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土建专业群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的保障机制探析

交通土建专业群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的保障机制探析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交通土建专业群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使用的调查,文章分析了目前经费来源,预算费用,实际收支情况,提出学校应根据专业需要,划定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多渠道拓宽经费来源,建立专项资金审计制度,保障经费供需平衡,确保职业教育实践质量。

关键词:交通土建;实践;经费;保障

1前言

生产性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交通土建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参与生产性实践教学活动,学生有机会实际操作、检验在校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理论水平,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熟悉今后工作环境,为走上工作岗位进行热身锻炼,从而实现“培养具有较强的‘第一线’岗位操作能力的交通土建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生产性实训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计列校内实训课时,学生就读期间实训课时几乎占据总教学课时的一半。

企业等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显示,近年来学生生产性实践教学质量严重下滑。除了生源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大学需求外,交通土建专业群的生产性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交通土建生产性实践需要在野外、露天进行,受生产季节、企业施工计划影响,周期长。学校老师忙于上课而指导难以到位,而校外聘用指导教师往往落空,校内仿真实训隔靴搔痒,效果差。归纳起来,人力和经费成本投入不足,师生比严重失衡而不匹配,生产周期长,轮岗困难,是导致实践性教学质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如何建立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机制,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2生产性实践成本调查

2.1生产性实践教学课时比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交通土建专业群学制均为三年。交通土建类生产性实践项目多,周期较长,实践性教学课时达到一千多学时,约占各专业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某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方向)2014级为例,三年教学总课时为3108学时,生产性实践教学的课时为1020学时,达33%。从安排时间看,该专业采用“2+1”模式,也即在校2年,校外“顶岗”实习1年。由此可见,职业教育中,生产性实践在整个专业课程设计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如果这一环节质量达不到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今后的生存,整个行业的人才发展。

2.2费用组成分类及支出

生产性实践教学成本应包括校内指导教师的旅差、交通、劳务费用;校外聘用教师包括发生的工资、保险等费用;学生实习的耗材、保险、交通、食宿、保险。按照教学需要,每班应至少安排2~3名专职带教师傅,并根据实习大纲和实习内容,有计划进行轮岗。所有这些活动,均需要经费作为支撑。

图1教学预算经费组成比例

调查显示,各学校目前没有设实践教学经费账户,总支出成本难以真实统计。以某高职学院为例,2015年教务预算经费200万,整个学院实习指导经费为14万,占预算7%,明显与实训占三分之一课时的需求不匹配。而实际报销仅9万多,不到总预算经费的5%,报销费用仅占计划指导经费的64%。报销的费用分析,目前实践性教学投入成本多为教师差旅费、交通费、保险费、教师劳务费。这一结果,主要是实训指导教师忙于理论教学。而校外聘用教师不收取工资、劳务等费用。学生的交通费用自理。

近年来,高校扩招,师生比例严重不足。据统计[1],广西高职院校师生比例达到1:38.33,远高于全国平均值的1︰21.34。加上校内宿舍、饭堂、教学设施相应不足,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1”或“2.5+0.5”模式,将学生的生产性实践教学更名为“顶岗”,长达一年或半年时间交由企业承担教学任务,以缓解教学师资的匮乏。但实践教学的费用由于没有硬性规定应占三年教学成本的比例,难以核算近年来实际用于生产性实践的费用。且各学校通常以实报实销方式支出,不考虑专业特性而发生的实习成本。

2.3经费来源

现阶段高职院校用于生产性实践教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费。仍以广西某高职学院交通土建专业为例,学生年学费6500元,2014级交通土建学生为900人,学费达585万元人民币。学生学费中用于实践教学比例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计划用于生产性实践的经费总额无法计算。以2015年整个年度学院实际报销的用于指导学生实习的报销经费9万多元,交通土建专业的实习指导费用没有确切数据。即使按照全院费用9万元计算,也不到不到交通土建专业14级年度学费的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规定生产性实训的费用占学费比例,但与学生所缴纳的费用,按照比例分摊用于实践教习,明显不匹配。

