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镌刻坚定

党旗镌刻坚定

一、党旗上刻印着坚定(论文文献综述)

陈莉莉[1](2021)在《“政治生日”:共产党员政治仪式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使党内生活庄重、严肃、规范,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不讲原则、平淡化庸俗化随意化的倾向"[1]。同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再次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入党志愿书以及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2]。共产党员过"政治生日"从发展历程来看,"大体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魏丽娟[2](2019)在《从红色题材视角解读招贴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红色题材的招贴设计具有独特的历史性、革命性和时代性,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自红色题材招贴设计出现以来,其风格面貌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换着。这些红色题材的招贴设计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从而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提供了生动的佐证。纵观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变化。同时,这些招贴设计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该题材的招贴作品具有一定的“当代意识”。就该招贴作品的呈现方式来讲,可以就其现实意义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具有历史本身所起到的借鉴意义,又包含着一种伟大的红色精神。同时涵盖了艺术、历史、人文、经济等多重价值。红色题材的招贴设计发源于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在各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红色题材的招贴设计从1919年经历了蓬勃发展、成熟和淡化。笔者将从1919年到至今的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为了能更好地传达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加强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视觉传播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红色题材的招贴设计进行解释:历史沿革、因素分析、视觉语言分析、价值解读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本文重在阐述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价值解读以及红色题材招贴设计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通过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传达,对红色精神的内涵深入挖掘,使其凝结成一种巨大的正能量。有利于弘扬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人民强化其民族意识,并唤起其人民的文化归属感,从而激励中国人民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朱雄君[3](2019)在《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灵魂和力量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根本,是中国共产党兴党强党之要义。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守的重要遵循。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旗帜,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信仰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高度重视信仰安全的战略地位,坚持将维护信仰安全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着力在加强理论武装、严肃政治生活、激发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全党坚守信仰、维护信仰、锻造信仰、践行信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问题极端重要的战略考量,本文将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从信仰安全的学理基础入手,对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结构构成、战略意义、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借鉴中国共产党维护信仰安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维护的主要路径,为中国共产党维护信仰安全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首先,本文阐明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政治信仰、政治安全、执政安全等与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主题有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提出信仰安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着力维护的重大安全,并从总体上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其次,本文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学理基础。一是论证信仰安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安全的核心构成,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维护自身的执政安全,就必须维护好自身的信仰安全。二是对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在对信仰、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信仰安全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和诠释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内涵进行了学理分析,提出信仰安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维护的核心安全。三是对信仰安全的内在结构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主体层次、内容体系、影响因素的分析,厘清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内在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理论分析框架。再次,本文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战略地位。一是从理论层面分析信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价值,提出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支撑和力量源泉,信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价值;二是从历史层面考察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生命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进程的历史考察,提出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兴党强党的要义。三是立足中国共产党的当代实践,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正确方向、生机活力、强大力量四个方面论证信仰安全的战略意义。然后,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一是从信仰客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信仰体系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包括:时代的变迁对信仰体系的真理力量的挑战,功利性泛滥对信仰体系的价值基础的侵蚀,多元化思潮对信仰体系的一元地位的冲击,大众化滞后对信仰体系的神圣魅力的消融。二是从信仰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信仰主体安全存在的重大隐患,主要包括:“批发式”入党降低了党员、干部对信仰的尊崇,“浅尝试”学习削弱了党员、干部对信仰的认同,“两面人”现象动摇了党员、干部对信仰的坚守,“宽松软”管理弱化了党员、干部对信仰的锻造;三是从信仰结构的角度探讨了个体性信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一些党员、干部信仰模糊,部分党员、干部信仰淡化,少数党员、干部信仰动摇,个别党员、干部信仰缺失,极少数党员、干部存在信仰背叛问题。四是探讨了信仰安全问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是从党员、干部的个体视角分析信仰安全问题的严重后果,从执政安全的战略维度分析信仰安全问题的巨大威胁,从民族复兴的宏观视野分析信仰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安全是能够得到保障的,但是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确保信仰安全,就必须有效应对和化解时代变迁、功利主义、多元化思潮、大众化滞后对信仰体系带来的挑战和威胁,着力解决党员、干部队伍入口关不严、理论学习不深入不透彻、组织生活“宽松软”、“两面人”现象给信仰安全带来的隐患,着力解决少数党员、干部信仰模糊、信仰淡化、信仰动摇、信仰丧失、信仰背叛的问题,特别是要防止党员、干部个体层面的个体性信仰安全问题向全党层面的总体性信仰安全问题的扩大和蔓延。最后,针对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信仰安全的内在运行规律,借鉴中国共产党维护信仰安全的历史经验,本文提出了维护信仰安全的主要路径:一是要加强理论武装,打牢信仰的理论之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路径: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信仰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着力加强理论转化,增强信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开展理论教育,增强信仰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二是要强化规矩纪律,维护信仰的神圣地位。具体来说就是:将信仰合格作为党员发展的首要标准,让信仰守望成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底线,把信仰维护贯穿监督执纪的全部过程。三是要严肃政治生活,强化信仰的组织锻造。就是要将坚定信仰作为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将信仰淬炼作为党性锻炼的核心内容、将信仰仪式作为组织生活的规定动作。四是要激发全党活力,推动信仰的广泛实践。关键举措包括:在坚持学思践悟中做到知行合一,在抓住“关键少数”中推动以上率下,在铸就信仰丰碑中激发实践力量。

