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后PFP mRNA的表达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后PFP mRNA的表达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稳定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模型,观察术后移植肝病理学变化,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外周血中穿孔素mRNA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以反应其表达与Banff急性排斥反应组织学诊断标准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一种操作性强的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方法]采用健康清洁成年Wistar和SD大鼠,250320g。实验分组:A组:空白对照组(仅将SD大鼠行脾脏及左侧肾脏切除);B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CsA;C组:肝移植术后非免疫抑制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术后未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按分组要求选择供体并取供肝,而后将受体切除85%肝脏(右叶、中叶、左外叶、左内叶)制成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并切除脾脏和左侧肾脏,将小体积移植肝(30%)植入该受体脾窝,制成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上述各组在术后设立5个观察点,分别为1、3、5、7、10天,入组动物随机进入各观察点,各组在每个观察点取6只动物取肝脏和外周血,将肝脏作病理学检查,并应用RT-PCR方法监测外周血的穿孔素mRNA的表达。[结果]1.建立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模型:手术时间为110士10min,供体肝热缺血时间控制在5min内,冷缺血时间控制在50min内,术后3h内麻醉清醒,且存活时间超过24h视为手术成功,模型成功率为88.3%。术后死亡原因有:吻合口出血、胆漏、门静脉血栓及肠梗阻等。2.大鼠脾切除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通过移植肝的病理变化能反应。而外周血穿孔素mRNA表达能随病理变化,以数值的形式反应这一变化过程。各组于术后第1天检测穿孔素mRNA均无表达。A组病理显示肝细胞无变性、坏死,汇管区无炎性细胞浸润,并无外周血穿孔素mRNA表达;B组术后3-10天内病理显示仅在汇管区有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肝组织有坏死,而外周血穿孔素mRNA的表达持续呈低水平;C组在术后第3、5、7、10天病理显示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而外周血穿孔素mRNA的反应与之吻合,于术后3天表达上调并逐渐加重,术后5天明显增加,7-10天维持在较高水平。通过检测未发现A组穿孔素表达,而B、C组均有表达,对比各时间观察的穿孔素表达水平发现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通过大鼠脾脏切除、脾窝异位辅助性移植、使门静脉动脉化而得的模型是稳定可行的,且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衰有明显的支持作用。2.通过各时间点的监测,发现外周血穿孔素mRNA表达水平与移植肝的病理变化趋同。因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穿孔素mRNA表达可早期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且操作性强、痛苦小的,为临床监测急性排斥反应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3.免疫抑制剂CsA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降低穿孔素mRNA的表达,对减轻急性排斥反应作用明显。4.移植肝与原肝之间的协同与竞争关系、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对它们的影响等问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动物模型的建立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附图
  • 第3章 术后PFP mRNA的监测及病理变化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病理附图
  • 3.5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带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后PFP mRNA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