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缝合术的护理

10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缝合术的护理

10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缝合术的护理

王金华1陈腊梅2(1佳木斯市建三江分局中心医院156300;2哈尔滨市第五医院150040)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145-02

【摘要】总结10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缝合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护理的重点是术前宣教指导及半月板功能训练程度测试,术后应用关节支具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指导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膝关节镜半月板护理

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病,既往多行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半月板切除将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随着现代关节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半月板缝合术是目前治疗半月板损伤最理想的手术方式[2]。近年来,半月板损伤后解剖修复的问题已引起临床各界的重视。我科从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自行设计应用特制长缝合针、系列导向管,在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解剖修复100例,经随访疗效显著[3]。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男64例,女36例,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3岁。左膝43例,右膝57例,内侧半月板61例,外侧半月板39例,运动伤47例,摔伤27例,交通伤13例。

2手术方法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健侧下肢垂于床沿,术肢置于托架上,髌健旁小切口插入关节镜,根据术前定位,寻找半月板损伤部位,滑膜刀刨削损伤部,增生充血的滑膜,微型锉修平裂伤缘,使其对合,置入导向套管,穿入缝合针缝合,根据裂伤范围,确定缝合针数,直接将裂缘完全拉拢,缝线于下切口皮下结扎,关闭切口。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术前宣教指导

3.1.1.1示范并指导患者股四头及肌舒缩、锻炼,并说明膝关节的损伤可直接造成股四头肌萎缩,通过舒缩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其肌肉功能,对肢体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3.1.1.2指导腋杖使用方法,防止术后因使用方法不当导致摔伤。

3.1.1.3心理准备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及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3.1.2半月板功能训练程度测试。健腿与患腿均测试,以配合医生了解半月板功能。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去枕平卧,按腰麻后常规护理。配戴数字卡盘调节式膝关节支具(以下简称支具)。支具设定为屈曲15度,置于等腰三角形膝关节垫上,使膝关节处于功能位。

3.2.2关节支具应用大的观察范围及护理应用关节支具不仅可以有效地固定关节处于功能位,并可以随意控制关节的活动范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而且可增加关节稳定性,在下地负重行走时可以保护关节。临床护理时,应经常检查支具卡盘调节器零件是否松动、失灵,关节康复活动后卡盘调节器是否回到肢体功能位的固定状态。本组2例病人因康复锻炼后,支具卡盘调节器未调回到20-30度肢体功能位的固定状态,病人挪动肢体致关节牵拉引起剧痛数天,影响康复训练。

早期使用支具,有的患者会出现患肢麻木、肿胀或剧烈疼痛,因此,术后早期应注意询问、倾听病人的上述主诉。如果出现症状,应迅速寻找原因,及时处理。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发现,采取调整支具固定的松紧度,松解关节加压包扎敷料,抬高患肢并增加做踝泵运动的时间和次数等措施,即可有效地控制和消除肿胀、疼痛及麻木,及早发现并解除腓总神经受压的症状。本组病例34例出现下肢肿胀,2例出现足背和大部分趾背皮肤的感觉麻木,1例疼痛剧烈,经上述处理后,术后1周内即消除。

3.2.3功能锻炼的护理

3.2.3.1踝泵运动既要求病人作最大限度的踝关节背伸和跖屈动作,这个动作可以带动下肢各大肌群尤其是胫前肌、腓肠肌作静态的舒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一般在术后12-24小时开始做踝泵练习,开始每次做30次,每天做2-3次,以后逐渐增加数量。做踝泵练习时一定向病人强调要最大限度地有节奏地伸屈踝关节,频率不宜过快,动作必须到位。

3.2.3.2肌力训练为防止肌肉萎缩,并为下床负重做准备,术后第1天即应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舒张运动,增加肌力。

3.2.3.3滑板训练由于关节镜创伤小,24小时后即可进行滑板练习,即在床尾竖置一木板,嘱患者仰卧,患侧下肢稍屈膝屈髋,令其患者踏在床尾木板上,慢慢上下滑动,每天练习,上、下午个半小时。

3.2.3.4行走、负荷训练术后2周内不负重,3周负荷25%体重(足尖点地),4周负荷50%体重(前足踏地)。5周75%体重负荷(足跟离地),6周100%体重负荷(全足踩地)。

3.2.3.5安全防范患者术后第2-3天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自行康复训练时,护士应监督并提醒患者:锻炼时应循序渐进,

不可急猛;术后2周内不负重;用拐行走时,避开地面水迹等,防止滑倒造成关节再摔伤、扭伤;术后6周去除关节支具,不可过早。

4小结

4.1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修复术后,早期易出现的症状是患肢胀和麻木。对本组36例出现上述症状的病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其原因为:⑴膝关节敷料加压包扎过紧;⑵配戴支具固定时偏紧。导致患肢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肿胀、麻木。我们的处理措施为:⑴及时松解膝关节加大包扎敷料;⑵调整关节支具固定的松紧度;⑶抬高患肢;⑷鼓励患者增加作踝泵运动的时间和次数。本组36例经过上述处理后均收到了满意效果。

4.2膝关节是人体全身最复杂的负重关节,关节的疾患直接影响病人工作和生活,所以患者要求治疗,心情迫切,但对手术成败忧心忡忡,为此,术前宣教是医护人员不可忽视的环节,应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4.3半月板缝合术不同于半月板部分切除和全部切除术,术

后是以半月板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为主要治疗任务。康复训练及功能锻炼成为术后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护理人员不仅应掌握骨科专业护理的知识,而且应学习骨科康复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4.4应用关节活动支具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关节支具的应用保证了半月板缝合术后康复训练顺利开展,也是关节外科中取代石膏固定关节的重要革新。用支具控制关节活动度简便、安全、可靠。专科护士应熟练掌握现代支具应用的方法及使用支具的注意事项,才能指导患者,并能及时处理配戴支具中出现的问题。然而,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病人能否认识之举使用的意义,并了解应用支具的正确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也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在术前宣教中,应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向病人交代清楚。本组1例病人因过早松开关节支具活动致使术后8周复查时术前症状复发,总结其原因为我们在向病人宣教时强调不够。

标签:;  ;  ;  

100例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缝合术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