主权还给学前儿童,让他们自主的寻找、组合合作伙伴。但这种自主并非是完全松散式的,也必须在一定要求下完成。比如,在体育游戏“阳光伙伴”中,教师要求是8人一组分工合作,但每一组必须有三个以上的女孩子。孩子们有的按照前进的熟练程度寻找伙伴;有的按照个子高矮程度组合伙伴,有的按照跑步的速度要求形成队伍……因为伙伴是孩子自己组合的,他们自然有商有量,对竞争充满信心,凝聚力也就更强了。

2.自主制定竞争规则

规则是竞争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标准和基础。一般情况下,规则的制定者往往是老师,由老师根据活动的要求和孩子发展的需要制定统一的竞赛规则。学前儿童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和聆听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他们参与竞赛的热情。显然,这种由教师统一制定规则的做法已经日显不科学。因此,我们倡导让孩子自主制定游戏及竞赛规则,让他们在规则的制定中增强合作竞争的意识,体会合作竞争的内涵,丰富合作竞争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棋艺大比拼中,孩子们在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后,分组讨论本次大比拼的规则,并用图示表示,这种讨论本身就是一种与其他组的竞争;然后每一组派代表讲述自己讨论的规则,接着集体讨论。这时,我们鼓励孩子发现其他组合理可行的规则,形成完整规则。孩子们参与规则制定的全过程,既充分发挥了幼儿作为竞争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又在讨论、合作等活动中感受了合作竞争的快乐和良性竞争的氛围。

2.1呈现多元性,使合作竞争的活动百花齐放。

虽然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已经有所萌芽,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仍是学前儿童发展合作竞争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努力开拓多途径,使活动呈现多元性。

2.2游戏中的合作竞争。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他们的探索、学习都是在游戏中产生并且延伸的,合作竞争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首先,我们从游戏特征的多个角度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内容涉及体育类、益智类、手工类等,如踢球比赛、跳绳比赛、五子棋比赛、贺卡制作大赛等。比赛中,我们要求每一组的每一位孩子都必须人人参加、合作进行,比出小组名次,列出排行榜;一样的比赛我们重复进行,前后两次都列出排行榜,比比哪一组的进步大,并讨论进步与退步的原因。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感受到了激烈的竞争场面,引发了参与竞争的激情,重复的比赛更是给孩子充分努力和表现的机会。

其次学前儿童自主性强,想象奇特,除了老师组织的游戏外,他们还会自己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游戏。作为教育者,应恰到好处的挖掘这些游戏对培养合作竞争能力的价值。为此,我们专门设立了自主游戏记录区,在区内放置了记录的材料。幼儿在自己组织竞争游戏时,可根据区内的记录表格记录活动时间、内容、合作对象、竞争对象、竞赛结果等。我们定期进行集体反馈,特别表扬那些因为合作好而成功的小组,请他们来介绍经验,并采用积分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合作竞争的激情。

2.3生活中的合作竞争。

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对学前儿童来说,生活活动的各环节就是学习的过程。抓住生活活动中合作竞争的契机,让合作成为孩子们水到渠成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张大表格,上面有他们分组的名字及日期等,孩子们每天根据自己的表现,如学会系鞋带、折叠衣服、使用筷子等,自行在组别下画上相应的符号,如果没有学会也没关系,为自己今天的空格粘上“加油”的粘纸来鼓励自己,这样自己的进步既一目了然又可不断地鼓励自己。这种教育不是让孩子把“挫败别人”当作目标,而是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让孩子树立“今天的我要胜过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又胜过今天的我,这次的我比上次的我还棒”的观念,从而为不输给自己而努力。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团体的力量,因为组内的成员为使本组获得较好成绩,会不断帮助失败的孩子,互帮互助的氛围会更浓厚,合作竞争的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了。

3.激发成功感,营造合作竞争的良好氛围。

喜欢表扬,喜欢成功,这是孩子的心理特征。要满足孩子的这种成功感,我们往往通过评价与反馈等策略来实现。在合作竞争能力培养过程中,我们的评价体系形式多样,途径宽阔。

3.1评价主体多样化。

尽管幼教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冲击,但传统的评价观还是影响着我们。很多时候,评价者往往由教师一个人来担任,孩子们只是单纯的被评价者。这样的评价可想而知是比较单一的,同时也使他们觉得评价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和自己无关,这对合作竞争能力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为此,我们拓宽评价的主体,教师是评价者,学前儿童也是自己和同伴的评价者,更别具一格的通过选举等活动,成立了民主评议小组,对每一位孩子的竞争情况进行评议小结,结合竞争结果和平时表现,民主地评议出获奖名单,促进互相学习,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还举行成果展示会,将每一位孩子的训练记载、制作的作品、收藏的实物进行展示。展示会由孩子们自己设计,布置讲解,让每一位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学习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竞争向共同发展的轨道运行,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竞争挑战中去。

3.2评价形式分层化。

形式的分层化是遵循新《纲要》指出的“让每一位幼儿都获得发展”这一观点所进行的。原先的评价是评价人员根据标准逐项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方法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前儿童产生消极心态,他们虽然作了很大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却因为一项或几项要求没能达到,与奖励擦肩而过,从而情绪低落,对竞争活动再无热情,而一部分基础扎实、发展全面的幼儿虽只作了细微的工作,但也得到了奖励,这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是极为不利的。考虑到以上两点,我们对评价的外延进行扩缩,实行分层评价,从而根本上杜绝消极、妒忌,自满等不健康竞争心态。评价的方法根据活动,采用操作评、表演评、活动评、展示评等等。并对部分组降低要求,对部分组提高要求,从而消除消极和自渴的心态。评价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特别说明,以激励为主,帮助学前儿童真正感受进步。

以上是我们在培养学前儿童合作竞争能力中的一些实践体会,事实上,在学前儿童的生活、学习中,可捕捉的机会还有很多,还有待于广大教师进一步去发现、利用,从而从小培养幼儿拥有健康心态,勇敢的面对新世纪的一切竞争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班级管理》,江苏教育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9-12-28

标签:;  ;  ;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