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

论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网络新闻跟贴。在我国,网络新闻跟帖的开设距今已有十年的历史,网络新闻跟帖和网络论坛(BBS)、博客(个人空间)一起共同构成公众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渠道。和传统媒体中新闻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网络新闻跟帖的开设使受众的信息反馈得以呈现,实现了民意的汇聚和意见的可视化,便于舆论的监测和引导,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网络新闻跟帖的既有研究多集中于网络新闻跟帖的意义,忽略了网络新闻跟帖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网络新闻跟帖中网民意见呈现的因素、网民在网络新闻跟帖中的表达方式和网络新闻跟帖者的社会结构特征,探讨了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并为进一步规范网络新闻跟帖,构建和谐的民意表达平台提出自己的建议。隐疾是指不为人知的隐患,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是指网络新闻跟帖中看似合理却有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本文认为网络新闻跟帖存在以下隐疾:首先,网络新闻跟帖看似是民意的自然呈现,实则受多方社会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反映和代表现实民意。但是网络新闻跟帖所反映的民意由于其“可视化”而经常被当成现实民意的代表,并被传统媒体引用。本文中的第一章梳理了影响网络新闻跟帖中民意呈现的几种社会因素,分析了哪些社会因素易被操纵和控制,从而为网络新闻跟帖中所呈现的民意与现实民意的偏差埋下隐疾。其次,网民在网络新闻跟帖中的表达很多时候不是以公民的身份理性的参与社会讨论和社会管理,而是在匿名的环境中恶搞和狂欢。本文中的第二章分析了网民在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恶搞和狂欢现象,并思考了网民恶搞与狂欢的原因,探讨了恶搞与狂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本文借鉴了精英民主理论对于大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决策的批判,认为网络新闻跟帖在实现网民意见的可视化同时,也放大了网民的民粹主义情结、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和道德至上的情结。本文中的第三章仔细分析了互联网接入我国后网民从精英团体到大众的变化指出网络新闻跟帖虽然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赋予了大众的权力,但也有可能促成“大众的反叛”,让社会步入一个“群氓统治的时代”。鉴于网络新闻跟帖的上述隐疾,本文认为在我国现阶段的公民表达环境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新闻跟帖的规范。首先应该在管理网络新闻跟帖时给网民更大的表达自由,使网民在新闻跟帖中的表达朝向“自由表达为原则,限制表达为例外”。然后,围绕网络新闻跟帖形成多方对话机制,让公权力从影响网络新闻跟帖的后台走向前台,让公共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普通大众的意见形成对话。尽管本文探讨的是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但是笔者相信随着我国利于互联网推动民主进程的实践不断深入和公民素养的不断提升,网络新闻跟帖会不断完善并实现更多的社会担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0.2 研究背景、现状及选题意义
  • 0.3 研究前提:全面看待网络新闻跟帖的价值和隐疾
  • 1 网络新闻跟帖存在有可能不代表现实民意的隐疾
  • 1.1 网络新闻跟帖看似民意的自然呈现
  • 1.1.1 网络新闻跟帖的民意呈现过程显得自由而民主
  • 1.1.2 网络新闻跟帖的民意呈现直观而可视
  • 1.1.3 网络新闻跟帖者的身份为普通大众
  • 1.2 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民意可能不代表现实民意
  • 1.2.1 网络新闻跟帖的民意呈现模式受复杂社会因素影响
  • 1.2.2 模式中几种主要社会因素对网络新闻跟帖的影响分析
  • 1.3 网络新闻跟帖可能不代表民意的危害
  • 1.3.1 公众无法感知真实的意见环境
  • 1.3.2 国家无法准确的监测和引导舆论
  • 1.3.3 网络新闻跟帖中失语者的利益被忽略
  • 2 网络新闻跟帖中恶搞与狂欢的负面影响的隐疾
  • 2.1 界定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恶搞和狂欢
  • 2.1.1 网络新闻跟帖中的恶搞
  • 2.1.2 网络新闻跟帖中的狂欢
  • 2.2 网络新闻跟帖中恶搞和狂欢的原因
  • 2.2.1 网络新闻跟帖中严肃而理性的表达易受限制
  • 2.2.2 网站希望通过恶搞和狂欢提升注意力
  • 2.2.3 网络新闻跟帖者注重参与仪式而非传递信息
  • 2.3 网络新闻跟帖中恶搞和狂欢的负面影响
  • 2.3.1 恶搞与狂欢转移了网络新闻的话题
  • 2.3.2 恶搞与狂欢让网络新闻变成了娱乐的附庸
  • 2.3.3 恶搞与狂欢影响潜在跟帖者的表达方式
  • 3 网络新闻跟帖中"大众的反叛"的隐疾
