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断裂活动性研究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北京市断裂活动性研究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论文摘要

北京市作为首都,如果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可能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与财产损失,所以研究北京市的断裂活动性及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近些年来完成的北京、山西和河北等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和地震动参数复核等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整理最新成果资料,并开展必要的野外工作,对北京市的主要活动断裂进行评价,应用中国地震局推荐专业程序对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北京市区域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断裂活动对区域地质构造起着重要作用。区域内的活动断裂主要分布在山西断陷带的北部和华北平原断坳区。区域活动断裂带、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和地壳厚度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它们的空间展布也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区域内存在明显的地震活动强弱分区,山西裂陷盆地带北端和华北平原断坳区内,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为强地震活动区;而区内的山地隆起区,地震活动则比较微弱,是弱地震活动区。2、北京市共发育十三条第四纪断裂。总的趋势表现为断裂的活动由南到北逐渐加强,这与现代小震的活动分布有较为一致的特征。综合分析北京市的地震地质构造条件以及古地震研究,认为北京市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和条件。3、北京市区域范围地跨华北平原地震带和汾渭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都是我国东部地区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未来有可能会有中、强地震活动。北京市受1679年三河-平谷8级大震和1976年的唐山7.8级地震的影响较大,北京市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绝大多数为走滑型地震,地震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比较大,未来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4、北京市的城六区、南部的大兴、东部的通县、顺义、平谷地区是设防烈度为Ⅷ度,其它地区设防烈度应为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2.1 区域大地构造及构造演化基本特征
  • 2.1.1 前中生代构造演化
  • 2.1.2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 2.2 沉积建造和岩浆岩建造的发育
  • 2.2.1 中朝准地台
  • 2.2.2 大兴安岭-内蒙褶皱系
  • 3 区域活动断裂带与地球物理场特征
  • 3.1 区域活动断裂带与断陷盆地
  • 3.1.1 区域活动断裂特征
  • 3.1.2 区域主要活动断裂带
  • 3.1.3 断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
  • 3.1.4 新构造时期的断陷盆地
  • 3.2 地球物理场特征
  • 3.2.1 区域重力场的基本特征
  • 3.2.2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 3.2.3 地壳结构与深部构造
  • 3.2.4 强震发生的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标志
  • 3.3 本章小结
  • 4 北京市发震构造分析
  • 4.1 北京市地质构造概况
  • 4.2 北京市地貌和新构造运动特征
  • 4.2.1 地貌特征
  • 4.2.2 第四系分布及沉积特征
  • 4.2.3 新构造运动特征
  • 4.3 北京市主要活动断裂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地震活动环境分析
  • 5.1 地震资料选取
  • 5.1.1 地震资料选取范围
  • 5.1.2 地震资料来源
  • 5.2 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
  • 5.3 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 5.3.1 区域地震震中分布特征
  • 5.3.2 北京市地震活动特征
  • 5.4 本章小结
  • 6 北京市地震危险性分析
  • 6.1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 6.2 潜在震源区划分
  • 6.3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 6.3.1 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原则
  • 6.3.2 地震动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 6.4 地震动衰减关系
  • 6.5 地震危险性计算及结果分析
  • 7 结论与探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论文发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鹤岗及周边地区b值计算和地震危险性分析[J]. 防灾减灾学报 2017(01)
    • [2].时间相依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J]. 中国地震 2016(01)
    • [3].地震危险性分析不确定性表征[J]. 核安全 2013(01)
    • [4].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研究现状[J]. 河南科技 2019(14)
    • [5].地震危险性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18(08)
    • [6].核设施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01)
    • [7].时间相依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J]. 国际地震动态 2015(09)
    • [8].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18)
    • [9].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美国某高层建筑优化设计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7(06)
    • [10].基于特征地震模型含时间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地震学报 2015(06)
    • [11].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不确定性对核电厂抗震裕度影响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S1)
    • [12].基于地震带细致划分为地震构造区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J]. 四川地震 2010(03)
    • [13].基于历史地震史料记载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J]. 震灾防御技术 2009(03)
    • [14].使用新模型的巴颜喀拉块体东部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6)
    • [15].山东某场地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J].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04)
    • [16].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易损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应用[J].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5(06)
    • [17].广义极值分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J]. 地震研究 2012(01)
    • [18].设定地震确定方法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4(02)
    • [19].改进的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 世界地震工程 2009(02)
    • [20].基于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 2019(07)
    • [21].余震时空丛集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8)
    • [22].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模型选择:信息理论视角[J]. 世界地震译丛 2010(05)
    • [23].全球地震模型(GEM)研究进展综述及应用前景展望[J]. 震灾防御技术 2016(03)
    • [24].基于振型叠加技术的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 震灾防御技术 2009(01)
    • [25].南北地震带现今应变特征及地震危险性分析[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20(01)
    • [26].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地震动离散截断位置影响的讨论[J]. 国际地震动态 2012(06)
    • [27].贵州东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J]. 贵州科学 2011(01)
    • [28].秦皇岛地震危险性分析若干问题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13(04)
    • [29].北京及邻区Q值和台站场地响应分析[J]. 国际地震动态 2017(08)
    • [30].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在核电站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地震工程 2014(03)

    标签:;  ;  ;  ;  ;  

    北京市断裂活动性研究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