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模式研究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趋势越来越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移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环节。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60%以上,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将是一个长久而艰巨的任务。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出现的“民工潮”已逐步演变成“民工荒”,所以,通过职业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率已十分必要。本研究在调查了解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的市场需求、培训现状、职业培训资源基础上,分析现有培训模式,提出对策建议:发展有政府组织参与的“阳光工程”、“温暖工程”职业转移培训模式,发挥该模式“政府统筹、院企联训,定位培养”的优势特点,充分利用政府的公共资源,充分利用企业服务社会的经济职能,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切实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移培训,从而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择业能力,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和谐顺利转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 研究的目的
  • 1.2 研究的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2.1.1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 2.1.2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的研究和实践
  • 2.2 国内研究动态
  • 2.2.1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
  • 2.2.2 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略
  • 2.2.3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和对策
  • 2.2.4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关系
  • 2.2.5 关于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策和作用
  • 2.2.6 简要评价
  • 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3.1 研究的思路
  • 3.2 研究的方法
  • 3.2.1 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法
  • 3.2.2 系统分析与规范分析法
  • 3.2.3 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
  • 第二章 职业转移培训的作用分析
  • 1 职业转移培训扩大农民就业空间
  • 1.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农业转移
  • 1.2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 1.3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技术含量更高的二三产业转移
  • 1.4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
  • 2 职业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 3 职业转移培训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 4 职业转移培训促进教育强省建设
  • 4.1 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发展
  • 4.2 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 5 职业转移培训促进政府公共服务
  • 6 职业转移培训促进社会和谐
  • 第三章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实证分析
  • 1 职业转移路径调查与分析
  • 2 职业培训基础素质、需求的调查和分析
  • 3 职业培训对就业影响的调查分析
  • 4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面临的困难
  • 第四章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的基本模式
  • 1 "三教统筹"模式
  • 2 "农科教"结合模式
  • 3 "阳光工程"、"温暖工程"模式
  • 4 院校培训模式
  • 5 企业培训模式
  • 6 中介机构培训模式
  • 第五章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模式的选择和改进建议
  • 1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模式的选择
  • 2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主要模式的改进建议
  • 2.1 政府统筹布局构建职业转移培训所需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 2.2 政府统筹构建"政府、院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转移培训体系
  • 2.3 政府统筹构建良性循环的职业转移培训市场体系
  • 2.4 健全院企联训机制,使院校、企业成为培训的中坚力量
  • 2.5 发挥院企联合的就业资源优势开展定位培养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湖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J]. 青海农牧业 2010(0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四大困境[J]. 财经政法资讯 2008(03)
    • [3].重庆未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 决策导刊 2009(02)
    • [4].外商直接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 经济经纬 2020(01)
    • [5].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6].对如何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问题探究[J]. 农家参谋 2020(07)
    • [7].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8)
    • [8].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20(03)
    • [9].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2)
    • [1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4)
    • [11].大数据助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7)
    • [12].职业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路径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1)
    • [13].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二、三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1)
    • [15].浅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8(29)
    • [16].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24)
    • [17].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9(04)
    • [18].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黑龙江档案 2019(02)
    • [19].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08)
    • [20].浙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因素与变化趋势[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8)
    • [21].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甘肃省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法与路径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81)
    • [22].农村电商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机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9(11)
    • [23].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再配置效应[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 [24].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 [2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5)
    • [2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西农经 2018(05)
    • [27].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7)
    • [2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22)
    • [29].新疆四县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意愿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 2016(11)
    • [30].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标签:;  ;  ;  

    湖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转移培训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