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承载性状论文-康舜,赵其华,彭社琴,刘斌,陈继彬

水平承载性状论文-康舜,赵其华,彭社琴,刘斌,陈继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平承载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碎石土,桩基,计算宽度,m值

水平承载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康舜,赵其华,彭社琴,刘斌,陈继彬[1](2019)在《碎石土土体性状对桩基水平承载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基础形式,其在如地震荷载、风荷载下的水平承载力确定十分重要。桩基水平承载能力主要由桩身及土体性质控制,而土体性质中密实度和含石量是影响碎石土场地上桩基水平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明确碎石土场地土性对桩基水平承载能力的影响,在室内开展5组不同土体密实度和含石量下的水平场地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以此模型试验数据计算所得的临界荷载、极限荷载、水平扩散角、计算宽度和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等为指标评价土体密实度和含石量对桩基水平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密实度和含石量对各指标均有提升效果,但相比之下,密实度对各项指标的提升效果均明显优于含石量。综合考量下,碎石土密实度和含石量的增大均对桩基水平承载力有提升作用,但土体密实度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故对水平承载力要求较高的碎石土上桩基工程的选址中,应优先选择密实度较大的场地。(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克文[2](2019)在《水平─竖向组合荷载下单桩承载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单桩基础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海上钻井平台、大型输电铁塔、近海风电场等设施的单桩基础在承受竖向荷载的同时,必须考虑承担风浪、水流、地震等巨大的水平荷载作用。然而,传统的桩基计算方法没有考虑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研究水平─竖向组合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的承载特性,从而更加准确地计算单桩承载能力,更加合理地分析单桩承载性状,对桩基的优化设计、桩基工程的安全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受水平─竖向组合荷载桩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已有的桩基承载理论和计算方法;完成了单桩承受水平─竖向组合荷载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水平力对单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竖向力对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同时施加时单桩承载性状的组合效应;以甘肃某变电站桩基检测数据为参考,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水平─竖向组合荷载下单桩承载性状数值分析,并且进一步研究了桩周土体物理状态、单桩长径比等因数对受组合荷载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单桩承载水平─竖向组合荷载时,水平承载性状与竖向承载性状之间存在耦合效应,组合荷载下单桩的承载性状与桩周土体物理状态、单桩长径比有关。(2)在黏性土层中,此组合作用使得水平极限承载力和竖向极限承载力均削弱;水平承载力和竖向承载力削弱的程度受黏性土软硬程度影响很大,黏土越软,单桩极限承载力受到的削弱越大。(3)在砂性土层中,此组合荷载使得水平极限承载力和竖向极限承载力均提高。在不同密实度的砂土层中,竖向荷载对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程度”相差不大;但是,水平荷载对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程度”受砂性土密实程度的影响很大,砂土密实度越大,水平力对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程度”增大。(4)黏性土层中单桩长径比不同时,竖向荷载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的“削弱程度”受桩长径比的影响不大。相反,水平荷载对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削弱程度”与长径比的关系较大,长径比增大时,水平荷载对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削弱程度”越大。(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豫川,朱克文,吕国顺,马超[3](2019)在《水平-竖向耦合荷载下单桩承载性状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桩基础在水平-竖向耦合荷载下的承载性状,以工程实例为基础,通过数值计算的手段建立了均质海相软黏土层中单桩受耦合荷载的计算模型,研究均质土层中竖向与水平耦合荷载作用下单桩的承载力、变形特点。结果表明:当施加的水平力未超过临界荷载,水平力的施加对单桩竖向承载力无影响;当施加的水平力超过临界荷载,水平力的施加对单桩竖向承载力有着不利的影响;水平力的施加延缓了竖向抗拔承载力破坏点的出现,且随着施加的水平力的增大,抗拔极限破坏点出现得越晚,水平力的施加提高了单桩抗拔承载力;预先施加竖向力会减小水平力产生的桩顶水平位移,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且存在一个最优的竖向荷载,使得桩顶水平位移最小,桩身弯矩最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朱克文,吕国顺,马超[4](2018)在《水平-竖向耦合荷载下单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单桩基础在水平-竖向耦合荷载下的承载性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均质黄土中单桩在竖向和水平耦合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响应进行研究,试验中通过控制不同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加载方案研究均质土层中竖向与水平耦合荷载作用下单桩的承载力、变形特点。结果表明:当施加的水平力未超过临界荷载,水平力的施加提高了单桩竖向承载力,对竖向承载性状起着有利的影响;当施加的水平力超过临界荷载,水平力的施加会降低单桩竖向承载力,对竖向承载性状起着不利的影响;预先施加竖向力会减小水平力产生的桩顶水平位移,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水平荷载引起的桩身弯矩得到一定程度"削弱"。(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杨东岩,史旦达,邵伟[5](2018)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承载性状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桩顶自由长度、桩长径比、桩土刚度比等因素对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础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桩顶自由长度增大,桩身弯矩呈非线性增大,桩身水平约束减小,从而降低了桩的水平承载力。桩径的增加使桩身上部的水平承载能力逐渐提高,达到一定值时,桩逐渐从柔性桩转变成刚性桩。随着桩土刚度比的增加,桩顶以下0~6 m范围内桩身弯矩减小,6 m以下桩身弯矩变大,桩身水平位移0点位置下移。(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8年09期)