2.4生产性实践教学费用测算

我国公立高职院校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工资由财政支付。校内指导教师的劳务费、旅差、交通等费用则由学生学费、财政补贴支付。按照目前物价,住宿标准,每位教师每周开支约需1500元人民币。按照每个班3名实习指导教师计算,指导一年36个教学周计算,实践教学旅差、劳务需要支付16.2万。2015年交通土建专业共17个教学班,按此测算共需要投入275.万元教学经费。与理论教学的成本支出相比,费用支出高于理论教学20%,占学生年度学费的585万的47%。如按照此比例,学院将不堪负重。

系部老师、大学的学院老师与行业交流密切,了解本专业社会动态。因此,很多高校、高职院校将年度生产性实训经费下拨到系部或学院,由系部包干使用,不足部分,由系部(学院)通过有偿社会服务补充缺额部分。

3生产性实践经费现状分析

3.1生产性实训经费比例低

通过前面的分析,目前交通土建类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投入经费比例明显低于理论教学。有些学校甚至将实践教学节省的经费作为弥补其他经费不足。囿于指导教师不足,采取兼职方式带教、指导生产性实践教学,除了质量效果差外,计划开支的教学经费也无法使用。如广西某学院的实际开支仅为计划经费的64%。各学校实践教学经费占年度教学经费不足10%,与其应占教学课时比例不相称。

3.2教师兼职指导致使经费结余

传统的交通土建专业生产性实践,由专业教师联系生产企业,分期分批带领学生到路基路面、桥梁施工现场,或承担公路勘察设计任务,开展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实践教学。学生“真刀真枪”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扩招后学生人数的飙升,但教师数量增速远远低于学生增速。加上企业的自负盈亏,传统的由教师手把手带教的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高职院校开创“顶岗实习”取代传统的专业实习——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的模式。原本师生比失衡,教师严重短缺。校内教师周基本课时16节,普遍达20节左右,有的教师周课时高达28节。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处于兼职状态,仅仅通过电话、视频、网络等方式指导实践教学。这也是目前实践教学计划经费偏低但却结余,学生质量下滑的原因。

校外指导老师由于没有合同,没有聘书,没有报酬,没有资格要求,也就难以承担相应的教学责任。校外指导老师多为单位业余兼职,甚至沦落为带教廉价劳动力的“工头”。学生将近一年的实习期固定在一个固定岗位上。这也是目前实习生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的原因之一。这种责、权、利不对等的指导,既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为学校节省了大笔实践性教学经费。

3.3保险及意外成本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伤亡事件近年来几乎年年发生。安全事故原因千差万别。学校每年对于学生意外事件的发生没有特定的费用。学生实习期间意外伤害险而是由本人自行、自愿购买。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三年每人购买的保险种类为在校期间均为社会医疗保险,最后一年在社会医疗的基本上加上意外险,由学生自愿购买,金额由70元提高到2015年的120元。如某学生测量因塔尺触电身亡,其保险赔付金额仅为10万元。顶岗期间学生不属于企业正式职工,一些小的企业没有为实习生购买伤亡保险。这些意外成本,在整个实践教学费用中没有固定预算。一旦发生意外伤亡,家庭、学校都带来不可挽回的物质、精神损失,影响到整个时段或时期的实践教学质量。

4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保障机制探索

4.1稳定经费来源

实践性教学经费主要来源渠道为学生缴纳的学费。按照目前的预算制度,每学年预算经费中没有单列实践教学经费,笼统归纳到教务预算经费中。这样操作方式,很难确保生产性实践教学的投入与教学任务相匹配。即使预算内的资金,由于没有约定的比例,实报实销方式保障,且受教师人数,教学任务,施工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也无法使用。

因此,学校每年应设立稳定的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稳定经费来源渠道后,实行专项开支,专款专用,确保实践性教学经费用在学生身上。

4.2预算单列实践性教学经费

目前的实践性教学经费笼统纳入年度预算的模式,不足以确保专用经费开支到位。学校教学经费预算中,将实践性教学经费单列,其所占的比例与其课时比例相适应,甚至略高。经费预算原则,可以参考以下两方面。