胡喜如[4](2019)在《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前进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并执着奋斗、砥砺前行,从历史和现实需要出发,高度突出党的领导及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强调在中国,党是领导一切的,并矢志认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由此基础上,习近平登高望远、守正出新,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表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出台了一系列新方针、新举措,形成了系统完善、具有科学理论价值和强大实践威力的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它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关于管党治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管党治党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开辟了中国共产党人管党治党的全新局面。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回溯研究方法对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是习近平在对我党历史发展、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的深刻把握中形成的。自古以来,思想是时代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陕北农村艰苦的知青岁月使习近平深刻和零距离地感受并体会了中国农村和中国百姓的真实生活现状,激励和促使他在未来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以及强烈责任使命的担当意识,这是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产生的思想根源。而且,作为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的家庭、学习和工作背景使其谙熟马列主义经典着作,这些思想中关于管党治党的相关理论,为习近平管党治党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支撑,这是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而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管党治党的丰富实践,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内长期积累和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的尖锐倒逼,急切呼唤我党以新的理论新的举措来回应和化解这些矛盾危机,这是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涵盖和涉及到了管党治党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层面,习近平着眼于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着眼于党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着眼于能使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内容层面,习近平立足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立足于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立足于以基层为重点推进组织建设,立足于锲而不舍狠抓作风建设,立足于把纪律建设作为管党治党治本之策,立足于构柱架梁推进制度建设,立足于把打赢反腐败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照耀我党前行的火炬,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还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使命担当、诚挚的为民情怀、鲜明的问题导向、清新的务实风格。并伴随有中央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完备的实践支撑。作为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指南,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就其理论价值而言,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管党治党理论的新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新总结,是对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格局的新突破。就其现实意义而言,推动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新转变,实现了党风政风社风的根本好转和党的生机活力的新呈现,而且还为贯彻践行“四个全面”和“四个伟大”提供了行动的新指南。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刻学习、用心领会、坚定贯彻好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使其对全体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我们强党兴党伟业的茁壮向前发展。

覃金玲[5](2015)在《那地壮族蚂拐节研究》文中提出“蚂拐节”也称“蛙婆节”或者“青蛙节”,是沿着红水河广泛流布的壮族节日,它实际上是一场从人为丧葬主角变为以蚂拐为主角的大型葬礼。蚂拐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仪式过程,那地是蚂拐节、铜鼓、土司、道教、板鞋舞等多元文化交错驳杂的地方,那里的蚂拐节有它的独特性。蚂拐节起源的神话故事从强调百越族群、壮族始祖布洛陀和蛮荒时代的社会特征,到土司成为神话故事主角,再到后来出现汉族的主流文化,这历程隐含着选择与历史记忆的关系。蚂拐节包括找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的仪式过程,其中每一个仪式和具象背后都有它的象征意义,“深描”蚂拐节,可以理解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蚂拐节有着自下而上的文化整合的功能,村民们在这一节日中相互合作、密切互动,特定的一套结构性群体共享的文化,创造了历史的持续感,增强社会的内聚力,集体认同和民族认同在这一年一度的蚂拐节中得到巩固和加强,这些认同维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蚂拐节里人们卸下等级观念的束缚,蚂拐节具有了狂欢的性质,起到了社会调节的功能。蚂拐节里一些文化符号的背后隐藏着它与土司的密切联系。村民们围绕着蚂拐亭进行蚂拐节活动,蚂拐亭是蚂拐节活动的中心场所,铜鼓是土司和精英阶层地位、权力和财富的彰显,其声音与蚂拐的鸣叫声相呼应,充当着沟通天地的媒介。主持蚂拐节仪式的麽公与土司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土司统治时代,他为土司和贵族精英阶层服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土司权力式微的年代,麽公地位下移,开始为普通百姓服务。

