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对散光的影响研究

调节对散光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水平调节刺激下散光的可能改变,探讨调节是否存在非球性成分以及伴随着调节的改变这种非球性成分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调节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散光的不同影响,分析调节非球性可能的形式;通过对比调节下散光修正后近视力与远矫正下近视力,探讨调节下散光的改变对近距离工作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屈光检查方法,寻找简便可行的近距散光检查方法。方法序贯选取散光受试者166例(右眼),年龄18-21岁,平均(19.8±1.2)岁,平均球镜度(-3.33±2.21)D,散光度(0.61±0.47)D。按两种角度分组研究:①按散光类型分为:顺规散光组(强主子午线方向为90°±20°)、逆规散光组(强主子午线方向为180°±20°)及斜轴散光组(45°±25°,130°±25°)。②按散光度分为:组一(散光度≤0.50D)、组二(0.50D<散光度≤1.00D)、组三(散光度>1.00D)。序贯选取双眼屈光不正状态具有同质性的受试者43例(两眼球镜度相差<1.00D,散光度相差≤0.50DC),研究两眼间的调节是否存在差异。平均球镜度(3.77±2.14)D(右眼)、(3.64±2.19)D(左眼),平均散光度(0.63±0.33)DC(右眼)、(0.65±0.38)DC(左眼)。1.角膜曲率计(Topcon OM-4)检查各受试者角膜曲率;2.综合验光仪(TopconVT-10)主观验光法检查各受试者调节静止状态下(视远,眼前5m)屈光不正度;3.推进法(石原式近点计)检查单眼调节幅度,±2.00D反转拍(配合40cm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单眼调节灵敏度,FCC(配合十字视标)检查单眼调节滞后;4.通过注视眼前40cm处近视力表(TopconVT-10综合验光仪配套近距卡NC-1)刺激调节,检查40cm处远矫正下近视力(DCNVA1);5.综合验光仪检查各受试者视近40cm调节刺激下屈光度:调节状态下的散光在视远单眼全矫基础上用采交叉柱镜修正,受试者为单眼注视状态(另一眼关闭),受检眼水平向前注视近视力表中其最佳视力的视标;6.检查视近40cm调节刺激下散光修正后近视力(ACNVA1);7.以4-6步同样的方法检查视近20cm调节刺激下的远矫正下近视力(DCNVA2)、散光度及散光修正后近视力(ACNVA2);8.采用单样本K-S检验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三种不同调节刺激下两两之间散光的差异采用两两配对检验,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若不服从则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3=0.0167; DCNVA1与ACNVA1、DCNVA2与ACNVA2的差异采用配对t/符号秩和检验,检验水准取a取0.05;对双眼研究对象43例受试者两眼间调节下散光改变、DCNVA与ACNVA的差值进行配对分析,检验水准取α取0.05;调节下散光改变与角膜散光度、残余散光度、调节滞后量、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若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若不服从则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结果1.三个不同调节刺激下,两两间散光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5.316,P<0.0167;视近20cm与视远5m:Z=-5.672,P<0.0167;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463,P<0.0167),且视近20cm调节刺激下散光度>视近40cm调节刺激下散光度>视远5m调节静止下散光度;2.三个不同调节刺激下,两两间散光轴位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905,P=0.367(5m-40cm); t=0.403, P=0.688(5m-20cm); t=0.485, P=0.629(20cm-40cm));3.DCNVA1与ACNVA1、DCNVA2与ACNVA2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741,P=<0.01;Z=-6.848,P<0.01);4.顺规散光组和斜轴散光组与总体资料变化趋势一致:三个不同调节刺激下,两两间散光度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4.252,P<0.0167(顺规),Z=-2.685,P<0.0167(斜轴);视近20cm与视远5m:Z=-3.983,P<0.0167(顺规),Z=-2.869,P<0.0167(斜轴);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586,P<0.0167(顺规),Z=-2.568,P<0.0167(斜轴)),且视近20cm调节刺激下散光度>视近40cm调节刺激下散光度>视远5m调节静止下散光度;DCNVA1与ACNVA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3.575,P<0.01(顺规),Z=-3.571,P<0.01(斜轴)),DCNVA2与ACNVA2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432,P<0.01(顺规),Z=-2.954,P<0.01(斜轴));而逆规散光组两两间散光度数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224,P>0.05),且DCNVA1与ACNVA1、DCNVA2与ACNVA2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6,P>0.05;t=-2.37,P>0.05);5.散光度≤1.00D的受试者与总体资料变化趋势一致:三个不同调节刺激下,两两间散光度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视近40cm与视远5m:Z=-3.437,P<0.0167(≤0.50DC),Z=-2.690,P<0.0167(0.50~1.00DC);视近20cm与视远5m:Z=-5.416,P<0.0167(≤0.50DC),Z=-2.737,P<0.0167(0.50~1.00DC);视近20cm与视近40cm:Z=-2.553,P<0.0167(≤0.50DC),Z=-2.450,P<0.0167(0.50~1.00DC),且视近20cm调节刺激下散光度>视近40cm调节刺激下散光度>视远5m调节静止下散光度;DCNVA1与ACNVA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3.198,P<0.01(≤0.50DC),Z=-3.510, P<0.01(0.50~1.00DC),DCNVA2与ACNVA2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散光修正后视力呈提高的趋势(Z=-5.150,P<0.01(≤0.50DC),Z=-4.656,P<0.01(0.50~1.00DC));而散光度>1.00D的受试者两两间散光度数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848,P>0.05),且DCNVA1与ACNVA1、DCNVA2与ACNVA2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406,P>0.05;Z=-1.717,P>0.05);6.43名受试者两眼间的调节对散光的影响之差异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024,P>0.05(40cm-5m):Z=-0.198,P>0.05(20cm-5m);Z=-0.728, P>0.05(20cm-40cm)).