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规律性认识

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规律性认识

论文摘要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素质中的灵魂与核心。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才,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国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变革,社会矛盾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的特点。用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不同历史时期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发掘其中所蕴涵着的主要规律,无疑有助于吸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确保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有效进行。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历史发展过程的疏理。在参照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基础上,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分别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文革”时期,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等五个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行归纳概述,以此勾勒出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历史发展轨迹。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政治热情和政治觉悟,以及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等特点;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权威效应逐渐丧失、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人生价值取向复杂多元化,理想信念有所模糊等特点;九十年代的大学生具有理想信念重新坚定,政治参与方式由激情转为务实,持双重道德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上更加注重对实际利益的追求等特点;以及本世纪初,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上虽保持着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着社会责任意识弱化、政治觉悟较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第二部分是在分析史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发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变化中的主要规律。得出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变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引导作用,摆脱不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熏陶以及外来文化的激荡渗透等规律性认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创新与不足
  •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 (一)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概念
  • (二)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特征
  • 第一部分 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轨迹
  • 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
  • (一) 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 (二) 高度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觉悟
  • (三) 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 二、“文革”时期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
  • 三、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
  • (一) 浓厚的爱国主义品质中权威效应的逐渐丧失
  • (二) 人生观大讨论中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
  • (三) 读书成才的渴望中人生价值取向的复杂多元化
  • (四) 在改造社会的冲动中理想信念的逐渐模糊
  • 四、九十年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
  • (一) 在对社会再认识的同时,理想信念重新坚定
  • (二) 在政治热情延续的同时,参与方式由激情转为务实
  • (三) 对社会主义道德认同的同时,持双重评判标准
  • (四) 在人生价值取向复杂多元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际利益的追求
  • 五、二十一世纪初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
  • 第二部分 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变化发展中的主要规律
  • 一、经济基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变化发展
  • 三、传统文化影响熏陶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变化发展
  • 四、外来文化激荡渗透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变化发展过程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研究生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之“效”的研究述评[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3(12)
    • [2].浅谈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7(04)
    • [3].谈如何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才智 2017(15)
    • [4].优化接受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1)
    •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6].中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J]. 现代交际 2016(21)
    • [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大学生“宅”现象的对策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 [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2)
    • [9].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2)
    • [10].现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核心范畴——评《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论》[J]. 杭州(我们) 2016(09)
    • [11].对充分发挥党委统揽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思考[J]. 中国消防 2011(12)
    • [1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占领转型发展制高点[J]. 中国农村金融 2019(12)
    • [13].“唱读讲传”: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典范[J]. 决策导刊 2010(05)
    • [14].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15].刍议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益机制问题[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9(01)
    • [16].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三性”原则[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04)
    • [17].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究[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3(01)
    • [18].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08(02)
    • [19].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话艺术[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 [20].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7(04)
    • [21].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引领[J].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22].工匠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研究[J]. 中国建设教育 2017(04)
    • [23].邓小平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启示[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7(01)
    • [24].以日企员工教育看湖南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制约因素[J].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11(03)
    • [25].抗震救灾中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功能探析[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
    • [26].学校德育网络跟进研究[J]. 教育革新 2017(02)
    • [27].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J]. 河北交通科技 2008(03)
    • [2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性研究[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6(03)
    • [29].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09(02)
    • [30].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9)

    标签:;  ;  ;  ;  

    建国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规律性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