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因子诱导的CP43和CP47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

理化因子诱导的CP43和CP47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

论文摘要

CP43和CP47是PSII中位于类囊体膜上的两种内周天线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都是由六个跨膜的α-螺旋和五个膜外环组成。CP43和CP47的主要功能是把光系统II(PSII)外周天线色素蛋白复合体(LHCII)吸收的能量传给反应中心(RC),从而引起光化学反应。因此,研究CP43和CP47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揭示植物光合作用高效吸能、传能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P43和CP47的分离纯化比较困难,所以相对于其它的光合膜蛋白来说,人们对CP43和CP47的研究比较少。在本文中,我们在分离、纯化CP43和CP47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光谱学和波谱学技术对CP43和CP47在GuHCl和高温作用下的变性过程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1. CP43和CP47膜外区的结构特点及盐酸胍(GuHCl)引起的变性研究我们用荧光光谱、园二色(CD)光谱研究了GuHCl引起CP43和CP47的变性过程及其膜外区的结构特点。研究发现:CP43和CP47的膜外区具有一定的有序结构,而不是一种没有规则的伸展状态;和CP43相比,CP47的三级结构及Chl a的微环境对GuHCl更敏感。在GuHCl作用下,从β-Car到Chl a的能量传递变化和三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与二级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则较小;和大多数水溶性蛋白不一样,CP43和CP47对GuHCl变性有一定的抵抗力,而且其变性过程不表现为二态过程,这些都是膜蛋白的特点。2 CP43和CP47中与芳香族氨基酸有关的能量传递研究我们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并参照PSII的3.5 ?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研究了CP43和CP47中与芳香族氨基酸有关的能量传递。发现:和水溶性蛋白不一样,CP43和CP47中的酪氨酸(Tyrs)并不能有效的把其能量传给色氨酸(Trps);CP43和CP47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能通过F?ster机制和Dexter机制把其能量传给Chl a,并且CP47中的传递效率要大于CP43;在CP47中F?ster机制是芳香族氨基酸和Chl a之间能量传递的主要方式,而在CP43中Dexter机制则是主要方式。这些结果也暗示了,太阳光中的紫外辐射对植物来说除了其伤害作用以外也有一定的益处。3 GuHCl诱导CP43和CP47变性的太赫兹(THz)光谱研究THz时域光谱技术(THz-TDS)是研究分子构型状态的一个新工具。近年来,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简称或缩写
  • 第一章 前言
  • 1 PSII 的结构和功能
  • 2 CP43、CP47 的基本结构
  • 3 CP43 和CP47 的基本功能
  • 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CP43 及 CP47 的分离与纯化
  • 1 菠菜 PSII 颗粒的制备
  • 2 PSII 放氧核心复合物(OECC)的制备
  • 3 CP43 和CP47 的分离与纯化
  • 4 CP43 和CP47 分离纯化产物鉴定
  • 第三章 CP43 及 CP47 的光谱学特性及其研究方法
  • 1 研究CP43 和CP47 所利用的各种光谱技术
  • 2 CP43 及CP47 的各种光谱学特性
  • 3 讨论
  • 第四章 CP43 和 CP47 膜外区的结构特点及盐酸胍(GuHCl)引起的变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五章 CP43 和 CP47 中与芳香族氨基酸相关的能量传递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和讨论
  • 第六章 盐酸胍(GuHCl)诱导 CP43 和 CP47 变性的太赫兹(THz)光谱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七章 CP43 热变性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太赫兹(THz)光谱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和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或待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连化物所实现高途径选择性物质能量传递[J]. 能源化工 2019(06)
    • [2].洛伦兹力——能量传递的中转站[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01)
    • [3].驻波问题探究[J]. 物理之友 2017(01)
    • [4].推广就是能量传递的过程——生煤饼炉子的启示[J]. 中国农资 2016(03)
    • [5].能量传递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J]. 新课程(中学) 2017(06)
    • [6].《能量传递》[J]. 山花 2012(11)
    • [7].“Z世代”明星 战“疫”关键#再坚持一下#[J]. 芭莎珠宝 2020(02)
    • [8].从能量传递关系入手解力学难题[J]. 湖南中学物理 2016(04)
    • [9].关于“能量传递”[J]. 画刊 2011(06)
    • [10].论专业教师正能量传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20)
    • [11].严懋勋教授和能量传递研究[J]. 发光学报 2008(04)
    • [12].冲击机具凿入过程的能量传递[J]. 振动与冲击 2018(09)
    • [13].“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正能量传递的特性与对策[J]. 文教资料 2014(21)
    • [14].复杂结构声与振动主要能量传递路线识别[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5].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的能量传递动力学[J]. 科学通报 2018(07)
    • [16].藻胆体的结构与能量传递功能[J]. 海洋科学 2017(12)
    • [17].用爱拥抱学生 将正能量传递[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20)
    • [18].巾帼励志为善行[J]. 人民公仆 2014(11)
    • [19].非线性耦合振子间产生靶能量传递的初始条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2(07)
    • [20].实行优秀教工帮带实现正能量传递[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12)
    • [21].浅谈微时代下的正能量传递[J]. 现代企业教育 2013(22)
    • [22].大功率飞轮离合器的能量传递与效率分析[J]. 煤矿机电 2010(05)
    • [23].安徽代表委员热议会风文风话风新变化——将“两会”正能量传递给人民群众[J]. 江淮法治 2013(03)
    • [24].容积导电能量传递多场耦合数值模拟[J]. 重庆大学学报 2013(01)
    • [25].非线性耦合振子间的靶能量传递研究:保守系统中的完全能量传递[J]. 振动与冲击 2012(01)
    • [26].5G时代下,智慧广电在内容制作领域的探索[J]. 影视制作 2020(06)
    • [27].建筑物质和能量传递仿真方法研究进展[J]. 建筑科学 2018(04)
    • [28].一类立方非线性吸振器的能量传递和耗散研究及参数设计[J]. 振动工程学报 2015(05)
    • [29].在乘坐巴士中体验人生——读《活力巴士》有感[J]. 出版广角 2008(09)
    • [30].基于离散呼吸子理论的靶能量传递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6(22)

    标签:;  ;  ;  

    理化因子诱导的CP43和CP47结构与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