(1)匹配均衡原则。无论理论教学还是生产性实践教学,都是整个高职生在校接受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生产性实践教学既然占整个教学总体计划的三分之一,其经费开支,人员组成也应与之相匹配,相均衡。按照均衡原则,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土建专业17个教学班为例,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应达275万元,比目前整个学院预算的200万还高。

(2)经费基数原则。将教学年度预算经费细化若干块。顶岗实习经费=学生人数×经费基数。其中“学生人数”为当年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数。经费基数按照平均人数实习消费经费计算。如每位学生一年的实习期成本1500元计算,2015度900名学生生产性实践教学投入需要135万元。这一数字也远高于目前的投入成本。

4.3系部掌控实习经费

各高职院校的生产性专业实习主导权,日常管理指导责任,教师安排,全部下放到系部。但经费的使用权多数掌握在教务,由教务从整个学校通盘考虑,没有针对特定专业特点而倾斜。责任在系部,义务在系部,但财权在教务。这就导致责权利的不对等,实习效果就难以保障。

类似目前的课时费发放办法,如果将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从预算到实际开销的权利下放到系部,就能形成责、权、利的统一。系部师资不足,可以与企业合作,采取外聘方式,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让学生多岗位锻炼,从而确保实习质量。不足部分经费,系统教师与行业接触多,还可以通过合作方式补充。

4.4校企合作补充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最早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院校。在合作中,学校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为学校承担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实现双赢,缓解实习经费不足。如2014年至2016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红河高速公路合作承担国家档案局课题。合作企业将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全线作为实训基地,共承担了约110名实习生,解决了学生的食宿、工作岗位、轮岗。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学院的路桥专业毕业实习,基本采用承担社会公路勘察设计,有偿服务。走市场化的生产性实习,除了能增加学院收入,缓解学院实习经费不足外,更重要是能真刀真枪地锻炼了教师和学生,学生的质量,等到了行业和社会高度认可,成长为目前交通行业的技术骨干和技术领导。

4.5.建立生产性实践经费使用审计制度

有了专用的生产性实训的账户,审计则可以确保资金的专项使用,从而确保“花钱买质量”。审计可以由学院组织,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对学院实践性教学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确保经费来源渠道畅通,使用合理,专款专用。通过审计,控制经费的使用,可以保护合法的开支,保障学生的权益。调查表明,各高职院校因没有设专门的生产性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也就无法开展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的审计。

生产性实践经费使用不足或者结余,均无法确保实习质量。实习经费不足,难以开展实践性教学。经费结余,说明教师指导不到位,或者企业补贴,或者有偿服务。2015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预算经费结余,笔者认为,主要是指导老师人数不足,业余指导,而校外聘用师傅没有发生学校应该承担的费用。

5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章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里对于职业教育经费有着明确的规定,并逐年提高。广西在职教领域投入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根据2015年5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此会议上公布的数字,2008年-2014年,全区职业教育财政经费累计支出257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8%,其中2014年达到47亿元,比2007年增长3.13倍,年均增长18.8%。教育部、财政部、行业主管部门也在职教方面投入巨资。但是,这些资金投入,主要用于学校的校园建设、设备更新、校园工场。资金增长的投入,几乎没有使用于生产性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能工巧匠”型的职业劳动者。因此,受教育者必须先当学徒,到企业接受工匠师傅的再教育。这些教育,需要投入足够的成本。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的保障机制,造就“能工巧匠”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民建广西区委.广西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南宁:自治区党委课题,2015.09

[2]罗竟.高职交通土建专业生产性实习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探析[J].高教论坛,2015(5):115

[3]罗竟.政府购买校企合作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高教论坛,2016(5):89

作者简介:

梁彩芬(1983—)女,广西上林人,讲师,长期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梁萍(1975—)女,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罗竟(1964—)男,广西北流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路桥教学与生产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框架下交通土建专业群生产性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5﹞22号)。

标签:;  ;  ;  

交通土建专业群生产性实践教学经费的保障机制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