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地区仁用杏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榆林地区仁用杏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杏树为榆林地区较为古老的干果之一,但存在品种单一、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本文以山杏为对照,以通过龙王帽、优一、白玉扁、一窝蜂等四个大扁杏品种为试验材料,山杏在陕西省榆林市典型的气候区域进行引种和丰产栽培试验,以期为榆林沙区杏产业提供优良品种和配套丰产栽培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山杏根系发达、生长快,与龙王帽、优一、白玉扁和一窝蜂嫁接亲和力较强可以作为嫁接杏的砧木。以普通山杏作砧木嫁接仁用杏品种,不仅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而且接口愈合快。通过冬季沙藏、浸种直播和赤霉素浸种直播三种种子处理方法可以看出,冬季直播的种子出苗最早,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大,当年可以作为砧木的苗子数量大,省工省时;沙藏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但苗木地径和苗高生长量比冬季直播的小,当年可以作为砧木的苗子数量较少;1000mg/L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出苗时间晚,出苗率低,生长量小。2、杏树栽植时间和栽植方法是影响仁用杏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陕北榆林半干旱地区,栽植仁用杏的最佳时期为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季栽植的杏树要进行越冬处理,由于冬季气温低、降水少,必须进行覆沙埋藏,费时费工;杏树栽植前通过40-100mg/L的ABT3号生根粉蘸泥浆处理可促进成活和提早萌芽,对加快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3、杏树根系生长在一年中有三个明显的生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杏树发芽后的4月中旬至5月中旬,此时新根大量萌生。5月中旬之后,新根萌生量逐渐减少。7月下旬至8月初,根系生长出现第二次高峰;8月底至10月初出现第三次生长高峰。4、仁用杏4月初开始加长生长,5月初到5月下旬为速生期。进入6月份生长缓慢,到8月中旬停止加长生长。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加粗速生期。发育枝的生长受树龄、降水、气温等因素影响较大,幼树期发育枝生长快,生长量大,无明显春秋梢之分,而大树有明显的春秋梢,但在夏季降水极少情况下,停止生长提早,无秋梢形成,花束状枝生长期短,生长量也小。5、仁用杏果实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约在4下旬到5月中下旬,为果实第一次速生期,此时果实重量和体积迅速增加,重量达到成熟时30%左右,果实体积达到成熟时的60%。果核尚未木质化,充满胶状水溶物质。第二期约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缓慢生长期,果实增长速度变慢,果核逐渐硬化,杏仁开始形成。第三期约6月中旬以后,是果实的第二次速生期,此时果实纵、横径生长加快,种仁迅速充实,果肉厚度增加。6、树龄大小是影响仁用杏花枝比例的重要因素之一。仁用杏幼树,随树龄的增大短枝比例急剧增加,花枝量增大;环割、摘心、剪顶均可显著增加仁用杏的成花量,提高花芽质量和坐果率。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是仁用杏环剥的最佳时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仁用杏摘心的最佳时期,进入6月底摘心萌生枝条少、生长量小,成花率低。不同品种的剪梢时期不同,龙王帽、白玉扁和一窝蜂最佳剪梢时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优一品种剪梢最佳时期在8月底至9月初。7、四个仁用杏品种的果实经济性状中,以龙王帽杏仁最大,平均单果重20—25克、单核重平均3克、出仁率为27—30%;一窝蜂,单果重平均为10—15克、单核重平均为1.9克、出仁率为33—35%;白玉扁,单果重平均为18.4克、单核重为2.6克、出仁率为30%;优一,单果重9—10克、单仁重0.7—0.75克、出仁率42—43%。四品种亩产杏仁为30~60公斤,各品种定植后第1—4年的累计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列的顺序为龙王帽>优一>一窝蜂>白玉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杏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 1.1.1 杏的种类
  • 1.1.2 我国杏的分布
  • 1.2 仁用杏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 1.2.1 仁用杏雌蕊败育
  • 1.2.2 仁用杏果实发育研究
  • 1.3 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 1.3.1 仁用杏主要育苗技术
  • 1.3.2 大扁杏主栽品种授粉筛选试验
  • 1.3.3 仁用杏生长发育的研究
  • 1.3.4 植物激素对仁用杏生长结果的影响
  • 1.3.5 硝酸稀土对大变杏产量的影响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内容和方法
  • 2.2.1 引种试验
  • 2.2.2 仁用杏生物学特性观测
  • 2.2.3 仁用杏促花技术研究
  • 2.2.4 果实经济性状调查
  • 2.3 栽培技术要点
  • 2.3.1 立地条件的选择和整地
  • 2.3.2 栽植密度与授粉树的配置
  • 2.3.3 定植
  • 2.3.4 土壤管理
  • 2.3.5 整形
