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数字地球”理论为出发点,结合生态环境科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创建了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信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字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将数字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在各信息模块建设的基础上,最后通过系统集成方案,将各信息模块及其功能纳入到了统一的工程体系中,建立了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并完成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研究的应用实例。该数字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管理和环境模拟分析为核心功能,解决了传统生态环境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容量少、数据共享困难、可视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可为吉林西部的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价、预测、仿真优化等连续的系列性研究提供空间数据、指标体系、环境模拟模型及一体化操作平台。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农业信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建立的意义
  • 1.4 论文的理论基础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数字地球”的产生及其组成结构
  • 2.1 “数字地球”概念的形成
  • 2.1.1 信息论的形成与发展
  • 2.1.2 空间信息技术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兴起
  • 2.1.3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 2.1.4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 2.1.5 “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
  • 2.1.6 “数字地球”概念的基本内涵
  • 2.2 “数字地球”的组成结构
  • 2.2.1 “数字地球”的结构框架
  • 2.2.2 “数字地球”的核心技术体系
  • 2.3 “数字地球”的特点
  • 2.3.1 “数字地球”的基本特点
  • 2.3.2 “数字地球”的学科特点
  • 第三章 “数字地球”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 3.1 “数字地球”的国际影响
  • 3.2 “数字地球”的发展
  • 3.2.1 数字城市
  • 3.2.2 数字农业
  • 3.2.3 数字流域
  • 3.2.4 数字中国
  • 3.2.5 “数字地球”核心技术体系的发展
  • 3.3 “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
  • 3.3.1 资源环境的保护
  • 3.3.2 国防建设
  • 3.3.3 农业生产建设
  • 3.3.4 智能化区域建设
  • 3.3.5 虚拟环境建设
  • 第四章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特征
  • 4.1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
  • 4.1.1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结构
  • 4.1.2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概念模型
  • 4.2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特征分析
  • 4.2.1 吉林西部地理单元特征
  • 4.2.2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系统要素特征
  • 4.2.3 吉林西部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 第五章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构建技术
  • 5.1 农业生态环境信息
  • 5.1.1 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特征
  • 5.1.2 农业生态环境信息组成
  • 5.1.3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信息的联系与流通
  • 5.2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信息模型的建立
  • 5.2.1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信息模型的框架结构
  • 5.2.2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信息模型的模块化分析
  • 5.3 数据获取与更新分析
  • 5.3.1 地图数字化
  • 5.3.2 GPS 数据采集
  • 5.3.3 RS 信息获取
  • 5.4 数据存储与管理分析
  • 5.4.1 GIS 及其空间信息管理
  • 5.4.2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 5.4.3 元数据与数据字典
  • 5.4.4 35 集成技术
  • 5.5 数据传输与共享分析
  • 5.5.1 数据库及其接口技术
  • 5.5.2 数据标准化
  • 5.5.3 数据传输与共享方案
  • 5.6 信息开发与应用分析
  • 5.6.1 GIS-EIS 耦合
  • 5.6.2 组件技术与组件GIS
  • 5.6.3 信息表现与可视化
  • 5.7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 5.7.1 数字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 5.7.2 数字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
  • 5.7.3 数字信息系统开发方案的实施
  • 第六章 数据库系统模块建设
  • 6.1 数据库系统结构设计
  • 6.1.1 数据库系统的功能分析
  • 6.1.2 数据库系统组成结构
  • 6.2 基础数据库设计
  • 6.2.1 数据来源及分类
  • 6.2.2 数据逻辑关系分析
  • 6.2.3 数据编码
  • 6.2.4 基础数据库管理功能的编程实现
  • 6.3 空间数据库建设
  • 6.3.1 空间数据与空间数据库
  • 6.3.2 空间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6.3.3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存储
  • 6.3.4 主要空间信息的输入
  • 6.3.5 空间数据库引擎
  • 6.3.6 空间数据拓扑关系模型及其建立
  • 6.3.7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6.4 专项指标库建设
  • 6.4.1 专项指标库建立的目的
  • 6.4.2 指标选取原则
  • 6.4.3 指标体系的构造方法
  • 6.4.4 指标库的建立
  • 6.5 元数据库建设
  • 6.5.1 主要元数据标准
  • 6.5.2 元数据管理
  • 6.5.3 区域级空间元数据库的建立
  • 第七章 图形库模块建设
  • 7.1 图形库功能分析
  • 7.1.1 图形库功能分析
  • 7.1.2 图形库结构分析
  • 7.1.3 图形库的数据来源与分类
  • 7.1.4 图形库的开发方法
  • 7.2 组件GIS 概述
  • 7.2.1 组件技术与组件GIS
  • 7.2.2 MapObjects 简介
  • 7.2.3 ArcObjects 简介
  • 7.3 图形库管理基本功能的编程实现
  • 7.3.1 图形库管理界面的菜单设计
  • 7.3.2 空间查询
  • 7.3.3 属性分级
  • 7.3.4 坐标系转换
  • 7.3.5 地图输出
  • 7.4 GIS 扩展模块的解决方案
  • 7.4.1 扩展模块开发的技术方法
  • 7.4.2 地理文件生成模块
  • 7.4.3 文件转换模块
  • 7.4.4 空间叠加模块
  • 7.4.5 3D 可视模块
  • 7.4.6 地理网格模块
  • 7.4.7 遥感图像处理模块
  • 第八章 环境模型库模块建设
  • 8.1 环境模拟技术及其发展
  • 8.1.1 环境评价研究新进展
  • 8.1.2 环境预测(预警)研究的趋势
  • 8.1.3 仿真优化研究新进展
  • 8.1.4 环境规划决策研究的发展趋势