李洪江,童立元,刘松玉,杜广印[6](2018)在《深处理可液化地层单桩水平承载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江苏省宿迁市金鹰建设项目,利用自主研发的十字翼共振法处理深厚(7.9~15.7m)可液化粉土地层(夹粉砂),并联合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和孔压静力触探(CPTU)对场地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重点通过CPTU原位技术对深处理液化地层单桩水平承载力提升测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CPTU测试p-y曲线法的单桩水平承载数值计算模型,结合现场水平试桩结果,明确了液化地层处理后单桩水平承载力提升大小,获得了深部桩体的水平受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可液化地层处理后桩顶水平荷载的传递深度降低,桩体截面最大弯矩减小,试验场地单桩临界水平承载力较处理前提升了约30%.(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炳磊[7](2018)在《实心方桩水平承载特性及静压贯入施工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混凝土管桩水平承载特性等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早已进行了较多的相关研究,但针对混凝土实心方桩贯入问题及水平承载特性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是通过理论研究和有限元软件的数值分析模拟,系统探讨了实心方桩的连续静压贯入和水平承载特性等方面的问题,给工程实际运用以及更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前人做过的关于实心方桩原位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数值分析后从桩顶侧移、桩身水平位移、损伤区域、桩身开裂情况等方面,与原位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相吻合的结论,这也就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可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2.建立符合实际工况的数值模型,进行水平承载特性的系统研究。主要结论:(1)在施加横向荷载相同时,弹性模量对实心方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较小,内摩擦角变大能够有效增强实心方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增大土体的黏聚力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桩基的水平承载特性,降低桩顶的水平位移量,但对桩身的弯矩值峰值无影响。(2)竖向荷载增大能够使实心方桩桩身弯矩峰值明显变大,同时也会相应提高实心方桩的水平承载特性。砂性土与黏性土中竖向荷载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砂性土中竖向荷载影响呈现出线性变化;而黏性土中竖向荷载影响呈现非线性。本文综合考虑后认为方桩砂性土中竖向荷载最优值为0.4Vult,黏性土中竖向荷载最优值为0.6Vult。(3)配筋率从较低变化到较高时,可以显着地降低桩顶的侧移。针对配筋率较低的桩的横向承载力的容许值受桩体开裂控制,较高则由桩头水平位移来控制;配筋率较低时增大方桩的桩身配筋率,对横向承载力的容许值产生的作用很小,而配筋率较高时,对横向承载力的容许值产生的作用较大。3.运用ABAQUS中大变形方法CEL建立数值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静压贯入对土体的影响,土体参数对贯入阻力的影响和贯入速度对贯入阻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贯入深度增加,径向和竖向应力都出现最大应力的值先增后减的现象。原因为侧阻力的退化效应导致,对于竖向应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更大。在层土交界处发生径向位移突变现象。(2)静止侧压力系数K0对贯入阻力影响很大。实心方桩的挤土效应明显,K0的减小能够减小挤出土体侧向作用约束,使贯入阻力明显减小。摩擦系数μ变大,能够使贯入阻力显着的变大,且在层土交界处发生突变现象。(3)在贯入深度相同时,贯入速度v越大其贯入阻力也越大。综合考虑贯入阻力和施工效率,建议贯入速度在0.1m/s~0.2m/s为最佳静压施工贯入速度。(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元[8](2018)在《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斜桩的承载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桩具有良好的抗压、抗拔及水平承载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桥梁、码头及大型输电线路基础。斜桩基础受竖向荷载作用的同时,还常常受到波浪、风以及船舶等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因此斜桩通常处于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的工作状态。在目前的桩基设计中,一般是将竖向、水平荷载分开考虑,不考虑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间的相互影响,这显然不能合理反映斜桩的实际工作性状,因此开展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斜桩承载变形性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上拔荷载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砂土中斜桩的承载变形性状。结果表明:上拔荷载会提高正斜桩的水平承载力,降低负斜桩的水平承载力,且相同上拔荷载作用下的正斜桩水平承载力大于负斜桩。正斜桩桩身最大弯矩随着上拔荷载的增加而减小,负斜桩桩身最大弯矩随着上拔荷载的增加而增大,且相同上拔荷载作用下的负斜桩桩身弯矩大于正斜桩;上拔荷载越大,正负斜桩桩身同一截面处的轴力越大,桩侧同一截面处的平均摩阻力也越大。