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崇拜论文-武仙竹,马江波

太阳崇拜论文-武仙竹,马江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崇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峡地区,太阳崇拜,文化传播,文化融合

太阳崇拜论文文献综述

武仙竹,马江波[1](2019)在《叁峡地区太阳崇拜文化的源流与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城背溪文化中,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太阳神石刻、太阳祭祀神器等。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中国最早的太阳轮。同时,该时期太阳纹符号大量装饰到实用器上。后叁峡地区的太阳崇拜逐渐嬗变为崇尚金乌、凤凰等的观念。叁峡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产生的太阳崇拜思想,史前时期已从该地区向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地广泛传播。源于史前的叁峡地区太阳崇拜文化,促进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文化融合。(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19年02期)

蔡青[2](2019)在《太阳崇拜的图像表现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美术史学角度,归纳了史前时期与太阳崇拜相关的图像类型,分析这些图像的表现形式(完整构型的图像、简化符号式图像等)、构型方法、象征意涵。此外,对太阳崇拜思想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概括。(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张程[3](2018)在《浅析中国古代太阳崇拜与鸟崇拜的实物图像——以乌与叁足乌的形象内涵变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神学家杰克伯·鲍姆说过:"在上帝的启示里,太阳是所有生命的核心。"~1太阳在给予人间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古人的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把太阳当作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天体恰如其分。太阳在中国古人心中历来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比于"君王",汉代纬书《春秋感精符》记载:"叁纲之义,日为(本文来源于《形象史学》期刊2018年01期)

王士立[4](2018)在《从神话到图像——海南黎锦大力神纹的太阳崇拜文化意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的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早期宗教、图腾崇拜相结合,在历史发展中逐步融入到日常生活用品、民族艺术品的表现之中,特别是黎锦"大力神"纹样成为了黎族太阳崇拜文化的力证。本文主要从叁个方面开展研究:一、从神话到文化,对蕴含太阳崇拜文化的大力神神话母题进行分析与归纳;二、从神话到图像,对黎锦大力神纹样造型特点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叁、从神话到工艺,将凝聚了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思维、审美追求以及文化记忆的黎锦织造工艺进行研究。此研究将深入挖掘黎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人文特征,对现今海南黎学研究是有益的补充。(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33期)

王仁湘[5](2018)在《古蜀文明与太阳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沙遗址是考古人的一个奇迹,数以千计的珍贵玉器出土,这是以往绝无仅有的发现。金沙还有不少精美的金器,也带着它们原来的光芒现世。一个古老的金玉世界,在考古人的惊诧中就这样突然拉开了帷幕。金沙出土的金箔,以它的神秘,和它的精致,再一次展示了古蜀人的(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8-11-02)

李振豪[6](2018)在《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太阳崇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史前时期太阳崇拜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崇拜和文化现象,相关文物资料十分丰富。在中国各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中国新石器时代太阳崇拜相关遗物已表现出不同区域的文化融合和共性特点。在广泛收集田野考古资料和前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集中讨论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太阳崇拜观念。以此作为认识中国史前社会原始思想文化、社会结构、区域文化交流的突破口。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就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在学术意义方面:太阳崇拜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科学解析当时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社会状况和思想文化和文化传播等。现实意义方面:帮助我们更客观的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古遗址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从研究方法和结论认识方面为我国其它地区史前社会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和具体实例。第二部分,新石器时代早期。湖南彭头山文化与太阳崇拜有关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万字符上。这种符号刻划在一些陶片的表面。该符号在世界很多地区和区域文化中广泛存在,但中国的这种符号并不是以前所认为的是从其它国家和地区传入的。第叁部分,新石器时代中期。太阳崇拜相关遗物在多个文化中都有所发现。按年代早晚关系,包括有城背溪文化、皂市下层文化、高庙文化、汤家岗文化、大溪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新石器时代中期太阳崇拜的表现形式丰富,存在有太阳神石刻、八角形图案与其它题材相结合的现象。包括有与自然星象、祭祀题材、鸟崇拜等观念的结合。第四部分,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年代早晚关系包括有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中的太阳崇拜观。这一时期,太阳崇拜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继承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的鸟崇拜和八角星纹的元素,同时太阳神拟人化,出现了半人半兽的形象。太阳崇拜与祖先崇拜有融合的趋势,氏族首领和宗教领袖的权利和地位更加突出。第五部分,结语部分。对本文各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指出了长江流域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文化交流现象。从太阳崇拜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力观察,凌家滩遗址玉版、高庙遗址白陶盘、汤家岗遗址陶盘等都出现八角星图案,反映了长江中游和下游之间文化的相互渗透与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心悦[7](2018)在《叁星堆与中原文明太阳崇拜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叁星堆文明太阳崇拜有关特征,并与同时期中原文明进行比较,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当时所处地理环境、社会因素的分析,区分产生两种类型太阳崇拜的社会背景,并力图揭示太阳崇拜与崇高美的关联。(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8年02期)

