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设计 ——以西安地区中学为例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设计 ——以西安地区中学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全纳教育理念在世界各国的广泛普及和实施,关注残疾儿童教育,保障每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呼吁和心声。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它通过安排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与正常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来满足残疾儿童接受正常平等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创造既适于普通儿童又满足残疾儿童需求的校园环境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残疾儿童中的聋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适合于聋哑生随班就读的校园建筑与空间环境设计。首先阐述适合聋哑生随班就读学校设计的理论基础,系统分析了影响其设计的各种因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采用对比和借鉴的方法,对欧美及亚洲地区部分国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全纳学校做了系统的解析,分析其先进之处,提取可借鉴的部分,总结相关策略和方法。再次通过详细调研,探讨了西安地区学校的现状,从而对现状所表现出的问题做了梳理和总结。最后,通过以上调研和分析,提出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规划,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力图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本文的目的是为今后随班就读学校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教育的现实问题及理念的变革
  • 1.1.2 "全纳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意义
  • 1.1.3 我国的全纳实践与全纳学校设计
  • 1.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状况
  • 1.2.1 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状况
  • 1.2.2 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状况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构成
  • 1.3.3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国内外全纳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实施现状
  • 2.1 全纳教育概念辨析
  • 2.1.1 全纳教育
  • 2.1.2 其他相关的教育理念
  • 2.2 国外教育理论研究过程与成果
  • 2.2.1 欧洲主要国家的实践与成果
  • 2.2.2 北美洲主要国家的实践与成果
  • 2.2.3 澳、亚洲主要国家的实践与成果
  • 2.3 我国教育理念的改革及实施现状
  • 2.3.1 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
  • 2.3.2 我国的随班就读政策
  • 2.3.3 教育改革的成果
  • 2.4 国外教育理念对我国随班就读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启示
  • 2.4.1 特殊教育、特教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与全纳教育的关系
  • 2.4.2 实施的困难和挑战
  • 2.4.3 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趋势
  • 2.5 本章小结
  • 3 西安地区学校现状调研与设计分析
  • 3.1 本章研究方法
  • 3.2 西安市盲哑学校调研现状分析
  • 3.2.1 残疾儿童入学情况
  • 3.2.2 教学与教研情况
  • 3.2.3 学校周边情况及总体布局
  • 3.2.4 教学区功能用房布置和无障碍设计分析
  • 3.2.5 教室室内空间设计分析
  • 3.2.6 生活区室内外环境设计分析
  • 3.3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现状调研分析
  • 3.3.1 残疾儿童入学情况
  • 3.3.2 教学与教研情况
  • 3.3.3 学校周边情况及总体布局
  • 3.3.4 教学区功能用房布置和无障碍设计分析
  • 3.3.5 教室室内外空间设计分析
  • 3.3.6 生活区室内外环境设计分析
  • 3.4 长安区聋哑学校现状调研分析
  • 3.4.1 残疾儿童入学情况
  • 3.4.2 教学与教研情况
  • 3.4.3 学校周边情况及总体布局
  • 3.4.4 教学区功能用房布置和无障碍设计分析
  • 3.4.5 教室室内外空间设计分析
  • 3.4.6 生活区室内外环境设计分析
  • 3.5 陕西省西安中学现状调研分析
  • 3.5.1 学校概况
  • 3.5.2 学校周边情况及总体布局
  • 3.5.3 校园环境布置
  • 3.5.4 校园校舍组织
  • 3.5.5 校园建筑空间
  • 3.6 调研问卷数据结果分析
  • 3.6.1 聋哑儿童兴趣爱好与行为特点分析
  • 3.6.2 正常学校学生接纳聋哑儿童的态度分析
  • 3.6.3 教师对全纳教育实施的意见与看法分析
  • 3.7 调研结果分析及总结
  • 3.7.1 聋哑学校的现状总结
  • 3.7.2 聋哑学校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 3.7.3 西安中学(普通学校)的现状总结
  • 3.7.4 普通学校转变为聋哑生随班就读学校的措施和设计方向
  • 3.8 小结
  • 4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构成的影响因素
  • 4.1 听力语言残疾的涵义及其特点
  • 4.1.1 残疾的定义和类型
  • 4.1.2 我国残疾人口抽样检查结果
  • 4.1.3 听力语言残疾的生理和行为特点
  • 4.2 聋哑生特殊教育现状
  • 4.2.1 我国的残疾人受教育现状与问题
  • 4.2.2 我国的残疾人口分布与现状
  • 4.2.3 西安地区的聋哑生特殊教育现状
  • 4.2.4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4.2.5 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 4.3 聋哑学校的特点和教学模式研究
  • 4.3.1 聋哑学校的教学空间设置
  • 4.3.2 聋哑学校的教学模式与空间特点
  • 4.3.3 聋哑学校教学空间的物理环境设计
  • 4.3.4 聋哑学校标识系统设计
  • 4.4 符合全纳教育理念的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设计要求
  • 4.4.1 全纳学校的涵义和特点
  • 4.4.2 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教育模式——随班就读
  • 4.4.3 面向所有人的无障碍设计理念——通用设计
  • 4.4.4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设计条件、内容及方法
  • 4.4.5 聋哑生随班就读学校与教学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5 "全纳教育"理念下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建设
  • 5.1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总平面设计
  • 5.1.1 校区选址与总平面布局要求
  • 5.1.2 校舍建筑组合的基本要求
  • 5.1.3 教学区功能用房布置
  • 5.1.4 生活区设计要求
  • 5.1.5 体育运动区平面设计要求
  • 5.1.6 部分学校的平面组合实例
  • 5.2 教学区内外建筑与环境设计
  • 5.2.1 教学楼建筑空间设计
  • 5.2.2 教室布局设计
  • 5.2.3 室内物理环境设计
  • 5.3 聋哑生随班就读教学模式研究
  • 5.3.1 团队合作小组学习模式
  • 5.3.2 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模式
  • 5.3.3 康复性辅助训练
  • 5.3.4 全纳课程构建
  • 5.4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全纳校园氛围营建
