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夜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唐嘉钟代曲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400042

【摘要】目的探讨夜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夜间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夜间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原因,通过巡视,沟通,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根据个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夜间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结果通过夜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改善了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夜间的睡眠状况.【关键词】:夜间护理干预脑卒中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99-01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而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约有95%存在失眠或睡眠结构紊乱.[1]主要表现为夜间人睡困难、睡眠不足、异醒及过度睡眠等症状,极易引起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而增加脑卒中复发的风险[2].并且脑卒中患者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疾病、医院环境、心理、社会等因素的作用,就会发生睡眠障碍.现就夜间影响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并探讨夜间护理干预对疾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0例有脑卒中睡眠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龄32~78岁,平均(66.8±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睡眠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睡眠障碍诊断参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典型的睡眠障碍症状;②每周发生睡眠障碍3次及以上,持续时间≥1个月;③睡眠障碍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意识清楚,全身状况稳定,既往无睡眠障碍史,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和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既往无器质性脑病史.

1.2方法1.2.1研究方法将有脑卒中睡眠障碍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患者夜间睡眠居住的病房环境、条件、温湿度及光线无差异.对照组实施夜间常规护理,患者主诉入睡困难,早醒,再次入睡困难.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还接受以下护理措施.1.2.2评估患者失眠状况护士进行夜间查房,脑卒中患者主诉入睡困难,通过观察病情,及家属和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倒是入睡困难的原因,其中老卒中患者,了解患者疾病特点,肢体功能伴有障碍的,影响其睡姿的舒适度,保持肢体功能摆放功能.脑卒中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担心疾病的预后,了解其患病因素,行心理指导,并督促患者服抗焦虑抑郁的药物.脑卒中后脑血流量减少,睡眠时脑血供不足,影响正常睡眠一觉醒功能的维持,导致部分脑卒中患者易醒.通过患者自身状况的特点,实施对症护理.对实施干预后半小时患者扔不能入睡的,在告知医生,行药物的辅助治疗.

1.2.3改善病区环境夜间护士巡视病房时,做好睡前的护理,病房保持安静,告知探视人员离开,关大灯,开地灯,保持床单位的整洁、舒适,夜间护士做得到巡视病房“四轻”.对有鼾声呼吸的患者可适当调整床位.避免影响睡眠质量差的患者休息.1.2.4穴位按压加松弛疗法每晚患者洗漱完毕后,由护士进行穴位按压,教会患者行松弛疗法,穴位按压:①头面部及上肢:患者坐位,按压四神聪、百会、内关穴,每穴2min.②下肢:患者仰卧位,按压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穴,每穴2min.③疗程:每晚临睡前进行,每次15~20rain,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2个疗程.2)松弛疗法::教会患者全身放松,排除外界一切干扰,自然呼吸,逐渐使呼吸变深、变慢,让患者将身体局部肌肉强力收缩5S,如紧握拳头,再迅速松开,咬紧牙关,然后松开,反复3~6次,在吸气的状态下做紧张运动,屏气;在呼气状态下做放松运动,并体会放松时的感觉.再指导患者放松身体的顺序:上肢、眼、下颌、下巴、颈、双肩、_?_8!_剓腹部、臀部、两腿、双脚,做肌肉紧张、放松的训练.全身放松后用言语暗示,慢慢跟自己说:“我很放松,我很舒服.”让患者充分体验松弛的感觉.

.2.5心理护理对于因思想过重,焦虑的患者,告知患者夜间值班护士随时会来查房,增加其安全感,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不开心的事情,进行开导,让他了解疾病的知识,要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2.6睡眠卫生指导向有睡眠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做正确的健康卫生指导:很多慢性失眠患者,大多因为生活习惯不好所致,生活保持规律,按时起睡,白天不要睡太久,午睡时间不超过一小时,避免熬夜,戒烟酒,睡前可喝牛奶,温水泡脚,并尽量睡前排空大小便,促进睡眠.另外不能忽视早晨定时起床,并保证每天在阳光下散步1~2小时.1.3评估指标与标准睡眠质量评分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量表总评分最高为21分,最低为0分,总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高.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采用连续性校正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比较,表1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2.2通过夜间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表2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比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睡眠是人类重要的自然生理现象,它在生命活动维持及提高生存质量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调查显示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5d不睡眠人就会死亡,可见睡眠是人类非常重要的生理需要,是健康人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本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是不同的,我们通过了解患者疾病的特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过改变睡眠环境,及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护理,督促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在夜间护理中做出正确的护理干预.而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发病率也是在不断提高的,这与脑卒中患者的疾病原因,及大多为中老年人有关,护士通过对其夜间的护理干预,从而缩短患者的入睡时间,改善睡眠总时间,提高睡眠睡眠效率,增进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患者白天的精神状态,改变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情.情绪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长时间的针对性干预,改变了患者的总的睡眠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的恢复.参考文献[1]蔡萍,金鹤.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与研究进展.上海护理,2010,[10(3):79-81.2]刘海霞.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当代护士,2011:[14-15.3]程利萍,孟虹.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78-180.

标签:;  ;  ;  

夜间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