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经价值观及其与农民起义的矛盾关系

太平经价值观及其与农民起义的矛盾关系

论文摘要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道教经典,其书内容庞杂,但有统一的思想体系。其主导思想倾向于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但也有很多进步的思想内容。它以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儒家和墨家的部分思想、乃至传统的宗教思想及神仙巫术,甚至还参杂了天文学、医药学等自然科学的成就。经中不仅有政治思想,其价值观还涉及到哲学、经济、美学、医学等各方面。《太平经》以“三一为宗”思想为其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以“致太平”的政治思想为宗旨,提倡无为政治、“乐生恶杀”。它重视生命,注重修养,提出修道成仙的修炼方法;在道德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善恶报应的理论,提出“承负”思想,尤其重视诚信忠孝的道德思想。经中既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言论,也有一些进步的改良思想。由于《太平经》的成书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成书的地区和作者不一,加上它吸收了当时科学文化各方面的成就乃至神学巫术等思想,内容十分庞杂,因此经中有很多互相矛盾甚至对立的思想。它既主张尊君顺君,又主张平均、反对剥削;既主张财产公有,又维护封建私有制度;既同情平民大众,又认为平民大众“无道”;既反对战争,又追求改朝换代;既主张人人平等,又提倡尊卑贵贱的命定论。这些矛盾思想说明了《太平经》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进步的思想,又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落后性。《太平经》中进步的改良主张反映了下层地主阶级乃至农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常被农民革命的领袖利用和改造,发动农民起义,也正因为如此,《太平经》与农民起义发生了复杂的矛盾关系。农民阶级吸收了《太平经》中这些进步的思想,并根据自己的利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革命的工具。但另一方面,《太平经》和农民起义之间又具有本质的不同。本文力图全面阐述《太平经》的主要价值观,重点分析其中的矛盾思想及其与汉末农民起义的内在矛盾关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太平经》的成书及其性质
  •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述评
  •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太平经》基本价值观
  • 第一节 《太平经》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三一为宗"
  • 第二节 无为而治、"乐生恶杀"的德刑观
  • 第三节 承负的善恶观
  • 第四节 诚信忠孝的道德观
  • 第五节 贵己重生的生命观
  • 第二章 《太平经》矛盾思想及其与农民起义的关系
  • 第一节 既主张尊君顺君,又主张"大平均"
  • 第二节 既主张财产公有,又有维护封建私有制度的思想
  • 第三节 既同情平民大众,又认为平民大众"无道"
  • 第四节 既反对战争,又追求改朝换代
  • 第五节 既主张人人平等,又提倡尊卑贵贱的命定论
  • 第六节 《太平经》与农民起义的矛盾关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太平经价值观及其与农民起义的矛盾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