樊斯文[6](2013)在《电视纪录片《电影传奇》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纪录片是一种重要的影视节目形态,它是运用视听语言来表现或再现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的非虚构影视作品的总称。自纪录片诞生以来,它以独特的影像和真实的本质渐渐承担起记录历史的重任,在这个影像时代里,这个作用将越来越大。从纪录片电影到电视纪录片栏目,纪录片一直在寻找着合适的生存载体。新世纪以来,在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双重夹击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越来越注重电视纪录片的大众性,将故事化、情节化等要素融入进纪录片,让纪录片以一种更能吸引观众的方式展现出来。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栏目《电影传奇》在开播之后收视率迅速攀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对纪录片的故事化、娱乐化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用视听语言表现和再现历史文化的范本。本文以研究电视纪录片栏目《电影传奇》的各叙事要素为出发点,从叙事学的角度比较全面地研究了《电影传奇》的叙事之道,结合具体的节目作实例分析,以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依据,从故事与话语两个层面,分析了其影像的故事元素、叙事语言、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策略等富有个性的叙事特征。通过对栏目的研究发现,《电影传奇》的成功是创作人员利用电视叙事手段讲好每一个故事的必然结果。在当今的媒介环境下,电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运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的能力,也就是电视的叙事能力,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不仅要讲“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讲“好故事”的关键是选取和挖掘故事的三个基本元素:事件、人物和环境,而“讲好”故事的关键是善于运用视听语言,选取合适的叙事者,从准确的叙事视角切入,进行合理的时空安排,同时运用各种叙事策略,例如设置悬念、选择冲突,挖掘细节等。《电影传奇》在这些方面,做出了极好的典范。本文的第一部分对《电影传奇》栏目进行了简单介绍。电视纪录片是非虚构的叙事作品,虽然它与其他的虚构型叙事作品不同,只能选取素材而不能编造素材,但它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仍然体现出故事特征。所以,运用叙事学分析电视纪录片,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它能够为纪录片的实践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本文的第二部分是关于《电影传奇》的故事层面研究。主要是通过故事的三元素:事件、人物和环境,分析它叙述了怎样的故事。本文的第三部分是关于《电影传奇》的话语层面研究。这一层面所关注的是《电影传奇》如何叙述故事的具体问题。首先,探讨了影视与文学的一大区别,即电视纪录片是通过视听语言来叙述故事的,这是展开其他部分的前提,也是它区别于其他叙事作品的独特之处。其次,本文分析了《电影传奇》的叙事者与叙事视角两个方面,它所关注的是谁在叙述故事,以及从什么角度叙述故事的问题,不同的叙事者、叙述视角带给观众的叙述体验是不一样的,而《电影传奇》根据所叙述故事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让观众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事件的发展与人物的性格。本文还从叙事的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探讨了《电影传奇》是如何将不同的事件、人物串联在一起的,要将核心事件与附属事件以及相关人物、环境背景条理清晰地叙述清楚,就必须对叙事的时空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它们呈现出不混乱的布局,《电影传奇》因此采取了非线性的叙事时间和多维度的叙事空间。最后,本文从叙事策略的角度研究了《电影传奇》通过构建悬念、选择冲突、描写细节这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栏目如何能够在吸引观众的同时并“留住”观众。这些叙事策略将整个故事的叙述变得曲折动人,让观众在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的同时,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电影传奇》在节目形态与内容上的创新,运用综合的叙事手段所展现出来的一个历史文化纪录片叙事趋势:娱乐元素与纪实手法的结合和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精英文化表达。在娱乐化、大众化的大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只有做出合理的选择、有益的平衡,才能够在繁杂的电视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

