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

试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

论文摘要

电脑网络技术正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网络以惊人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改变着人类的未来。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不仅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产业,而且成为了思想文化交流的新领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福祉,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不是一个“纯技术”空间,因为人的参与,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斥着道德问题。网络开放的特性,使得网上各种思想、政治、文化相互渗透、交织;网络虚拟的特性,又使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在这种情况下,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生活内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诸多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引起了很多伦理方面的问题。这些网络伦理问题的出现对高校伦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伦理教育的形态从有形扩展到无形,范围从有限发展到无限,工作的难度更大,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复杂。因此,加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提高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理论水平,就显得尤为必要。综合国内外对网络伦理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很多研究仅局限在网络伦理消极方面现状的分析及相应的具体对策上,尚未提出系统的网络伦理教育的模式。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分析在当前网络技术条件下,大学生网络伦理的现状、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等问题,系统阐述了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着力点和基本方法,认为要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要求,从多角度加以研究,在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技术上加以改革和创新,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网络社会与网络伦理。本章从网络社会的形成出发,分析了网络社会的特点,阐述了网络伦理的内涵、基本特点和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二章:大学生网络伦理现状及原因。本章详细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伦理的现状,并从四个方面深入揭示了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章: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着力点和基本方法。本章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为网络伦理教育的根本着力点,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网络伦理教育的基本方法。第四章:提高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水平的途径。本章从构建理论教育与理论研究体系、加强技术改进和网络监管两方面进一步论述了提高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水平的方法。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网络社会与网络伦理
  •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形成
  • 一、网络社会的概念
  • 二、网络社会的特点
  • 第二节 网络伦理的基本概况
  • 一、网络伦理的内涵
  • 二、网络伦理的基本特点
  • 三、网络伦理的功能
  • 四、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伦理现状及原因
  • 第一节 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面临的问题
  • 一、沉迷网络
  • 二、诚信意识减弱
  • 三、道德情感淡漠
  • 四、法治意识降低
  • 五、价值取向受到冲击
  • 六、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和身份的虚拟性
  • 二、网络文化的开放特性
  • 三、高校和教育者在网络伦理教育上的缺位
  • 四、网络立法的滞后
  • 第三章 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着力点和基本原则
  • 第一节 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着力点
  • 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 第二节 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基本方法
  • 一、辨识教育与灌输教育相结合
  • 二、网络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 三、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 四、反面事例与正面引导相结合
  • 五、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 六、培养教育者与培养学生相结合
  • 第四章 提高高校网络伦理教育水平的途径
  • 第一节 构建理论教育与理论研究体系
  • 一、建设高校网络伦理教育体系
  • 二、加强网络伦理理论、手段研究
  • 第二节 加强技术改进和网络监管
  • 一、在技术和法规上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 二、加强对网络媒介的监管
  • 三、建立适应时代的大学生网络伦理规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数据时代网络伦理规制的复杂性研究[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0(02)
    • [2].论青少年网络伦理素养的建构[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9(03)
    • [3].无限的网络内容与不变的伦理责任——《国家治理与网络伦理》书评[J]. 长沙大学学报 2019(03)
    • [4].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1)
    • [5].新时代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8(01)
    • [6].高校开设网络伦理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 北京教育(高教) 2018(04)
    • [7].我国公民网络伦理素养该如何提升[J]. 人民论坛 2017(29)
    • [8].高校开设网络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5(01)
    • [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的研究[J]. 文教资料 2016(29)
    • [10].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 现代交际 2019(13)
    • [11].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可行路径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27)
    • [12].网络伦理舆情:认识与塑造社会道德的一个枢纽——兼谈网络伦理舆情研究的前景[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7(04)
    • [13].网络伦理困惑及破解对策探析[J]. 文学教育(上) 2014(04)
    • [14].微时代下虚拟自我的网络伦理意识养成方法探析[J]. 辽宁经济 2014(10)
    • [15].论新时期高校网络伦理教育[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3(07)
    • [16].网络伦理教育与网络心理[J].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3)
    • [17].高校网络伦理危机及应对措施[J]. 职业时空 2011(07)
    • [18].徐州市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调查报告[J]. 煤炭高等教育 2011(05)
    • [19].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略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08)
    • [20].中外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比较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06)
    • [21].网络伦理危机与管理对策[J]. 传承 2010(15)
    • [22].试论网络伦理失衡对大学生的影响[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10)
    • [23].中美学校的网络伦理教育比较研究[J]. 教育探索 2009(09)
    • [24].网络化与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5].中美学校的网络伦理教育比较研究[J]. 中国德育 2009(12)
    • [26].浅谈新时期网络伦理建设[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27].论网络伦理的道德基础[J]. 求索 2008(05)
    • [28].网络伦理的反思与构建[J]. 区域治理 2019(50)
    • [29].首届网络伦理论坛发布《中国社会伦理舆情年度报告(2015——2016)》[J]. 青年记者 2017(10)
    • [30].网络伦理的失范与出路——基于网络服务平台治理视角的分析[J]. 青年记者 2017(12)

    标签:;  ;  ;  ;  

    试论高校网络伦理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