然后,利用数值方法分析了下压荷载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斜桩的承载特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下压荷载降低了正斜桩的水平承载力,提高了负斜桩的水平承载力。下压荷载越大,正斜桩桩身同一截面的弯矩越大,而负斜桩同一截面处的弯矩越小,无下压荷载存在时的正斜桩桩身弯矩小于负斜桩,但随着下压荷载的增加,正斜桩桩身弯矩大于负斜桩。正斜桩的桩侧摩阻力会随着下压荷载的增加而增大,负斜桩的桩侧摩阻力随着下压荷载的增加而减小。另外下压荷载对正斜桩的桩身位移、桩土接触压力的影响与负斜桩也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李煜璇[9](2018)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斜桩承载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桩基础作为风力发电工程、输电塔工程、海上钻井平台及潮汐发电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在承受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时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能够满足承载力与变形的要求。但针对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斜桩的承载变形性状研究开展较少,水平循环荷载使斜桩产生累积变形、残余应力,桩周土的强度将会发生变化。本文以输电塔工程单桩基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研究在周期性的桩顶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斜桩的承载变形性状,以期为相关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依据。(1)开展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在斜桩桩顶施加单向水平循环荷载,研究桩身倾角、循环荷载幅值等因素变化对砂面处桩身水平位移、水平极限承载力、桩身弯矩分布、轴力分布、剪力分布及平均摩阻力分布的影响。探讨了砂面处桩身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及剪力分布随循环次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正斜桩承受水平循环荷载的变形性能优于负斜桩;随着水平静荷载的增加,循环荷载对斜桩内力的影响越来越小;循环荷载幅值相同时,正斜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大于负斜桩水平极限承载力。(2)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研究了在双向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斜桩的承载变形性状,分析了桩身倾角、循环荷载幅值对砂面处桩身水平位移、桩身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分布及剪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前20次循环中积累位移增加量较大,20次循环后积累位移增加量趋近于零,双向循环荷载对负斜桩水平极限承载力不利的影响,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桩顶处,循环次数对弯矩及剪力最大值相对深度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贾鹏[10](2018)在《桩基础水平受力承载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水平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征一直是工程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其计算方法主要为惯性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以及桩土运动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目前尚无成熟的工程简化计算方法。实践中发现:大规模群桩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各基桩内力分布差异特性、群桩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等系统研究工作还很少;目前桩土运动相互作用的计算尚未形成简化的工程计算方法,工程适用性较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数值计算、理论推导和振动台试验验证,探索性地开展了如下主要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相应研究结果。1.对桩顶受水平荷载作用下大规模群桩基础受力、变形的一些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桩侧土的参数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建立了土体模量与m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了群桩基础中各基桩的内力分布规律;对群桩与排桩的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用于计算大规模群桩基础水平承载力效应系数的公式。2.对桩顶作用惯性简谐荷载下的单桩基础运动方程进行了理论推导,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进行了数值计算验证,讨论了桩土刚度比、激振频率的影响;推导了基岩运动引起桩土运动相互作用的理论公式,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通过算例计算了桩土动力耦合下的变形、内力分布规律。3.建立了桩—土—结构运动相互作用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某大比例尺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对该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并对试验未能完成的工作进行了补充分析。最后得出了桩身内力分布以及桩土接触压力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期刊2018-04-01)