  • 5.4.1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定
  • 5.4.2 家长的评量与配合
  • 5.4.3 社区资源协调
  • 5.4.4 随班就读管理模式
  • 5.5 小结
  • 6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与环境通用设计及改造
  • 6.1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涵义
  • 6.1.1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含义
  • 6.1.2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特点和对象
  • 6.1.3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研究意义
  • 6.2 通用设计方法
  • 6.2.1 通用设计方法的发展背景
  • 6.2.2 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的异同
  • 6.2.3 通用设计方法的原则与应用
  • 6.2.4 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发展过程
  • 6.2.5 通用设计方法在教育建筑中运用的实例
  • 6.3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规划通用设计
  • 6.3.1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总平面设计要求
  • 6.3.2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用地要求
  • 6.3.3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的交通组织
  • 6.3.4 学校布置实例
  • 6.4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空间通用设计
  • 6.4.1 教学空间通用设计
  • 6.4.2 生活训练用房通用设计
  • 6.4.3 劳动技术与职业技术训练用房通用设计
  • 6.4.4 康复训练及检测用房通用设计
  • 6.4.5 办公与生活服务用房通用设计
  • 6.4.6 建筑空间通用设计实例
  • 6.5 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环境设施通用设计
  • 6.5.1 标识系统通用设计
  • 6.5.2 色彩通用设计
  • 6.5.3 防灾通用设计
  • 6.5.4 声学通用设计
  • 6.6 普通学校转变为聋哑生随班就读学校的通用设计改造
  • 6.6.1 改造对象
  • 6.6.2 改造策略
  • 6.6.3 总平面改造设计
  • 6.6.4 教学区改造设计
  • 6.6.5 教室室内布局改造设计
  • 6.6.6 环境设施改造设计
  • 6.7 小结
  • 7 结语
  • 7.1 论文的研究结论
  • 7.1.1 随班就读渗透着全纳教育有深远意义
  • 7.1.2 随班就读综合学校是体现通用设计的全纳学校
  • 7.1.3 随班就读综合学校校园空间设计原则
  • 7.1.4 普通学校转变为聋哑生随班就读学校的改造措施和设计原则
  •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7.2.1 适于其它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综合学校规划与设计方法
  • 7.2.2 学前、大学的随班就读教育研究
  • 7.2.3 随班就读逐渐走向全纳教育的研究
  • 致谢
  • 参考资料
  • 图录
  • 表录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有效推进兰州市随班就读工作模式的实践探索[J]. 教育革新 2018(02)
    • [2].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有效策略——基于“活动单导学”模式[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3(01)
    • [3].随班就读班级数学教师特教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调查研究[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1(04)
    • [4].“零拒绝”对随班就读实践的影响[J]. 南京特教学院学报 2013(02)
    • [5].赵保清:我国最早随班就读的盲人大学生之一[J]. 现代特殊教育 2019(22)
    • [6].推拉理论视角下随班就读儿童的回流与复归[J]. 绥化学院学报 2020(01)
    • [7].随班就读教师课程调整量表的编制[J]. 现代特殊教育 2019(24)
    • [8].提升区域随班就读质量的有效策略[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9].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实践探索[J]. 社会主义论坛 2020(08)
    • [10].适合的教育,助力随班就读学生健康成长[J]. 现代特殊教育 2020(21)
    • [11].切实构建多方联动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运行机制[J]. 现代特殊教育 2020(21)
    • [12].以研学旅行促进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融入班级[J].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1)
    • [1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工作体会[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05)
    • [14].随班就读发展三十年研究综述[J]. 绥化学院学报 2019(10)
    • [15].随班就读质量提升:问题与对策[J]. 现代特殊教育 2017(14)
    • [16].随班就读陪读人员角色与职能的调查研究[J]. 现代特殊教育 2017(20)
    • [17].南京市秦淮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J]. 现代特殊教育 2018(11)
    • [18].浅谈教学中对待随班就读生的几点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9)
    • [19].精准施策 务求实效:长宁区随班就读的“供给侧改革”[J]. 现代特殊教育 2018(17)
    • [20].我国大陆随班就读质量的研究进展[J].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9)
    • [21].也谈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建设背景、主体与职责[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01)
    • [22].随班就读教师对实施融合教育的关注研究[J]. 教育科学 2016(05)
    • [23].生涯发展视野下的随班就读[J]. 现代特殊教育 2017(05)
    • [24].社会标签理论视角下随班就读问题探讨[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04)
    • [25].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工作及其专业培训的思考[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6)
    • [26].农村随班就读教师培养新模式[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3)
    • [27].随班就读教师角色冲突的成因及其对策[J]. 现代特殊教育 2017(08)
    • [28].随班就读务必关注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8)
    • [29].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发展探究——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视角[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10)
    • [30].农村中学随班就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浅析[J]. 文学教育(上) 2017(12)

    标签:;  ;  ;  ;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聋哑生随班就读综合学校建筑设计 ——以西安地区中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