  • 8.2 模型及模型库
  • 8.2.1 常用的环境模拟模型
  • 8.2.2 环境模拟系统与模型库
  • 8.3 模型库的组织及存储方式
  • 8.3.1 模型字典库的建立
  • 8.3.2 模型文件库的建立
  • 8.3.3 模型库的组织结构
  • 8.4 EIS 与GIS 的耦合
  • 8.4.1 GIS 与EIS 耦合的必要性
  • 8.4.2 GIS 与EIS 的耦合方式
  • 8.4.3 GIS 与EIS 耦合的技术方法
  • 8.5 模型库的运行与实施
  • 8.5.1 模型库的数据流程分析
  • 8.5.2 面向对象的模型设计
  • 8.5.3 环境模拟模型的调用
  • 8.5.4 DPS 数据处理工具的集成
  • 8.5.5 模型库数据接口设计
  • 第九章 数字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与软件实现
  • 9.1 数字信息系统的集成
  • 9.1.1 集成开发环境
  • 9.1.2 集成开发方案
  • 9.1.3 系统集成的编程实现方法
  • 9.2 数字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 9.3 数字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 9.4 数字信息系统的应用
  • 第十章 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
  • 10.1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 10.1.1 农业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 10.1.2 农业资源利用模式
  • 10.1.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 10.1.4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征和目标
  • 10.2 吉林西部农业资源特征及利用状况
  • 10.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10.3.1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基准
  • 10.3.2 评价模型及算法分析
  • 10.3.3 评价结果的数据库输出
  • 10.3.4 评价结果可视化分析
  • 10.4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预测
  • 10.4.1 预测指标的确定
  • 10.4.2 预测模型算法分析
  • 10.4.3 预测结果的数据库输出
  • 10.4.4 预测结果可视化分析
  • 10.5 农业资源利用方案的优化
  • 10.5.1 仿真优化模型
  • 10.5.2 变量信息输入
  • 10.5.3 调控方案的确定
  • 10.5.4 模型运行及结果输出
  • 10.5.5 最优化方案分析
  • 10.5.6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 结论与建议
  • 附录:论文撰写过程中所参考的部分国内外网络资源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32)
    • [2].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05)
    • [3].刍议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整治[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24)
    • [4].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8(02)
    • [5].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气象因子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6(24)
    • [6].农业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及防治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34)
    • [7].无锡市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1)
    • [8].西藏主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研究和对策[J]. 四川建材 2017(10)
    • [9].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食品安全问题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0)
    • [10].试论当前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实施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5)
    • [11].试论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J]. 科技展望 2014(23)
    • [12].对保护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思考[J]. 西部资源 2013(05)
    • [13].关于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调查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3(02)
    • [14].农业生态环境多样性与作物响应[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02)
    • [15].黑龙江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浅析[J]. 黑龙江粮食 2012(06)
    • [16].基于制度分析视角下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J]. 农业经济 2008(11)
    • [17].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06)
    • [18].农业生态环境存在问题、成因及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04)
    • [19].面源污染下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及影子价格测算[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11)
    • [20].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需综合治理[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07)
    • [2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01)
    • [22].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J]. 江苏政协 2012(07)
    • [23].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现状及对策[J]. 当代生态农业 2009(Z1)
    • [24].科学推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障食品安全[J]. 现代食品 2019(01)
    • [25].气象保障对生态农业的影响研究[J]. 种子科技 2017(04)
    • [26].关于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种子科技 2017(07)
    • [27].农业生态环境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以岳阳市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01)
    • [28].发展沼气工程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意义[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0)
    • [29].浅析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J]. 湖南农机 2012(07)
    • [30].浅谈农业生态环境及其保护[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3)

    标签:;  ;  ;  ;  ;  ;  ;  ;  

    吉林西部农业生态环境数字信息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