水平承载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众所周知,单桩基础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海上钻井平台、大型输电铁塔、近海风电场等设施的单桩基础在承受竖向荷载的同时,必须考虑承担风浪、水流、地震等巨大的水平荷载作用。然而,传统的桩基计算方法没有考虑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研究水平─竖向组合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的承载特性,从而更加准确地计算单桩承载能力,更加合理地分析单桩承载性状,对桩基的优化设计、桩基工程的安全等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受水平─竖向组合荷载桩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已有的桩基承载理论和计算方法;完成了单桩承受水平─竖向组合荷载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水平力对单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竖向力对单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同时施加时单桩承载性状的组合效应;以甘肃某变电站桩基检测数据为参考,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进行了水平─竖向组合荷载下单桩承载性状数值分析,并且进一步研究了桩周土体物理状态、单桩长径比等因数对受组合荷载单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单桩承载水平─竖向组合荷载时,水平承载性状与竖向承载性状之间存在耦合效应,组合荷载下单桩的承载性状与桩周土体物理状态、单桩长径比有关。(2)在黏性土层中,此组合作用使得水平极限承载力和竖向极限承载力均削弱;水平承载力和竖向承载力削弱的程度受黏性土软硬程度影响很大,黏土越软,单桩极限承载力受到的削弱越大。(3)在砂性土层中,此组合荷载使得水平极限承载力和竖向极限承载力均提高。在不同密实度的砂土层中,竖向荷载对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程度”相差不大;但是,水平荷载对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程度”受砂性土密实程度的影响很大,砂土密实度越大,水平力对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提高程度”增大。(4)黏性土层中单桩长径比不同时,竖向荷载对水平极限承载力的“削弱程度”受桩长径比的影响不大。相反,水平荷载对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削弱程度”与长径比的关系较大,长径比增大时,水平荷载对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削弱程度”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平承载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康舜,赵其华,彭社琴,刘斌,陈继彬.碎石土土体性状对桩基水平承载能力的影响[J].工程地质学报.2019

[2].朱克文.水平─竖向组合荷载下单桩承载性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9

[3].张豫川,朱克文,吕国顺,马超.水平-竖向耦合荷载下单桩承载性状数值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朱克文,吕国顺,马超.水平-竖向耦合荷载下单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8

[5].杨东岩,史旦达,邵伟.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承载性状数值分析[J].中国港湾建设.2018

[6].李洪江,童立元,刘松玉,杜广印.深处理可液化地层单桩水平承载性状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8

[7].张炳磊.实心方桩水平承载特性及静压贯入施工性状分析[D].鲁东大学.2018

[8].李元.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共同作用下斜桩的承载变形性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9].李煜璇.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斜桩承载变形性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10].贾鹏.桩基础水平受力承载性状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8

标签:;  ;  ;  ;  

水平承载性状论文-康舜,赵其华,彭社琴,刘斌,陈继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