  • 2.3.6 花果管理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处理方法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3.1.1 不同种子处理方法对育苗的影响
  • 3.1.2 不同栽植时期对杏树成活率的影响
  • 3.1.3 不同浓度ABT3号生根粉对杏树成活率的影响
  • 3.1.4 适应性与抗逆性研究
  • 3.2 仁用杏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
  • 3.2.1 物候观测试验
  • 3.2.2 根的生长情况观测试验
  • 3.2.3 枝条的生长规律观测试验
  • 3.2.4 果实的生长规律观测试验
  • 3.3 仁用杏促花技术研究
  • 3.3.1 树龄对花枝形成的影响作用
  • 3.3.2 环剥对花芽形成以及坐果的影像作用
  • 3.3.3 摘心对花芽形成的影响作用
  • 3.3.4 去顶梢对仁用杏花芽形成的影响作用
  • 3.4 果实经济性状调查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升榆林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实现林业健康稳定生产[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2)
    • [2].榆林地区天然草地毒草种类与分布调查[J]. 动物医学进展 2016(07)
    • [3].试析榆林地区对西夏历史发展的贡献[J]. 西夏研究 2015(04)
    • [4].好“闺女”李榆宁[J]. 金秋 2009(03)
    • [5].榆林地区红树莓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0)
    • [6].我的戎马生涯及参加榆林起义的经历[J]. 团结 2017(06)
    • [7].榆林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进展研究[J]. 农家参谋 2018(07)
    • [8].榆林地区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案例调查研究[J]. 中学生英语 2015(18)
    • [9].榆林地区樟子松育苗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J]. 种子科技 2020(14)
    • [10].浅谈榆林地区退耕还林的现状成效问题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5(13)
    • [11].榆林地区民间信贷资本体系的分析与研究[J]. 时代金融 2012(35)
    • [12].榆林地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8)
    • [13].榆林地区1970-2010年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分析[J]. 干旱区地理 2012(05)
    • [14].陕西省榆林地区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8(06)
    • [15].榆林地区煤矿开采环境影响分析[J]. 煤矿开采 2008(03)
    • [16].榆林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5(04)
    • [17].陕西省榆林地区塌陷地震灾害预测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3)
    • [18].榆林地区佛教、道教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现状考察[J]. 社科纵横 2012(07)
    • [19].榆林地区1~7岁儿童微、常量元素状况及饮食行为的关系[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07)
    • [20].榆林地区消化性溃疡680例胃镜及临床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08)
    • [21].榆林地区温室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 陕西农业科学 2009(04)
    • [22].黄土高原上的圣言——记宋宏斌神父与剪纸牧灵[J]. 中国天主教 2020(03)
    • [23].榆林地区降雨径流关系及产汇流机制分析[J]. 陕西水利 2018(03)
    • [24].榆林地区煤炭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及分析[J]. 陕西煤炭 2016(04)
    • [25].榆林地区寺庙壁画遗留现状调查研究概述[J]. 榆林学院学报 2018(03)
    • [26].榆林地区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J].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7)
    • [27].榆林地区实施节能减排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应对措施[J]. 陕西电力 2008(10)
    • [28].榆林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与清洁利用研究院揭牌[J]. 榆林科技 2018(03)
    • [29].榆林地区降水蒸发时间序列的多尺度特征和突变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0(09)
    • [30].榆林地区2006~2016年煤矿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J]. 陕西煤炭 2018(01)

    标签:;  ;  ;  

    榆林地区仁用杏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