袁新成[7](2013)在《柳亚子(1912-1936)诗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柳亚子是着名的爱国诗人,他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关心百姓的民生疾苦。柳亚子是坚定的革命诗人,他投身于革命活动,在斗争的最前沿感受革命。柳亚子是南社的发起人,他致力于文学团体的运转,结交众多有识之士。柳亚子性格热烈真挚,慷慨豪迈,嫉恶如仇,哀乐大于常人。柳亚子在奔走革命,组织雅集,结交盟友的同时写诗作文,记录革命历史,抒发人生感慨。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豪迈的性情特点,共同交织在柳亚子的诗中,形成柳亚子诗歌的独特风貌。本文选取柳亚子辛亥革命后到抗战爆发前这一时期的诗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解读法、文史结合法、追根溯源法和历史分期法进行深入的分析,阐释柳亚子诗歌对历史的再现,对个体情感体验的抒发,对历代诗人的继承以及柳诗的诗史品质。本文主要分为一下几个部分来研究柳亚子的诗歌: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梳理前人的研究状况,说明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操作路径。第二部分、第一章主要研究袁世凯统治时期柳亚子创作的诗歌。从内容上分为悼亡诗和反袁诗,这一时期袁世凯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因此柳亚子的笔锋也直指袁世凯。悼亡诗在柳亚子诗中数量较多而且分散,这时期的悼亡诗却相对集中,与前期悼亡诗雄鬼作健杀敌有声的梗概气不同,与后来悼亡诗死生契阔吊谒陵寝的思念之情也不同,此间悼亡诗主要抒发的是良谋不用招致杀身的无奈悲叹。本章将进一步分析这种扼腕悲叹的无奈与时代背景的密切关系。反袁诗则是直截了当地从正面来揭露袁世凯的独裁野心,批判他的卑劣行径,呼吁反袁革命。第三部分、第二章主要梳理柳亚子“三集”中的诗,“三集”是《酒社集》、《迷楼集》和《乐国吟》三部诗集的简称,创作时间主要处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而三部诗集主要缘于柳亚子“酒社”、“迷楼”、“乐国”的诗酒活动,诗中深受酒文化的浸染,集中体现了柳亚子消极悲观的精神状态和郁怒勃发的诗风,因此以“三集”来独立成章。本章介绍“三集”的结集过程,收录的诗歌情况,并且通过具体分析其中的诗歌,透视文字背后的时代大背景,展示在柳亚子诗中起作用的两种内在情怀。第四部分、第三章主要介绍柳亚子1924年到1936年之间的诗,这一时期主要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宗旨和革命指导思想上具有共性,而柳亚子的诗也同样遵循了“发愤而作”和“歌诗为事”的原则,因此合并起来论述。按照内容的不同分为述怀诗、题赠诗、纪游诗和国难诗,通过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述怀诗,感事抒怀,针砭时弊;题赠诗,赠人怀友,热情真挚;纪游诗,饱览内外,寄托家国;国难诗,雄笔雅健,感人至深。第五部分、第四章综合论述柳亚子诗歌的诗法渊源和艺术特点。首先具体分析柳亚子诗对屈原《离骚》传统的继承,对杜甫现实主义关怀的继承,对晚明诸子梗概气节的学习,对龚自珍狂狷深婉的模仿。接下来分析柳亚子诗的艺术特点,分别从诗史品质和典故的使用来论述,说明柳亚子诗中的现实主义关怀和“歌诗为事而作”的原则,说明典故的使用对诗歌内容和语言风格的影响。第六部分、结语部分主要总结性地说明柳亚子诗歌研究过程中的心、得,遇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

蒋巍,雪扬[8](2007)在《红花·血花……——延安时代的女人们》文中指出历史的目光深情地凝望着她们——军帽下面,是如诗如画的柳眉秀眼红唇;军衣下面,是英武掩不住妩媚的丰胸纤腰身姿。但是请别忘记,战争,可怕的战争,在这些花季女孩的脸上身上,在这些亮丽的影像上涂抹了滚滚的硝烟、飞扬的征尘、破碎的伤口和纵横淋漓的鲜血。面对诱惑,她们怒吼着“决不!”面对死亡,她们呐喊着“冲锋!”对千千万万出身贫苦的女孩来说,战争终结了她们从祖辈那儿承继下来的古老的苦难,却开始了另一种更为悲壮的苦难——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而流血牺牲的苦难。但是,面对革命与使命、杀戮与死亡、战争与爱情,她们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更加炽烈的爱,创造了自己的花季。那是怎样的花季——鲜血迸溅在大地上,滋养出鲜红的花朵!1939年7月20日,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成立。在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上千名热血女青年奔赴延安,在那里进行学习和工作。这些女性经历了怎样的独特人生?她们如何面对使命和杀戮、鲜血和眼泪、亲情和爱情?她们又如何为人妻为人母……转眼间,60多年过去了,她们所创造的奇迹、所经历的故事已经离我们远去——活着的人已经老了,她们只能寂寞地、静静地坐在长椅上,注视和倾听今天的欢笑和美丽,而更多的人已经湮没在历史的苍茫剪影之中……

