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论文摘要

自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以来,该项业务发展迅速,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在银行各类贷款余额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维护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债权的安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迄今为止,我国法学界对住房按揭的法律性质、法律关系等问题的认识并不统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其中有关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债权保障的制度和法律规定甚至存在着诸多的矛盾与不合理之处,导致银行的按揭债权保障面临着极大的法律风险。对于如何完善我国的按揭制度,保护银行的按揭债权方面,目前法律理论和实务界存在着照搬国外的制度和对我国已有制度进行修补两种不同选择途径的观点。笔者赞成根据我国的实践对现有按揭制度进行修补的观点。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如何完善按揭的相关法律制度,使之更加有利于维护银行的权益。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保障银行按揭债权需要的多种手段,如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和完善我国按揭制度的两种途径,从而明确了本文的具体研究范围。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按揭”的词源,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的概念、产生过程、内容及影响其实现的法律因素等等,并指出了对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提供法律保护的重要意义。第二章是有关住房按揭制度的基础理论。本章通过对我国按揭制度与传统英美法上的按揭制度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按揭制度的特点,按揭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关系,为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的法律保护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基于第一章对影响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债权实现的因素的分析,阐述了现阶段保障银行按揭债权内容实现的主要法律障碍。首先是由于立法上对按揭贷款合同和购房合同的效力关系的规定不符合事实和关于主从合同关系的根本特征,导致实践中对按揭贷款合同效力认定的混乱。其次是银行抵押权的设立和实现方面存在的法律障碍的分析,指出抵押登记制度不完善和对银行抵押权的剥夺严重威胁着银行抵押权的实现。再次是开发商对于其担保责任的抗辩,有导致银行的保证债权落空的危险。第四是“假按揭”对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安全造成的危害。在此,笔者分析了“假按揭”的现状和表现形式,并指出“假按揭”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按揭制度本身的缺陷和社会信用的缺失,导致银行的贷前审查和贷后追踪费时费力。第四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为保障住房按揭贷款债权安全银行可以采取的一般法律措施。包括对“假按揭”的贷前防范和贷后追讨;如何在购房合同纠纷下对银行债权进行诉讼救济;在借款人违约时,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挽回损失;以及如何通过债权转让协议来抵消开发商在保证责任中的可能存在的抗辩权。第五章是对如何改进住房按揭贷款债权保护法律制度的缺陷的建议。指出立法上应当从新明确住房按揭贷款合同和购房合同的效力关系。在简要介绍了预告登记制度后,建议完善物权变动的预告登记制度和强制公示制度,并建议废除剥夺银行抵押权的法律规定,切实维护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债权的保护屏障——担保权益。最后指出,利于银行防范贷款风险,应当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借鉴香港实行的按揭贷款与开发商的隔离机制的经验,不让开发商直接接触按揭贷款,以保障贷款不被挪作他用,也可以有效防范“假按揭”的发生和开发商对建筑工程款的拖欠。结语部分对本文写作过程进行了归纳,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引言
  • 第一章 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概述及其法律保护意义
  • 第一节 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概述
  • 一、“按揭”的词源和我国法律中的“住房按揭”
  • 二、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的概念和内容
  • 第二节 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法律保护的意义
  • 一、保护住房按揭债权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
  • 二、保护住房按揭债权是维护经济稳定的需要
  • 第二章 住房按揭的基础理论
  • 第一节 住房按揭制度的比较研究
  • 一、英美法上的按揭制度
  • 二、我国的按揭制度
  • 三、我国按揭制度的特点
  • 第二节 我国住房按揭的法律性质
  • 一、关于住房按揭法律性质的主要观点及评析
  • 二、我国住房按揭的法律定性
  • 第三节 我国住房按揭的法律关系
  • 第三章 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的法律风险
  • 第一节 按揭贷款合同的效力风险
  • 第二节 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的风险
  • 一、抵押权的设立登记和查询障碍
  • 二、抵押权的实现障碍
  • 三、开发商对其保证责任的抗辩
  • 第三节 “假按揭”风险
  • 一、“假按揭”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 二、“假按揭”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 第四章 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法律保护的一般措施
  • 第一节 “假按揭”的防范和责任追究
  • 一、贷前防范措施
  • 二、贷后责任追究
  • 第二节 购房合同纠纷下的诉讼救济
  • 第三节 借款人违约时的保护措施
  • 第四节 转让按揭债权给开发商
  • 第五章 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法律保护的制度完善
  • 第一节 立法明确按揭贷款合同的独立效力
  • 第二节 完善物权变动的预告登记制度
  • 第三节 保障银行的企业法人地位和担保物权
  • 一、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地位必须得到维护
  • 二、银行的担保物权必须得到保障
  • 第四节 建立信用体系和隔离机制
  • 一、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二、建立开发商与按揭贷款的隔离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俄罗斯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状况初探[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13(04)
    • [2].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及其规制[J]. 中州学刊 2019(09)
    • [3].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影响[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10(S1)
    • [4].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 现代金融 2008(05)
    • [5].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的警示[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8(02)
    • [6].住房按揭贷款逾期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建议[J]. 智富时代 2014(12)
    • [7].住房按揭贷款中防范信用风险的保险制度研究[J]. 金融与经济 2009(06)
    • [8].关于住房按揭贷款等额本息法的探析[J]. 经济视角(下) 2011(03)
    • [9].警惕住房按揭贷款中的银行抵押风险[J]. 中国农村金融 2016(20)
    • [10].弄清楚你的住房按揭贷款[J]. 大众理财顾问 2009(11)
    • [11].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提示[J]. 新西部(下半月) 2008(05)
    • [12].谈谈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管理水平[J].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8(04)
    • [13].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合同风险及其法律防范[J]. 经济法论坛 2011(00)
    • [14].我国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差异化调控[J]. 西南金融 2014(05)
    • [15].关于住房按揭贷款还款模式的研究创新[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12)
    • [16].银行不应小觑断供问题的系统性风险[J]. 西部论丛 2008(10)
    • [17].美联储加息将冲击房地产[J]. 齐鲁周刊 2015(49)
    • [18].美国“次按危机”再反思[J]. 中国中小企业 2008(02)
    • [19].论我国住房按揭贷款中消费者权利保护制度之构建[J]. 法制与社会 2011(19)
    • [20].美国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潮新动向及其对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J]. 现代金融 2010(01)
    • [21].住房按揭贷款逾期风险与银行贷款审查[J]. 金融论坛 2013(03)
    • [22].海南省住房按揭贷款抵押担保的现状、风险与改进建议[J]. 海南金融 2009(03)
    • [23].住房按揭贷款证券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中国房地产 2009(10)
    • [24].关于涉农银行机构开办农民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可行性调查[J]. 吉林金融研究 2010(04)
    • [25].次贷危机是怎么一回事[J]. 四川统一战线 2009(01)
    • [26].越来越怕[J]. 新青年(珍情) 2008(08)
    • [27].浮动利率住房按揭贷款提前还款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10(09)
    • [28].对震后住房按揭贷款相关法律问题思考及建议[J]. 金融与经济 2008(07)
    • [29].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防范[J]. 经营与管理 2008(10)
    • [30].银行房贷“涨价”会否成为一种常态[J]. 金融经济 2017(19)

    标签:;  ;  ;  ;  ;  

    住房按揭贷款银行债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