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

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

论文摘要

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五四时期的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内容,包括对自由主义、五四运动、中国自由主义、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等概念的进一步廓清。 中国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进入了其发展的繁荣期,这是中国自由主义从引入到发展的必然的历史逻辑;也是五四时期特殊的历史际遇的结果;杜威、罗素的来华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四自由主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易卜生主义;为了终极的目的,中国五四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采取了全盘的反传统主义;对以孔教为中心的封建伦理思想进行了否定;对中国封建宗法思想进行批判;对妇女解放给予关注。对束缚个人自由的一切枷锁进行无情的抨击在于实现自由主义的宪政,而实现的路径则祈求于渐进的、改良的、非革命的手段。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展开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国五四自由主义走向了历史的歧路。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在中国走向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本文认为最基本的原因是自由主义脱离了中国现实,不能帮助中国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以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地位。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
  • 一、中国自由主义脉络
  • 二、中国自由主义的中国品格
  • 三、一种质疑
  • 四、应有的思路
  • 五、一种解读
  • 第一章 导论
  • 1.1 论文相关的几个概念与论文研究的问题
  • 1.1.1 论文相关的几个概念
  • 1.1.1.1 自由主义
  • 1.1.1.2 五四运动
  • 1.1.2 论文研究的问题——中国五四时期的自由主义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1 论文研究的学理意义
  • 1.2.2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对五四时期自由主义研究的基本情况
  • 1.3.1 国内外对五四运动的研究
  • 1.3.2 国内外对中国自由主义的研究
  • 1.4 论文研究的特色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难题
  • 第二章 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的广泛传播
  • 2.1 中国已有的自由主义积淀是自由主义在五四时期广泛传播的学理基础
  • 2.2 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得以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
  • 2.3 杜威与罗素的来华对自由主义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 2.3.1 杜威及其思想
  • 2.3.2 杜威的中国之行与影响
  • 2.3.3 罗素及其思想
  • 2.3.4 罗素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
  • 第三章 五四时期中国自由主义的理论
  • 3.1 五四自由主义者批判的武器
  • 3.2 五四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个人主义
  • 3.2.1 五四个人主义的真谛——反对对个性的奴役
  • 3.2.2 五四个人主义的局限
  • 3.3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对中国传统的批判
  • 3.3.1 批判孔教在于批判封建专制对个性的奴役
  • 3.3.2 全盘反传统的独特批判方式
  • 3.3.3 中国五四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的内在紧张
  • 3.4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对封建宗法思想的批判
  • 3.5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的妇女观
  • 3.5.1 对贞节烈女观的批判
  • 3.5.2 反对“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由
  • 3.5.3 五四自由主义的妇女观面临的困境——娜拉出走之后
  • 3.6 五四时期中国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
  • 3.6.1 五四自由主义抽象的西方人权观
  • 3.6.2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反对革命的改良理论
  • 第四章 “问题”与“主义”之争
  • 4.1 “不谈政治”到“谈政治”
  • 4.2 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的经过
  • 4.3 对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解读
  • 4.3.1 胡适和李大钊的的“问题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论战。
  • 4.3.2 这次论战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和实用主义的失败而告终
  • 第五章 五四自由主义的歧路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
  • 5.1 五四倡导自由的同人的分化与中国思想界的重组
  • 5.1.1 分裂的标志
  • 5.1.2 分裂的社会原因
  • 5.2 五四自由主义的困境
  • 5.2.1 学术界对困境原因的描述
  • 5.2.2 对此困境的论述
  • 5.2.2.1 五四自由主义与中国反帝任务等中国政治现实的背离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 5.2.2.2 对待传统的态度与本身学理的缺陷是其失败的文化原因
  • 5.2.2.3 中国五四自由主义本质暴露使先进的中国人果断抛弃自由主义
  • 5.3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
  • 5.3.1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降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5.3.2 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 5.3.3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分析与传播促使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
  • 参考资料
  • 后记—感恩的心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十年五四时期进步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评析[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9(06)
    • [2].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06)
    • [3].五四时期的出版业: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J]. 出版广角 2019(24)
    • [4].五四时期进步社团内部的论争及其意义[J]. 蚌埠学院学报 2017(01)
    • [5].自由的维度:五四时期知识青年离婚问题透视[J]. 安徽史学 2017(05)
    • [6].五四时期劳动问题的双重面向——以厚生纱厂招工事件为例[J]. 原道 2019(02)
    • [7].冰心五四时期文学的现代意识[J]. 牡丹 2017(18)
    • [8].五四时期天津学生刊物研究[J]. 牡丹 2016(10)
    • [9].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成长之路及现实启示[J]. 世纪桥 2019(12)
    • [10].觉醒与分化:五四时期青年人生抉择及启示[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9(02)
    • [11].论五四时期的期刊专号[J]. 中国出版 2019(08)
    • [12].“解放时代”的来临——五四时期“解放”观念的历史演变[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05)
    • [13].主持人语[J]. 星星 2016(29)
    • [14].五四时期个人观念的历史内涵[J]. 贵州文史丛刊 2011(04)
    • [15].对五四时期激进思潮的反思[J]. 学术界 2009(04)
    • [16].略论陈愚生在五四时期的活动及贡献[J]. 传承 2019(02)
    • [17].论五四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J]. 中国文化研究 2019(02)
    • [18].批判与传承:五四时期报刊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J]. 运动 2018(24)
    • [19].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探索研究[J]. 智库时代 2017(15)
    • [20].五四时期天津青年社团与媒体的性别解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1].“泛五四时期”的科学发展[J]. 科学家 2014(05)
    • [22].李大钊、陈独秀五四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比较[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5)
    • [23].五四时期李大钊与鲁迅“随感录”创作之比较[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24].五四时期的主要社团组织[J]. 神州 2008(05)
    • [25].五四时期青年先进性考探——以浙江青年为例[J]. 青年发展论坛 2019(03)
    • [26].五四时期副刊的革新与启示[J]. 新闻爱好者 2019(05)
    • [27].结群索权:五四时期女子社团探析[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8].五四时期妇女婚姻观之变革——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J]. 中国妇运 2019(06)
    • [29].五四时期反帝爱国斗争的组织动员——以救国十人团活动为中心[J]. 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 2019(05)
    • [30].五四时期青年的形象塑造——以青年学生自杀事件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标签:;  ;  ;  

    中国五四时期自由主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