崇安[9](2001)在《党旗上刻印着坚定》文中提出

二、党旗上刻印着坚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党旗上刻印着坚定(论文提纲范文)

(1)“政治生日”:共产党员政治仪式的内涵、特征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员“政治生日”仪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政治生日”仪式的内涵
    (二)“政治生日”仪式的特征
二、党员“政治生日”仪式的价值
    (一)强化组织观念和党性教育
    (二)明确政治身份和责任担当
    (三)突出价值引领促进党风建设
    (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三、党员“政治生日”仪式应当坚持的原则
    (一)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三)常态化与创新性相结合

(2)从红色题材视角解读招贴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领域的创新点
第2章 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历史沿革
    2.1 红色题材的界定及相关概念的阐释
        2.1.1 红色题材的界定
        2.1.2 招贴的定义
    2.2 宣传画初具规模(1919-1937)
    2.3 战火中的重生(1937-1949)
    2.4 蓬勃发展中的经典(1949-1966)
    2.5 步入全盛时期(1966-1976)
    2.6 改革浪潮的洗礼(1978-至今)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因素分析
    3.1 时事政治的变化和经济形势的波动
    3.2 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改革
        3.2.1 木刻版画影响因素的分析
        3.2.2 油画影响因素的分析
    3.3 审美需求的多样性
    3.4 国外招贴设计的引进与学习
        3.4.1 苏联招贴设计的研习
        3.4.2 波兰招贴设计的借鉴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视觉语言分析
    4.1 图形表达的探析
        4.1.1 健硕硬朗的人物形象
        4.1.2 美好寓意事物的采用
        4.1.3 五角星和国旗等图形的运用
    4.2 文字诉求的诠释
        4.2.1 朴实明了
        4.2.2 简洁有力
        4.2.3 生动明快
    4.3 色彩运用的表达
        4.3.1 红色的视觉冲击力
        4.3.2 绿色的心灵慰藉
    4.4 构图方式的解构
        4.4.1 稳定的三角式
        4.4.2 平衡的T形式
        4.4.3 充盈的全景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价值解读
    5.1 艺术价值
        5.1.1 审美价值
        5.1.2 艺术地位
        5.1.3 艺术影响
    5.2 历史价值
        5.2.1 信息载体
        5.2.2 史料佐证
    5.3 人文价值
        5.3.1 文化介质
        5.3.2 情感关怀
        5.3.3 精神传承
    5.4 经济价值
        5.4.1 市场审美需求
        5.4.2 收藏市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红色题材招贴设计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6.1 红色题材招贴设计元素在现代设计的应用
        6.1.1 招贴设计上的体现
        6.1.2 包装设计上的嵌入
        6.1.3 插画设计上的运用
        6.1.4 日用品设计上的再现
    6.2 红色题材招贴设计的展望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图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学理基础
    第一节 执政安全视野下的信仰安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安全的由来、内涵和维度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三、信仰安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安全的核心构成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一、信仰的内涵、本质、结构与类型
        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象界定
        三、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内涵
        四、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内在结构
        一、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主体层次
        二、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内容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影响因素
        四、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动态演化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战略地位
    第一节 信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价值
        一、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支撑
        二、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 信仰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之根本
        二、信仰是中国共产党兴党强党之要义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确保信仰安全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政治本色的根本前提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原因
        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密码
        四、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强大力量的基本保障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 信仰体系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时代的变迁对信仰体系真理力量的挑战
