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

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

论文摘要

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运动,是在现代社会历史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文学现象,也是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又汇入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史中。这一运动既从现代文艺思潮运动中汲取现代性因素,又有力地推动社会文化的民间化、平民化价值取向,同时,赋予五四新文学更浓厚的“平民的文学”、“人的文学”色彩。民间文学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价值尺度、形式借鉴、艺术精神的滋养,并一度成为现代文学发展的方向。在五四新文学建设之初,以歌谣运动为中心,参与新文学的思想革新,为五四新文学酿造关注民间的现代文化氛围,奠定现代文艺学、现代学术的基础,提供拓展新文学文体形式的极大可能性,赋予白话新诗浓重的民间性、平民性。其中,胡适、刘半农、鲁迅等五四新文学作家的文学理论和运用民间文学创造新文学的实践,启发我们进一步深入探寻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了清末民初启蒙思潮中,民间文学对社会思想变革和文学改良的推动作用。重点说明启蒙思潮对民间文学选择的自觉性;辛亥革命家运用民间文学形式对文学改良运动的推动作用;黄遵宪诗歌创作对民间文学的运用和对五四新文学的建设意义。 第二章论述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歌谣征集和研究,掀起了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影响深远的歌谣运动,使现代民间文学更直接地促进了五四新文学的思想建设和文体革新。主要从四个方面说明:文学革命的爆发与北京大学歌谣征集运动同步发生,相辅相成:《歌谣》周刊创办以建设新文学、新学术为目的:《歌谣》周刊开展的民间方言、俗语研究极大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学的文学语言建设;歌谣研究具有深远的新文学意义。 第三章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歌谣运动影响下的新文学创作实践:歌谣给新诗建设提供了求真的艺术精神,文体形式为社会革命时期的文艺建设发挥了工具性作用;歌谣中的妇女和创作歌谣的妇女形象,为新文学创作中的“娜拉”形象规范了现实性,弥补了真实性;简单描述了李金发、沈从文、郭沫若等新文学作家创作起步时,歌谣和歌谣运动对他们创作的影响。 第四章论述了刘半农以民歌开拓新文学的理想和实践。首先,叙述了刘半农在新文学理论建设上的民间视野,以及他试验性的民间诗体建设所开拓的民间话语方式;其次,论述《扬鞭集》和《瓦釜集》借鉴吴地民歌取得的成就,显示了对“写真”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五章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鲁迅创作对民间文学的运用。分四个方面:鲁迅善于从民间歌谣中透视国民性问题;鲁迅创作中大量借用神话、童话、民间传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清末民初民间文学对思想启蒙和文学改良的推动
  • 第一节 启蒙思潮对民间文学的自觉选择
  • 第二节 辛亥革命家运用民间文学对文学改良运动的推动作用
  • 第三节 黄遵宪诗歌创作对民间文学运用和对五四新文学的建设意义
  • 第二章 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歌谣运动促进了新文学建设
  •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爆发与北京大学歌谣征集运动
  • 第二节 《歌谣》周刊创办与新文学建设的起步
  • 第三节 《歌谣》周刊开展的民间方言、俗语研究与新文学建设
  • 第四节 歌谣研究的新文学意义
  • 第三章 歌谣运动影响下的新文学创作实践
  • 第一节 歌谣与新诗建设
  • 第二节 歌谣中的妇女与新文学中的“娜拉”形象
  • 第三节 作家创作与歌谣运动
  • 第四章 刘半农以民歌开拓新文学的理想和实践
  • 第一节 刘半农在新文学理论建设上的民间视野
  • 第二节 《扬鞭集》和《瓦釜集》对“写真”理论的实践
  • 第五章 鲁迅创作对民间文学的运用
  • 第一节 从歌谣中透视国民性问题
  • 第二节 大量借用神话、童话、民间传说故事
  • 第三节 创造了“女娲”、“女吊”和“眉间尺母亲”等女性意象
  • 第四节 广泛运用民间笑话、谚语、寓言、绍兴方言、俗语等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阿妈的歌谣[J]. 民族音乐 2019(06)
    • [2].婚礼歌谣:一种被湮没的文学类型——兼谈《歌谣·婚姻专号》与婚礼歌谣的大众传播[J]. 名作欣赏 2020(02)
    • [3].春天的歌谣[J]. 北方音乐 2019(24)
    • [4].春分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04)
    • [5].惊蛰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03)
    • [6].井冈记忆——红色歌谣及其挖掘与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2)
    • [7].清明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05)
    • [8].谷雨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07)
    • [9].立夏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08)
    • [10].小满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08)
    • [11].《中医防疫歌谣》(节选)[J]. 中医健康养生 2020(04)
    • [12].韦大列《北京的歌谣》与中国现代歌谣运动[J]. 文化遗产 2020(02)
    • [13].小暑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11)
    • [14].《永恒的歌谣》[J]. 艺术市场 2020(07)
    • [15].寒露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17)
    • [16].立冬农事歌谣[J]. 农村百事通 2020(19)
    • [17].阿妈的歌谣[J]. 民族音乐 2020(04)
    • [18].地方性知识的生产与阐释——以侗族歌谣分类研究为例[J]. 民族文学研究 2020(05)
    • [19].《佤山歌谣》[J]. 美术 2018(02)
    • [20].故园歌谣[J]. 北方音乐 2016(07)
    • [21].陇东南红色歌谣整理研究新思路探索[J]. 社科纵横 2018(10)
    • [22].高校声乐教学中红色歌谣的传承价值探究[J]. 艺术评鉴 2016(05)
    • [23].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J]. 艺术评鉴 2016(07)
    • [24].对大跃进新民歌与民歌传统、新诗及古典诗歌关系的探究——以《红旗歌谣》为例[J]. 写作(上旬刊) 2016(11)
    • [25].陇东革命歌谣的文化地理学阐释[J]. 兰州学刊 2017(01)
    • [26].北大歌谣征集运动的回顾与反思[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7].陇东南红色歌谣的产生背景探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8].中央苏区红色歌谣的传播与影响[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 [29].梅山歌谣在学校音乐教学中传承的价值研究[J]. 黄河之声 2017(03)
    • [30].烽火中诞生的东北抗联歌谣[J]. 党史纵横 2017(02)

    标签:;  ;  ;  

    五四新文学的民间文学资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