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超细纤维及性能研究

静电纺丝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超细纤维及性能研究

论文题目: 静电纺丝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超细纤维及性能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材料学

作者: 张园园

导师: 袁晓燕

关键词: 静电纺丝,壳聚糖,聚乙烯醇,超细纤维,形貌,直径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静电纺丝(简称电纺)是一种制备超细纤维的重要方法,电纺纤维直径可达到亚微米级至纳米级。电纺超细纤维膜具有纤维直径小、比表面积高等优点,在组织工程支架、控制释放体系、伤口敷料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稀乙酸水溶液为溶剂,由壳聚糖/聚乙烯醇(PVA)的溶液制备电纺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观察电纺纤维的微观形貌并统计纤维直径分布,系统分析溶液参数(溶液浓度、壳聚糖/PVA质量比、溶剂浓度)和过程参数(电压、接收距离、溶液流速)对电纺纤维形成与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EDX)和透射电镜能谱(EDS)分析了电纺纤维膜中纤维和珠的成分; 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方法分析了壳聚糖与PV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测定了共混纤维膜的吸水率。结果表明,对壳聚糖/PVA的乙酸溶液静电纺丝,可以成功地制备电纺壳聚糖/PVA超细纤维膜。溶液的粘度和壳聚糖/PVA质量比直接影响溶液的可纺性,而溶液的粘度又是由溶液的浓度、壳聚糖/PVA质量比、乙酸浓度共同决定的。当溶液粘度在4.00-10.00Pa?s且壳聚糖的含量小于60%时,可以在接收装置上得到圆形的电纺纤维膜。溶液浓度为7%w/v、乙酸浓度为2wt%、壳聚糖/PVA质量比为40/60是最佳的溶液参数,有着最佳的纺丝效果和纤维形貌。电压、接收距离和流量对溶液的可纺性的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纺丝电压是15kV,接收距离为10cm,流速为0.12mL/h。电纺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珠或珠丝现象,调整各种参数可以改善纤维形貌,但不能彻底消除珠丝缺陷。纤维的直径主要分布在50-150nm,珠的纵向直径主要集中在200-500nm。通过EDX和EDS的分析,都表明壳聚糖/PVA的电纺纤维膜中纤维和珠的成分都含有壳聚糖和PVA,通过FT-IR、XRD、DSC分析证明了壳聚糖和PVA分子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较强的氢键作用,减小了壳聚糖的氨基对电纺过程的阻碍作用。PVA的加入改善了溶液的电纺性能,也提高了电纺膜的吸水性能,从而扩大了壳聚糖/PVA电纺膜在医用上的应用范围。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静电纺丝的介绍

1.2.1 电纺纤维的特点

1.2.2 静电纺丝的研究历史

1.2.3 静电纺丝的过程

1.2.3.1 聚合物射流的产生和射流沿直线的初次拉伸阶段

1.2.3.2 射流的不稳定性产生及进一步拉伸阶段

1.2.3.3 射流固化成纳米纤维阶段

1.2.4 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2.5 可用于静电纺丝的聚合物

1.2.6 静电纺丝过程中的珠丝现象

1.2.7 静电纺丝的应用

1.2.7.1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

1.2.7.2 外伤敷料应用

1.2.7.3 过滤阻隔材料

1.2.7.4 药物释放系统

1.2.8 静电纺丝装置的改进

1.3 原料的介绍

1.3.1 壳聚糖

1.3.1.1 壳聚糖简介

1.3.1.2 壳聚糖的改性研究

1.3.1.3 壳聚糖纤维

1.3.1.4 壳聚糖的生物医学应用

1.3.1.5 壳聚糖的静电纺丝研究

1.3.2 聚乙烯醇

1.3.2.1 聚乙烯醇简介

1.3.2.2 聚乙烯醇的性质

1.3.2.3 聚乙烯醇纤维

1.3.2.4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性质的研究

1.4 本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电纺壳聚糖/PVA过程的影响因素

2.1 实验方法

2.1.1 原料

2.1.2 仪器

2.1.3 壳聚糖的精制

2.1.4 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2.1.5 壳聚糖/PVA 纺丝溶液的配制

2.1.6 溶液性质的测定

2.1.7 静电纺丝纤维的制备

2.1.7.1 静电纺丝的装置

2.1.7.2 静电纺丝过程

2.1.7.3 静电纺丝纤维形貌的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

2.2.2 溶液性质及变化规律

2.2.3 静电纺丝过程描述

2.2.4 电纺壳聚糖/ PVA 纤维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2.2.4.1 溶液浓度(乙酸浓度为1%)

