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比较研究 ——从BGCA看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比较研究 ——从BGCA看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论文摘要

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和政府、企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非营利体育组织作为体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时间较短,与美国等非营利体育组织高度发达的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此,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图表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对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宏观背景、现实条件和运行情况开展了比较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宏观背景和现实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发展。美国政府职能边界明晰;个体主义特质突出和权力距离较小的社会文化拓展了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发展空间;宗教精神和多元文化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渊源和基础。相比之下,我国社会距离真正的公民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且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这就导致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缺乏足够的成长空间和自治力。第二,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已经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运行机制。两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依赖,但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筹资渠道相对更为简单。政府权力在美中两国非营利体育组织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视,但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受行政权力的影响更大、更为直接。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在提升管理效能方面均辅助了努力,但美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管理机制成熟度更高。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在运行中均与各方主体发生了互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与外部环境实现了相互嵌入。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均建立了运作约束和自我调适机制,体现了自律性、他律性和自我调整的有机结合。第三,应进一步促进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加强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外部环境建设,改善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监督环境,大力培育社会公益精神和志愿精神。同时,加强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内部自身建设,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完善非营利体育组织的治理结构、管理机制和自律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开展国际合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先行性研究综述
  • 1.3.1 相关概念
  • 1.3.2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研究
  • 1.3.3 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研究现状
  • 1.3.4 BGCA与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5 行文结构
  • 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思路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宏观背景与现实条件的比较
  • 3.1.1 美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宏观背景
  • 3.1.2 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创建背景
  • 3.1.3 BGCA与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宏观背景与现实条件的比较分析
  • 3.1.4 本章小结
  • 3.2 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筹资机制比较
  • 3.2.1 美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筹资机制
  • 3.2.2 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资源及其输入路径
  • 3.2.3 BGCA和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筹资运作与资源的比较分析
  • 3.2.4 本章小结
  • 3.3 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管理机制的比较
  • 3.3.1 美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管理机制
  • 3.3.2 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管理机制
  • 3.3.3 BGCA的管理机制与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 3.3.4 本章小结
  • 3.4 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结构与运作比较分析
  • 3.4.1 美国非营利体育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互动
  • 3.4.2 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互动
  • 3.4.3 BGCA与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结构与运作的比较分析
  • 3.4.4 本章小结
  • 3.5 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运作约束与自我调适的比较
  • 3.5.1 美国非营利体育组织运作的约束
  • 3.5.2 美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自我调适
  • 3.5.3 中国非营利体育组织的监督机制与自我调适
  • 3.5.4 BGCA与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作约束与自我调适的比较分析
  • 3.5.5 本章小结
  • 4 结论与建议
  • 4.1 主要的研究结论
  • 4.2 对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 4.2.1 非营利体育组织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 4.2.2 促进我国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的举措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提升农村非营利体育组织公共体育服务能力的思考[J]. 运动精品 2019(11)
    • [2].上海市黄浦区社会体育组织培育现状及转型发展研究[J]. 体育科研 2020(01)
    • [3].新时代我国网络体育组织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 湖北体育科技 2019(12)
    • [4].健康体育背景下安徽省非营利体育组织与政府合作模式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1)
    • [5].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构建[J]. 中国体育科技 2020(06)
    • [6].体育公共服务的自愿提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体育科技 2020(02)
    • [7].我国公募与非公募体育基金会对比研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8(06)
    • [8].对我国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再认识[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1)
    • [9].论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模式、机制和效应[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4)
    • [10].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 商业文化 2019(28)
    • [11].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法治发展的问题及路径选择研究[J]. 武术研究 2018(01)
    • [12].“互联网+”视阈下我国体育发展策略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1)
    • [13].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公益性体育组织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4)
    • [14].全民体育视角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构建发展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23)
    • [15].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治理的效应与实现路径[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1)
    • [16].社会转型期我国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发展困境和培育路径[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1)
    • [17].我国东部沿海省份落后乡村体育组织资源实情与开发[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7(04)
    • [18].浅析我国青少年体育组织的发展问题[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1)
    • [19].网络体育组织发展:虚拟与现实的挑战[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11)
    • [20].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困境的源发性问题思考[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06)
    • [21].老龄化背景下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培育机制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16(03)
    • [22].非政府体育组织的含义、自治形态及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的转型[J]. 体育学刊 2016(03)
    • [23].探究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J]. 才智 2016(25)
    • [24].体育组织文化传播网络建设的动因与路径[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5].社会资本影响非营利性体育组织的发展探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06)
    • [26].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社会体育组织研究述评与前瞻[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 [27].我国社会体育组织获权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2015(05)
    • [28].非正式体育组织在群众体育中的行为表现及规范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9].广州市公园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基本构成与特征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12)
    • [30].我国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角色定位[J]. 铜仁学院学报 2015(02)

    标签:;  ;  

    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比较研究 ——从BGCA看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