        二、功利性泛滥对信仰体系价值基础的侵蚀
        三、多元化思潮对信仰体系一元地位的冲击
        四、大众化滞后对信仰体系神圣魅力的消融
    第二节 信仰主体安全存在的重大隐患
        一、“批发式”入党降低了党员对信仰的尊崇
        二、“浅尝试”学习削弱了党员对信仰的认同
        三、“两面人”现象冲击着党员对信仰的坚守
        四、“宽松软”管理弱化了党员对信仰的锻造
    第三节 个体性信仰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信仰模糊问题
        二、信仰淡化问题
        三、信仰动摇问题
        四、信仰缺失问题
        五、信仰背叛问题
    第四节 信仰安全问题危害性的三维分析
        一、从党员干部的个体视角看信仰安全问题的严重后果
        二、从执政安全的战略维度看信仰安全问题的巨大威胁
        三、从民族复兴的宏观视野看信仰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的维护路径
    第一节 加强理论武装,打牢信仰的理论之基
        一、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增强信仰的科学性和价值性
        二、着力加强理论转化,增强信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有效开展理论教育,增强信仰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第二节 强化规矩纪律,维护信仰的神圣地位
        一、将信仰合格作为党员发展的首要标准
        二、让信仰守望成为必须遵循的重要底线
        三、把信仰维护贯穿监督执纪的全部过程
    第三节 严肃政治生活,强化信仰的组织锻造
        一、将坚定信仰作为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二、将信仰淬炼作为党性锻炼的核心内容
        三、将信仰仪式作为组织生活的规定动作
    第四节 激发全党活力,推动信仰的广泛实践
        一、在坚持学思践悟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在抓住关键少数中推动以上率下
        三、在铸就信仰丰碑中激发实践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4)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概况
        1.2.2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现状述评
    1.3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论文研究重点
        1.5.2 论文研究难点
        1.5.3 论文研究创新点
    1.6 相关概念辨析
        1.6.1 管党治党的内涵
        1.6.2 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
第2章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基础条件
    2.1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中国面临的国际背景
        2.1.2 中国面临的国内背景
        2.1.3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党情状况
    2.2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
        2.2.1 马列经典作家的管党治党思想
        2.2.2 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管党治党思想
        2.2.3 中国优秀的传统政治文化
    2.3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产生的个体条件
        2.3.1 革命家庭的严格熏陶
        2.3.2 优秀显着的个人品格
        2.3.3 知青岁月的艰苦锤炼
        2.3.4 从政经历的长期磨砺
第3章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科学内涵
    3.1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具有清晰的战略目标
        3.1.1 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
        3.1.2 努力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3.1.3 努力使广大党员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3.2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具有明确的主旨内容
        3.2.1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3.2.2 持之以恒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
        3.2.3 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深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3.2.4 锲而不舍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狠抓作风精神
        3.2.5 坚定不移地把纪律建设作为管党治党治本之策
        3.2.6 以立柱架梁的战略勇气深入推进制度建设
        3.2.7 把打赢反腐败斗争作为全党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第4章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理论品格和实践支撑
    4.1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理论品格
        4.1.1 强烈的忧患意识
        4.1.2 高度的使命担当
        4.1.3 诚挚的为民情怀
        4.1.4 鲜明的问题导向
        4.1.5 清新的务实风格
    4.2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完备实践支撑
        4.2.1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4.2.2 八项规定的重磅推出
        4.2.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动