王士立[8](2017)在《创世神话《大力神传说》与黎族太阳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黎族人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其科技发展状况还处于社会文明发展的原始状态,黎族世代相传的神话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中的瑰宝。黎族创世神话《大力神传说》反映了古代神话英雄的射日行为,寓含了黎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本文将采用母题分类法、结构主义批评和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其加以分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22期)

王士立[9](2017)在《试论黎族太阳崇拜文化意涵——从黎族织锦、铜鼓的纹饰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崇拜即是对太阳的敬畏与顶礼膜拜,是一种原始宗教形态。黎族各个族群与方言部落盛行太阳崇拜观念、仪式以及与此相关的神话。黎族的织锦纹饰、铜鼓纹饰体现了太阳崇拜观念,研究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到黎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的文化现象,窥见到黎族先民的精神世界。(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7年31期)

雍际春[10](2017)在《东夷部族的太阳崇拜与嬴秦西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夷部族既盛行鸟图腾崇拜,也盛行太阳崇拜。帝尧时期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子的测日活动是东夷族盛行太阳崇拜的反映。而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符飞鸟载日图是东夷部族鸟图腾与太阳崇拜结合的标志。"羲和"原为传说中的帝俊之妻,又与常仪被奉为日、月之神。故"羲和"一名后来被作为掌管天文历法和占日、占月官员的称谓。在日神崇拜系统中还有一位掌管占岁的伯益,他既是嬴秦的始祖,也被奉为四时之神。所以,在羲和测日的队伍中就必有嬴秦族人参与,而随和仲到西地观测日落的部分嬴秦族人最后则定居于此,这一事件是嬴秦西迁活动的第一次,也对秦人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7年10期)

太阳崇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从美术史学角度,归纳了史前时期与太阳崇拜相关的图像类型,分析这些图像的表现形式(完整构型的图像、简化符号式图像等)、构型方法、象征意涵。此外,对太阳崇拜思想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概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崇拜论文参考文献

[1].武仙竹,马江波.叁峡地区太阳崇拜文化的源流与传播[J].四川文物.2019

[2].蔡青.太阳崇拜的图像表现形式[J].艺术教育.2019

[3].张程.浅析中国古代太阳崇拜与鸟崇拜的实物图像——以乌与叁足乌的形象内涵变迁为例[J].形象史学.2018

[4].王士立.从神话到图像——海南黎锦大力神纹的太阳崇拜文化意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5].王仁湘.古蜀文明与太阳崇拜[N].四川日报.2018

[6].李振豪.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太阳崇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7].王心悦.叁星堆与中原文明太阳崇拜之比较研究[J].艺术品鉴.2018

[8].王士立.创世神话《大力神传说》与黎族太阳崇拜[J].戏剧之家.2017

[9].王士立.试论黎族太阳崇拜文化意涵——从黎族织锦、铜鼓的纹饰谈起[J].才智.2017

[10].雍际春.东夷部族的太阳崇拜与嬴秦西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7

标签:;  ;  ;  ;  

太阳崇拜论文-武仙竹,马江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