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女贞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 EC1.11.1.7)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其结构和作用机理并不完全相同的一类含血红素的氧化酶,一般含有铁或铜等金属离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论文以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为材料,研究了女贞叶及果实POD的分离纯化,女贞果实POD热稳定性及海藻糖和β-环糊精的影响,以及女贞果实POD部分酶学性质。从女贞果实中分离得到一种POD,纯化过程包括匀浆、硫酸铵-丙酮协同沉淀、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倍数为48,回收率13.3%,分子量为22 kDa。从女贞叶质外体蛋白中分离得到单一条带的POD,分子量为62 kDa。女贞叶POD粗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60℃下加热60 min,酶活剩余61%。在35℃、40℃、45℃、50℃水浴中加热一小时后,剩余酶活都在90%以上。在80℃下处理5 min,酶活完全丧失,70℃下处理5 min,酶活剩余71%。在分别添加了适宜浓度的海藻糖和β-环糊精后,女贞叶POD粗酶在60℃下热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1%和9.8%。女贞叶POD粗酶最适pH为6.0。纯化后的女贞果实POD最适pH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40℃;热稳定性降低,70℃加热5 min,酶活仅剩余26%,60℃下处理60 min酶活剩余44%。女贞果实POD对H2O2的Km值为3.85 mmol/L。底物愈创木酚的Km值为6.2 mmol/L。Ala-Asp和Lys-Val两种短肽能明显提高女贞果实POD在60℃下热稳定性。75μmol/L海藻糖也能有效提高该酶热稳定性,β-环糊精对纯化后的POD没有明显作用,PEG-6000对POD活性表现出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过氧化物酶
  • 1.1.1 植物POD 的类型划分和组织定位
  • 1.1.2 POD 分子结构特点
  • 1.1.3 POD 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 1.1.4 酶蛋白基因表达与调控的分子生物学
  • 1.1.5 酶的生理功能及与环境胁迫的关系
  • 1.1.6 植物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 1.2 女贞及女贞子的研究
  • 1.2.1 女贞及女贞子活性成分及其利用价值
  • 1.2.2 女贞及女贞子的各种利用价值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女贞叶POD 提取、分离及添加剂对其活性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试剂与仪器
  • 2.2.3 主要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几种植物POD 活性比较
  • 2.3.2 粗酶提取
  • 2.3.3 女贞不同生长时期过氧化物酶变化
  • 2.3.4 女贞叶过氧化物酶粗酶热稳定性
  • 2.3.5 女贞过氧化物酶粗酶最适pH
  • 2.4 讨论
  • 第三章 女贞叶POD 的分离纯化
  • 3.1 引言
  • 3.2 技术路线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实验材料
  • 3.3.2 试剂与仪器
  • 3.3.3 主要实验方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硫酸铵-丙酮协同沉淀
  • 3.4.2 Sephadex G-100 柱层析
  • 3.4.3 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
  • 3.4.4 纯化倍数与回收率
  • 3.5 讨论
  • 第四章 女贞果实POD 的分离纯化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试剂与仪器
  • 4.2.3 主要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硫酸铵-丙酮协同沉淀
  • 4.3.2 Sephadex G-100 柱层析
  • 4.3.3 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
  • 4.3.4 纯化倍数与回收率
  • 4.4 讨论
  • 第五章 质外体POD 的分离提取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试剂与仪器
  • 5.2.3 主要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Sephadex G-100 凝胶柱层析
  • 5.3.2 电泳鉴定
  • 5.3.3 酶促反应动力学测定
  • 5.3.4 纯化倍数与回收率
  • 5.4 讨论
  • 第六章 女贞果实POD 酶学性质研究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材料
  • 6.2.2 试剂与仪器
  • 6.2.3 主要实验方法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POD 最适pH
  • 6.3.2 温度稳定性和最适温度
  • 6.3.3 酶促反应动力学测定
  • 6.3.4 二肽对POD 热稳定性的影响
  • 6.3.5 海藻糖,β-环糊精,PEG-6000 对果实POD 热稳定性的影响
  • 6.3.6 无机离子对POD 活性的影响
  • 6.4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女贞叶的直接电离质谱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2].遮光处理对女贞叶色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 2019(08)
    • [3].一种具有热滞活性的女贞叶质外体过氧化物酶[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8(01)
    • [4].女贞叶总黄酮对大孔树脂的筛选[J]. 现代中医药 2019(04)
    • [5].女贞叶乙醇提取物对鹌鹑高脂血症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8)
    • [6].敷女贞叶治口疮[J]. 恋爱婚姻家庭(月末) 2020(06)
    • [7].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J]. 内江科技 2018(10)
    • [8].城市绿化树种女贞对PM2.5的滞留能力[J]. 生态科学 2014(04)
    • [9].响应面法优化女贞叶中三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04)
    • [10].洛阳市大气污染对女贞叶解剖结构的影响[J]. 吉林林业科技 2019(02)
    • [11].叶雕:巧夺天工[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0(08)
    • [12].生药女贞叶的鉴别研究[J]. 广东化工 2014(19)
    • [13].选好未来的“后花园”[J]. 金秋 2015(07)
    • [14].女贞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0)
    • [15].中学“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03)
    • [16].女贞叶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6)
    • [17].HPLC法测定泰脂安胶囊中5种三萜类化学成分[J]. 中成药 2015(02)
    • [18].三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14(23)
    • [19].HPLC法测定女贞叶乙醇提取物中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0(03)
    • [20].月窗的诗[组诗][J]. 诗潮 2019(06)
    • [21].热稳定冰结构蛋白对小麦淀粉凝胶冻融稳定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2(07)

    标签:;  ;  ;  ;  

    女贞过氧化物酶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