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样本的采集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分析前的要求

浅谈样本的采集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分析前的要求

姜秀翠(吉林省集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吉林集安1342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119-02

【摘要】血样标本采集和患者准备会影响实验室分析结果,并成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为探讨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分别从采集前准备,采血部位与方法,采血时间,采血容器,采集前的注意事项,血液标本的处理等细节及相应预防措施进行阐述,并为实验室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液标本患者准备采集方法影响因素注意事项

1患者准备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1患者的状态

原则上患者应在平静,休息状态下采集样本。患者激动时,可使HGB,WBC增高。运动后,可造成多项检测结果的变化,如:ALT、AST、LDH、CK、钾、钠等成分的变化。

1.2患者的饮食

1.2.1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进食高脂肪食物,可引起TG增高;进食高蛋白食物,可引起血中尿素氮及尿酸的增高。餐后血清常呈乳糜状,影响到许多检验结果。控制这一因素的唯一办法是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许多正常参考范围是以空腹血液测定值为基础的。最好是早晨空腹采血。

1.2.2禁食过久会影响检测结果。如:血糖浓度会下降,血清中的酮体,脂肪酸和甘油的浓度会显著增加等。

1.2.3素食者:长期素食者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会偏低,总脂质和磷脂浓度也会减少等。

1.2.4咖啡因:含有咖啡因的药物和饮品,使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皮质醇和总脂质上升等;但是血清胆固醇浓度会下降。

1.3药物的影响

1.3.1药物作用:如某些甲状腺素类制剂能造成血糖增高和胆固醇降低;Vc能影响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等等,另外有些药物对造血功能、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引起有关指标的变化。

1.4体外变化

1.4.1溶血:虽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但通常是在采血过程或样本的处置不当所引起的。溶血会造成两种类型的干扰。

1.4.1.1光学干扰:分析过程中若用到血红素的吸收光谱区便会产生分析误差。

1.4.1.2红细胞含有某些物质的浓度与血浆或血清的含量相差悬殊,如钾、钠、钙及一些酶等,故中度以上溶血时,须重采血。

1.4.2黄疸:属病理性的应注明。

2临床检验的分析前要求

2.1检验申请单填写要点

2.1.1检验申请人资质:具有国家要求的相关资质。

2.1.2病人身份识别信息:必需清楚填写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或其他有效识别身份的编号。

2.2样本采集与标识

2.2.1确认病人身份:采集前必须确认病人身份与申请单一致,嘱咐病人做好采集样本前的准备,并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

2.2.2样本标识:样本容器上需清楚标识与申请单一致的病人姓名、编号等,做到至少有双标识(其中至少有一个唯一性的标识)。

2.2.3特殊采集要求:标本采集前需留意部分项目有特殊采集要求,如冰、水浴采集、使用专用抗凝管等。

2.2.4采集: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采集。采集的样本类型,所需要的量等遵照各个项目标本的采集要求。

2.2.5复核:样本采集后应再次核对检验申请单信息,病人身份和容器标识三者是否一致。

2.3静脉采血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2.3.1采血部位:通常肘静脉,如果不明显可采用手背部,手腕,腘窝部和外踝部静脉,幼儿可采用颈外静脉采血。

2.3.2采血器材:现多采用真空采血管,其他器材有止血带、碘伏和无菌棉签等。采血顺序是:血培养—血凝管—血常规管—血沉管—生化及其他管。需要抗凝的标本(凝血、血常规、血沉)要立即轻微的颠倒5次混匀,避免标本溶血。

2.3.3采血步骤:采血前按照检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采血器材;患者取卧姿或坐姿,手臂伸直平放,露出穿刺部位,找好采血静脉后,让患者握住拳头,用止血带扎紧使静脉怒张。解开止血带,嘱咐患者松拳,用无菌棉签压住伤口,拔出针头。如果真空采血管是抗凝管,需要轻轻混匀,防止凝固,即为抗凝全血;采血完毕,再次核对姓名和编号,把用过的采血针放入(事前准备好)锐器盒中,收集起来高压灭菌焚烧处理。

2.3.4注意事项:采血前应与患者沟通,以消除恐惧心理。如遇到晕针、晕血、应马上拔出针头让其平躺休息片刻,即可恢复。扎止血带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秒,时间过长易引起血管内溶血。溶血后的标本,不仅RBC和HCT降低,还使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因此必须避免。

2.4样本处理

2.4.1样本检查

样本采集后,应对其检查验收,如样本标签内容是否与检验申请单上的信息相符,样本状态如溶血,脂血情况,抗凝血有无凝块,样本类型是否相符等,不合格样本需马上重采。

2.4.2离心

2.4.2.1分离的血清或血浆的贮存:实验室的室温和血清或血浆的贮存温度、时间,是测定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参数。于22℃~25℃血清或血浆的保存不超过8小时,实验室于8小时内不能完成时,应将分离出标本置2℃~8℃保存;48小时内不能完成的实验项目或分离的标本需贮存48小时以上应于-20℃保存,标本不可反复冻融。离心后分离胶上面血清可保存2-5天,但必须保证凝胶的完整性;应用非凝胶物质时,离心后必须立即将血清或血浆移除,并保存于密闭的试管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想要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可靠的诊断依据,必须保证标本的质量。

标签:;  ;  ;  

浅谈样本的采集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分析前的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