  • 3.1 大众通过享有网络新闻跟帖的权利获得了影响社会事务的权力
  • 3.1.1 互联网的发展让大众和精英有了相似的意见表达权
  • 3.1.2 网络新闻跟帖中的大众意见成为影响社会的重要力量
  • 3.2 精英民主论视角下"大众的反叛"在网络新闻跟帖中的体现
  • 3.2.1 网络新闻跟帖体现出大众的民粹主义情结
  • 3.2.2 网络新闻跟帖体现出大众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
  • 3.2.3 网络新闻跟帖体现出大众的道德至上情结
  • 3.3 精英民主论视角下"大众的反叛"所带来的风险
  • 3.3.1 民粹主义情结影响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和谐
  • 3.3.2 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影响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
  • 3.3.3 道德至上情结影响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
  • 4 规范网络新闻跟帖的一些建议
  • 4.1 网络运营商应该进一步放松对网络新闻跟帖的限制
  • 4.1.1 放松对网络新闻跟帖的限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4.1.2 如何进一步放松对网络新闻跟帖的限制
  • 4.2 网络运营商应该着力建设网络新闻跟帖的对话机制
  • 4.2.1 建设网络新闻跟帖的对话机制的必要性
  • 4.2.2 如何建设网络新闻跟帖的对话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新闻跟帖对高校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视角[J]. 理论导刊 2020(03)
    • [2].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污染及其多中心协同治理研究[J]. 社科纵横 2020(02)
    • [3].国内网络新闻付费模式探索——以财新网“财新通”为例[J]. 科技传播 2020(18)
    • [4].网络新闻是病句集中营吗[J]. 青年记者 2020(25)
    • [5].网络新闻转载及其法律规制探析[J]. 南都学坛 2019(01)
    • [6].智慧警务背景下应对网络新闻舆情的探索[J]. 无线互联科技 2019(02)
    • [7].我国网络新闻付费可行性分析[J]. 青年记者 2019(02)
    • [8].中国网络新闻的崛起之路[J]. 传播力研究 2019(01)
    • [9].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传播力研究 2019(23)
    • [10].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分析[J]. 新闻传播 2019(14)
    • [11].网络新闻客户端稿件编辑探究[J]. 传播力研究 2019(31)
    • [12].网络新闻转载的法律规制[J]. 新闻战线 2017(12)
    • [13].网络新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24)
    • [14].网络新闻编辑创新发展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04)
    • [15].网络新闻跟帖的优势特性及局限性[J]. 青年记者 2018(08)
    • [16].网络新闻的多媒体符号呈现[J]. 传播力研究 2018(11)
    • [17].探析现阶段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传媒论坛 2018(08)
    • [18].对网络新闻的采写编评的研究[J]. 传媒论坛 2018(05)
    • [19].试论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创新[J]. 新闻传播 2018(16)
    • [20].试论网络新闻中公共管理的现状及创新[J]. 新闻传播 2018(15)
    • [21].电视节目的网络新闻融媒路径研究[J]. 电视指南 2017(08)
    • [22].网络新闻“标题党”成因及对策探究[J]. 电视指南 2017(13)
    • [23].对当前网络新闻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J]. 电视指南 2017(14)
    • [24].网络新闻报道中“标签化”表达所造成的语义障碍[J]. 电视指南 2017(15)
    • [25].网络新闻宣传对公路行业舆论引导效应分析[J]. 中国公路 2018(21)
    • [26].关于网络新闻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20)
    • [27].网络新闻生产中的道德绑架现象与规避[J]. 传媒论坛 2018(17)
    • [28].浅论网络新闻的基本特征[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1)
    • [29].关于网络新闻价值的思考:从社会向度到文化向度[J]. 记者摇篮 2017(03)
    • [30].网络新闻图片的功能主义简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2)

    标签:;  ;  ;  ;  ;  

    论网络新闻跟帖的隐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