2.2.4.2 溶液浓度(乙酸浓度为2%)

2.2.4.3 壳聚糖/PVA 质量比(溶液浓度是4%)

2.2.4.4 壳聚糖/PVA 质量比(溶液浓度是7%)

2.2.4.5 溶剂浓度

2.2.4.6 电压(溶液浓度为5%)

2.2.4.7 电压(溶液浓度为7%)

2.2.4.8 接收距离(溶液浓度4%)

2.2.4.9 接收距离(溶液浓度7%)

2.2.4.10 流量(溶液浓度是4%)

2.2.4.11 流量(溶液浓度是7%)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电纺丝纤维膜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原料

3.1.2 纺丝溶液的制备

3.1.3 壳聚糖/PVA 超细纤维膜的制备

3.1.4 壳聚糖/PVA 超细纤维膜能谱分析

3.1.5 红外光谱分析

3.1.6 X-射线衍射分析

3.1.7 超细纤维膜的DSC 分析

3.1.8 超细纤维膜的吸水率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3.2.2 透射电镜能谱分析

3.2.3 红外光谱分析

3.2.4 X-射线衍射分析

3.2.5 超细纤维膜的DSC

3.2.6 纤维膜的吸水率

3.3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全文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5-24

参考文献

  • [1].N-琥珀酰壳聚糖固载溶菌酶抑菌膜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D]. 席丽娟.吉林大学2017
  • [2].磁性壳聚糖小球的简易制备及其除铜性能的研究[D]. 王文凤.南京大学2014
  • [3].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壳聚糖纤维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性能[D]. 孙俊梅.北京化工大学2015
  • [4].壳聚糖基多孔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 许文玉.东华大学2012
  • [5].基于壳聚糖的薄膜制备及应用研究[D]. 丁建峰.西北师范大学2011
  • [6].二硫键交联的壳聚糖—明胶水凝胶[D]. 娄翔.天津大学2006
  • [7].壳聚糖/钙磷体系复合生物多孔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 王畅.武汉理工大学2007
  • [8].壳聚糖与聚乳酸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测定[D]. 陈炜.天津大学2004
  • [9].酰化壳聚糖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药用泡囊的研究[D]. 刘超.华侨大学2004
  • [10].基于离子液体溶剂的壳聚糖膜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 赵丽丽.青岛科技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聚乙烯醇静电纺丝工业化相关基础研究[D]. 许德涛.苏州大学2007
  • [2].PLGA-壳聚糖/PVA电纺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段斌.天津大学2006
  • [3].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超细纤维静电纺丝法的制备及研究[D]. 甄洪鹏.北京化工大学2006
  • [4].聚乙烯醇(PVA)/槲皮素溶液的性质及其静电纺丝[D]. 王劭妤.四川大学2005
  • [5].熔融静电纺丝制备PE/PP纤维的研究[D]. 吴卫星.天津大学2005
  • [6].聚丙烯腈静电纺丝过程中非稳定性及改性研究[D]. 顾德.东华大学2005
  • [7].丝素/聚乙烯醇共混溶液静电纺丝成型机理研究[D]. 刘芸.苏州大学2006
  • [8].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电纺性研究[D]. 庞娟.苏州大学2006
  • [9].静电纺再生丝素/壳聚糖共混纳米纤维研究[D]. 常丽娜.苏州大学2006
  • [10].静电纺丝法制备超吸水纤维的研究[D]. 姚海霞.天津工业大学2004

标签:;  ;  ;  ;  ;  ;  

静电纺丝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超细纤维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