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集群负载调度机制的研究

Linux集群负载调度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和网络用户日益增加,单台服务器难以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而集群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问题。集群系统具有可伸缩性、高性价比、高可用性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负载均衡是集群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仍然是集群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的研究内容作为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计划项目《新型网络服务器的资源管理与系统状态监控(编号:2005J22JH031)》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了Linux集群的负载均衡。首先介绍了集群负载均衡算法的模型、负载指标、调度算法、负载均衡实现技术,然后详细介绍了LVS的体系结构、软件层次,着重分析了四种常用调度算法和基于IP层的转发模式。LVS集群的调度算法目前还是无反馈节点信息的负载调度,适合少量用户的访问。对于大规模并发访问存在效率低,稳定性差,可用性差和整体性能下降等问题。最后在分析原有调度算法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带反馈的集群负载动态调度方案LBDW,这种方案通过收集负载信息,根据负载和节点固有性能计算动态权值,从而估测各服务器的剩余处理能力,同时监测服务器的健康状况,然后选择一种加权的算法来实现有反馈的负载动态调度。本文针对较优的有反馈的动态加权最小连接(DWLC)调度算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优化,改进为优化动态加权连接(ODWC)调度算法,并将ODWC调度算法应用到具有反馈的集群负载动态调度方案中。通过测试工具Siege对加权最小连接(WLC)、DWLC和ODWC调度算法进行压力测试,大量实验表明,在相同负载情况下,本文提出带反馈的集群负载动态调度中ODWC算法性能比DWLC要好,尤其是在短时间内更明显,而动态调度算法DWLC性能要比WLC要好,特别在负载大的情况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Linux 集群
  • 1.3 目前集群负载均衡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二章 集群负载均衡策略的关键技术
  • 2.1 常用的集群负载均衡模型
  • 2.1.1 集中式模型
  • 2.1.1.1 一级模式
  • 2.1.1.2 二级或双层模式
  • 2.1.2 分布式模型
  • 2.1.3 分布式和集中式结合
  • 2.2 负载指标
  • 2.3 调度算法
  • 2.3.1 静态算法
  • 2.3.2 动态算法
  • 2.3.2.1 无动态反馈节点负载信息
  • 2.3.2.2 动态反馈节点负载信息
  • 2.4 负载均衡实现技术
  • 第三章 LVS 体系结构及实现原理
  • 3.1 体系结构及软件层次结构
  • 3.1.1 体系结构
  • 3.1.2 软件层次结构及调度算法
  • 3.2 基于IP 层的负载均衡技术
  • 第四章 集群负载动态调度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 4.1 LVS 存在的不足
  • 4.2 带反馈的负载动态调度机制
  • 4.2.1 负载均衡模型
  • 4.2.2 负载指标的选取
  • 4.2.3 服务器状态信息的收集
  • 4.2.4 服务器与调度器间负载通讯
  • 4.2.5 调度器带反馈的动态负载调度模块
  • 4.3 算法优化
  • 4.3.1 优化加权连接(ODWC)思想
  • 4.3.2 ODWC 实现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方法
  • 5.2.1 性能评价指标
  • 5.2.2 测试工具Siege
  • 5.2.3 测试方案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六、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Linux集群负载调度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