        4.2.4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开展
        4.2.5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全面铺开
第5章 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5.1 理论价值
        5.1.1 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管党治党”理论的新发展
        5.1.2 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管党治党”历史经验的新总结
        5.1.3 是对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格局的新突破
    5.2 现实意义
        5.2.1 推动了管党治党从“宽、松、软”向“严、紧、硬”的新转变
        5.2.2 实现了党风、政风、社风的根本好转和党的生机活力的新呈现
        5.2.3 提供了“四个全面”和“四个伟大”科学贯彻的行动新指南
结语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那地壮族蚂拐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的背景
    二、关于壮族蚂拐节的研究动态
    三、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在乡土间穿行:田野点的背景
    第一节 田野点的概况、历史沿革与自然环境
        一、田野点的概况
        二、南丹州和那地州的历史沿革
        三、那地村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 那地村的聚落与人群
第二章 那地及周边村落的蚂拐节
    第一节 田野中的蚂拐氛围
    第二节 蚂拐以及蚂拐节溯源
        一、蚂拐
        二、蚂拐节溯源:从神话传说中的蚂拐节看土司权力
    第三节 蚂拐节过程的民族志描述
        一、找蚂拐
        二、孝蚂拐
        三、葬蚂拐
第三章 蚂拐节文化载体内涵的解读和社会功能的分析
    第一节 蚂拐节文化载体内涵的解读
        一、蚂拐节仪式中展现丧礼的承载物
        二、蚂拐节中的象征性表达
    第二节 蚂拐节的社会功能分析
第四章 蚂拐节与那地土司关系的分析
    第一节 蚂拐亭与土司的关系
        一、田野中拾遗:土司衙署残迹
        二、蚂拐亭与那地土司的关联
    第二节 铜鼓:土司权力的符号表征
        一、探访铜鼓
        二、铜鼓中权力的隐喻和解读
    第三节 麽公与土司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6)电视纪录片《电影传奇》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1.6 相关概念界定
2 电视纪录片《电影传奇》及其成就
    2.1 电视纪录片《电影传奇》的栏目概况
    2.2 娱乐元素与纪实手法的结合
    2.3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精英文化表达
3 《电影传奇》的故事层面分析
    3.1 曲折复杂的事件
        3.1.1 事件的选取
        3.1.2 核心事件与附属事件
    3.2 性格饱满的人物
    3.3 反映现实的环境
    3.4 故事化的纪录片
4 《电影传奇》的话语层面分析
    4.1 纪录片的叙事语言
        4.1.1 声音
        4.1.2 画面
        4.1.3 “双线互补”的声画关系
    4.2 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叙事者
        4.2.1 无所不知的解说员
        4.2.2 亲身经历的当事人/见证人
        4.2.3 客串演出的主持人
    4.3 开放的多视角叙事
        4.3.1 客观理性的全知视角
        4.3.2 还原真相的限知视角
    4.4 非线性的叙事时间
        4.4.1 错综复杂的叙事时序
        4.4.2 张弛有序的叙事时长
        4.4.3 巧妙运用的叙事频率
        4.4.4 总结
    4.5 多维度的叙事空间
        4.5.1 文献资料营造历史空间
        4.5.2 口述片段营造的现实空间
        4.5.3 情景再现营造的虚拟空间
        4.5.4 影片拍摄景地营造情感空间
        4.5.5 总结
    4.6 戏剧化的叙事策略
        4.6.1 悬念的设置
        4.6.2 冲突的选取
        4.6.3 细节的描写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柳亚子(1912-1936)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论题的提出
    二 前人的研究
    三 研究目标、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诗
    第一节 哀悼诗
    第二节 反袁诗
第二章 柳亚子“三集”中收录的诗
    第一节 结成诗集
    第二节 《酒社集》
    第三节 《迷楼集》
    第四节 《乐国吟》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柳亚子1924到1936的诗
    第一节 述怀诗
    第二节 题赠诗
    第三节 纪游诗
    第四节 国难诗
第四章 柳亚子诗的诗学渊源和艺术特点
    第一节 发愤而作 承袭屈原
    第二节 沉郁勃发 宗尚杜甫
    第三节 梗概多气 学习晚明诸子
    第四节 箫心剑态 仿效龚自珍
    第五节 柳诗的艺术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书籍
    论文
致谢
附件

四、党旗上刻印着坚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政治生日”:共产党员政治仪式的内涵、特征及价值[J]. 陈莉莉. 党政干部论坛, 2021(11)
  • [2]从红色题材视角解读招贴设计[D]. 魏丽娟.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3]中国共产党信仰安全问题研究[D]. 朱雄君.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4]习近平管党治党思想研究[D]. 胡喜如. 南昌大学, 2019(04)
  • [5]那地壮族蚂拐节研究[D]. 覃金玲. 广西民族大学, 2015(10)
  • [6]电视纪录片《电影传奇》的叙事研究[D]. 樊斯文. 江西财经大学, 2013(12)
  • [7]柳亚子(1912-1936)诗歌研究[D]. 袁新成. 山东大学, 2013(11)
  • [8]红花·血花……——延安时代的女人们[J]. 蒋巍,雪扬. 中国作家, 2007(05)
  • [9]党旗上刻印着坚定[J]. 崇安. 陕西审计, 2001(S1)

标签:;  ;  ;  ;  ;  

党旗镌刻坚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