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担保品管理研究

我国金融担保品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担保似乎是一个小问题。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稍有不慎则可能酿成系统性的风险,对于金融体系安全与稳健运行有着重大的影响,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担保涉及担保品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债权债务的确定,以及交易双方在出现违约后对担保品的处置,即法律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担保品的种类和范围在不断延展,担保品的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和艰巨。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全球金融进程的加快,金融交易活动日益频繁,交易结算速度进一步加快,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全球金融在逐渐接受和推行“巴塞尔Ⅱ”,世界范围的资本市场快速扩张,市场竞争加剧,金融担保品管理已成为影响金融安全和市场效率的关键性基础环节。因此,研究金融担保品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金融担保品管理的理论入手,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担保品管理市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业务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特征。其后对我国担保品管理的法律制度框架以及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随着《担保法》和《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担保制度在促进资金融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国外发达金融市场相比,在担保方式、担保物权的确定、中央登记托管机构的法律地位、担保品的管理以及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最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本文联系我国实际对开展金融担保品集中管理提出了创新建议。明确中央登记托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用于结算处理的资产免于破产清算的法律安排,确认让与担保物权的法律地位。加强用于担保的各类金融工具的统一登记托管,保证金融担保品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制度,规避由于市场创新给参与者带来的风险。建立中央对手方机制,开展净额结算和三方回购业务,降低市场参与者的结算成本和人力成本,提升市场效率。中央托管结算结构应充分利用中央托管的职能和专业人才优势,积极探讨和开展金融担保品的集中管理,规避因市场参与者金融担保品管理的缺失而引发市场整体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隐患,促进我国金融担保品管理业务的开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问题的提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金融担保品管理理论概述
  • 2.1 金融担保品的概念
  • 2.1.1 担保的概念
  • 2.1.2 担保品的概念
  • 2.1.3 金融担保品的概念
  • 2.2 金融担保品的管理
  • 2.2.1 担保品管理的概念
  • 2.2.2 金融担保品管理流程
  • 2.2.3 金融担保品风险管理
  • 2.2.4 案例:融资融券业务中的担保品管理
  • 3 境外金融担保品管理研究
  • 3.1 美国金融担保品管理
  • 3.1.1 美国金融担保品管理法律
  • 3.1.2 用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担保品
  • 3.1.3 融资融券业务中的担保品管理
  • 3.2 欧盟金融担保品管理
  • 3.2.1 欧盟金融担保品管理法律
  • 3.2.2 担保品管理制度和协议
  • 3.2.3 明迅银行担保品管理的特点
  • 3.3 香港地区金融担保品管理
  • 3.3.1 担保品管理的法律规定
  • 3.3.2 融资融券业务中的担保品管理
  • 3.4 巴塞尔Ⅱ关于担保品
  • 3.4.1 法律的确定性
  • 3.4.2 担保品对资本的支持
  • 3.4.3 合格的金融抵押品
  • 3.4.4 抵押品的风险考虑
  • 3.5 国外金融担保品管理小结
  • 4 我国金融担保品管理现状分析
  • 4.1 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担保品应用
  • 4.1.1 债券集中统一登记托管
  • 4.1.2 有担保品支持的业务
  • 4.1.3 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逐日盯市功能
  • 4.2 金融担保品管理法律与制度现状
  • 4.2.1 《物权法》关于担保、担保品
  • 4.2.2 《证券法》关于担保品的处置
  • 4.2.3 《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进一步细化
  • 4.3 我国金融担保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担保物权”的法律界定不明晰
  • 4.3.2 缺乏“让与担保”的法律规定
  • 4.3.3 对违约后的担保品的处置无法满足时效
  • 4.3.4 担保品的利用不充分
  • 4.3.5 市场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 5 我国金融担保品管理创新的若干建议
  • 5.1 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 5.1.1 确认让与担保的法律地位
  • 5.1.2 明确中央托管结算机构的法律地位
  • 5.1.3 结算资产应区别于其他担保物权
  • 5.1.4 守约方应充分享有担保品的快速处置权利
  • 5.2 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 5.2.1 强化登记托管结算的统一
  • 5.2.2 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发现和形成机制
  • 5.2.3 引入中央对手方制度,开展净额结算和三方回购业务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民币国债作为担保品跨境使用的机遇与挑战[J]. 债券 2019(12)
    • [2].圆桌论坛:加快推进开放背景下的担保品跨境管理互联合作[J]. 债券 2019(12)
    • [3].圆桌论坛:以市场化开放思维构建担保品管理生态体系[J]. 债券 2019(12)
    • [4].以专业担保品管理服务助推市场创新发展[J]. 债券 2018(12)
    • [5].传承 创新 使命 担当——担保品业务发展历程及展望[J]. 债券 2016(11)
    • [6].金融担保品制度建设研究[J]. 华北金融 2016(02)
    • [7].我国金融担保品管理实践[J]. 中国金融 2016(07)
    • [8].国库现金管理操作及担保品管理研究[J]. 债券 2015(08)
    • [9].担保品管理助力应对疫情变局[J]. 债券 2020(10)
    • [10].圆桌论坛:担保品赋能助力市场复苏[J]. 债券 2020(10)
    • [11].全球监管变革下的跨境担保品管理创新[J]. 债券 2019(11)
    • [12].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业务总监徐良堆: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管理服务介绍[J]. 债券 2015(02)
    • [13].融入全球担保品价值链 共建跨境互联合作生态圈[J]. 金融世界 2019(01)
    • [14].充分发挥担保品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J]. 债券 2020(10)
    • [15].担保品管理面临的新挑战[J]. 国际融资 2013(06)
    • [16].担保品:打开全球流动性——基于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视角[J]. 债券 2019(12)
    • [17].基于担保品管理实务视角的民法典担保物权条款要点解读[J]. 金融世界 2020(08)
    • [18].中国担保品市场的管理与发展走向[J]. 国际融资 2013(07)
    • [19].融资担保品第三方管理的法律问题[J]. 银行家 2014(07)
    • [20].打造全球担保品价值链 共建跨境互联合作生态——“2018中债担保品国际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J]. 债券 2018(12)
    • [21].线上对话:全球视角下的担保品管理创新与发展[J]. 债券 2020(10)
    • [22].欧美标准担保品回购市场发展经验一览[J]. 金融市场研究 2020(03)
    • [23].风险提示[J]. 中国农村金融 2013(16)
    • [24].创新担保品管理 服务债市发展[J]. 债券 2020(02)
    • [25].担保品管理的国际比较[J]. 北方金融 2015(12)
    • [26].打造金融风险管理平台 迎接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央结算公司打造国际领先担保品管理平台[J]. 金融世界 2018(01)
    • [27].担保品处置成本与中国农地金融模式选择[J]. 经济动态与评论 2018(01)
    • [28].中央结算公司监事长白伟群:推动人民币债券担保品跨境使用[J]. 债券 2018(12)
    • [29].三方回购的“基因”——论担保品管理机制在三方回购交易中的应用[J]. 债券 2019(01)
    • [30].圆桌论坛一:创新与变革[J]. 债券 2018(12)

    标签:;  ;  ;  

    我国金融担保品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