结论1.人眼的调节存在非球性成分,各子午线的调节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2.调节刺激增加,散光变化总体趋势表现为散光度增加,这于顺规散光、斜轴散光及散光度≤1.00D的患者更为明显:但调节过程中调节非球性的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且是随机的、个性化的,并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3.调节下散光的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近视力从而影响近距离工作;4.于正常人群,两眼调节等量、非球性形式一致;5.在视远全矫基础上采用交叉柱镜修正近用散光,视标为被检者最佳视力的视标,这可能是检查视近散光的有效方法,且可直接嵌入到常规屈光检查工作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入选条件
  • 1.1.2 分组情况
  • 1.2 实验装置及条件
  • 1.3 实验过程
  • 1.3.1 基本资料采集
  • 1.3.2 病例筛选
  • 1.3.3 角膜散光的检查
  • 1.3.4 不同调节刺激下屈光状态的检查
  • 1.3.5 调节功能的检查
  • 1.4 数据分析
  • 结果
  • 2.1 不同调节刺激下散光度的变化情况
  • 2.2 不同调节刺激下散光轴位的变化情况
  • 2.3 调节性散光对近视力的影响情况
  • 2.4 双眼间调节性散光的差异情况
  • 2.4.1 双眼间调节性散光的差异情况
  • 2.4.2 双眼间调节功能的差异情况
  • 2.5 调节性散光与角膜散光及调节功能参数的相关情况
  • 分析和讨论
  • 3.1 不同调节刺激下散光度的变化情况
  • 3.2 不同调节刺激下散光轴位的变化情况
  • 3.3 调节性散光对近视力的影响情况
  • 3.4 双眼间调节性散光的差异情况
  • 3.5 调节性散光与角膜散光及调节功能参数的相关情况
  • 3.6 检查近用散光方法的可行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 [2].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分析[J]. 河北医药 2017(03)
    • [3].六个月的小宝宝怎么会有散光?[J]. 健康生活 2020(09)
    • [4].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02)
    • [5].手术导航系统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的初步应用[J]. 眼科 2014(03)
    • [6].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散光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9(03)
    • [7].儿童及青少年散光特征分析[J]. 新疆医学 2011(05)
    • [8].个性化切口设计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 2019(01)
    • [9].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散光变化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06)
    • [10].非老视患者的近距离屈光矫正[J].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3)
    • [11].乌鲁木齐市305例学龄前儿童散光特征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12)
    • [12].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06)
    • [13].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观察[J]. 河北医药 2013(23)
    • [14].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膜稳定性及散光度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19)
    • [15].临床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预后对照分析[J]. 系统医学 2019(06)
    • [16].夹持娩核法在硬核性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乡村医药 2013(13)
    • [17].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后疗效探讨[J]. 中外医疗 2013(26)
    • [18].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03)
    • [19].LASIK治疗近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10)
    • [20].问吧[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8(01)
    • [21].翼状胬肉侵入角膜长度同屈光不正的相关性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01)
    • [22].散光性弱视儿童的综合弱视治疗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4)
    • [23].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复性近视散光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 2008(02)
    • [24].角膜最大曲率方向切口与传统术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对比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16)
    • [25].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远期疗效[J]. 广东医学 2016(01)
    • [26].年龄和散光程度对儿童子午线性弱视诊断的影响[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3(01)
    • [27].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散光度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07)
    • [28].两种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4)
    • [29].沈阳市学龄前儿童散光状态分布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12)
    • [30].新疆伊宁市三个民族婴幼儿散光状态调查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15)

    标签:;  ;  ;  ;  ;  ;  

    调节对散光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