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问题十分严重的国家,当前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生态恶化三大主要问题,其本质是人们实施的各类水事活动超出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协调这种矛盾和冲突的途径不外乎两大类,一是区外跨流域调水或是开发替代性水源,提升本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走自律式发展道路,积极转变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强化节水和用水需求管理,将经济社会需求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显然后者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但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科学前提,一是能科学量化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二是能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正确预判,三是能及时制定有效的调控措施。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本论文确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主题,在系统了解国内外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性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生态、技术、社会经济及其时空内涵,同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也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主要涉及五方面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及相关基础率定、边界条件预测、水资源配置和生产能力计算、承载标准设定以及承载能力计算分析等。在上述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了承载能力的影响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层次化表征指标体系,提出了“小康”和“富裕”两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 1.3.1 以区域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心,研究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 1.3.2 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化
  • 1.3.3 大系统、多目标综合研究趋势水
  • 1.3.4 量化模型趋于随机、动态化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理论与内涵
  • 2.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
  • 2.1.1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 2.1.2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 2.2 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
  • 2.2.1 有限性
  • 2.2.2 动态性
  • 2.2.3 多目标性
  • 3.2.4 不确定性
  • 2.2.5 可增强性
  • 2.3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研究内容
  • 2.3.1 水资源及相关基础率定
  • 2.3.2 情景边界条件预测
  • 2.3.3 水资源配置和生产能力计算
  • 2.3.4 承载标准设定
  • 2.3.5 承载能力计算
  • 2.4 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 2.4.1 资源限制
  • 2.4.2 环境因素
  • 2.4.3 科技进步
  • 2.4.4 制度安排
  • 2.5 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
  • 2.5.1 经验估算法
  • 2.5.2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 2.5.3 系统分析方法
  • 2.5.4 “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
  • 2.6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增强途径
  • 2.6.1 开源
  • 2.6.2 节水
  • 2.6.3 水资源优化配置
  • 第三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潜力
  • 3.1 流域概况
  • 3.1.1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3.1.2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3.2 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现状
  • 3.2.1 降水
  • 3.2.2 狭义水资源评价
  • 3.2.3 广义水资源评价
  • 3.2.4 国民经济可利用量评价
  • 3.2.5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3.3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潜力
  • 3.3.1 影响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前景的因素
  • 3.3.2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潜力分析
  • 第四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模型
  • 4.1 预测方法
  • 4.2 水资源承载能力表征指标选取与计算
  • 4.2.1 承载能力的影响因子与层次化表征
  • 4.2.2 水资源承载能力表征指标体系构建
  • 4.3 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模型的构建
  • 4.3.1 宏观经济发展预测模块
  • 4.3.2 承载力指标模块
  • 4.3.3 农产品生产能力模块
  • 4.3.4 国民经济需水预测模块
  • 4.3.5 可供水量预测模块
  • 4.3.6 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
  • 第五章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
  • 5.1 评价单元与水平年的选择
  • 5.2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历史及现状评价
  • 5.2.1 人口与牲畜的历史及现状评价
  • 5.2.2 经济指标历史及现状评价
  • 5.2.3 灌溉面积历史及现状评价
  • 5.3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预测结果与分析
  • 5.3.1 人口与城镇化预测
  • 5.3.2 经济指标与结构预测
  • 5.3.3 农产品生产能力
  • 5.3.4 国民经济需水预测
  • 5.3.5 可供水量预测
  • 5.4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结果与分析
  • 5.5 黄河流域发展对策
  • 5.5.1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 5.5.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
  • 5.5.3 进一步增强节水和开源
  • 5.5.4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 5.5.5 完善水权制度,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创新点及主要研究成果
  • 6.1.1 创新点
  • 6.1.2 主要研究成果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扬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 陕西水利 2019(11)
    • [2].提高滕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措施浅析[J]. 治淮 2019(12)
    • [3].惠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评价分析[J]. 吉林水利 2020(02)
    • [4].基于三次平衡理论的辽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J]. 内蒙古水利 2020(06)
    • [5].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与策略探析[J]. 河南科技 2018(08)
    • [6].湖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现状及预警平台建设分析[J]. 净水技术 2019(02)
    • [7].广东省雷州半岛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J]. 广东水利水电 2019(11)
    • [8].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及应用进展[J]. 人民珠江 2017(12)
    • [9].黑龙江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07)
    • [10].江阴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J]. 水利经济 2018(04)
    • [11].淮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探析[J]. 治淮 2016(11)
    • [12].河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分析[J].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6(03)
    • [13].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3)
    • [14].辽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升的空间与途径[J]. 吉林水利 2017(06)
    • [15].山西煤电基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J]. 山西水利科技 2017(03)
    • [16].基于多目标模型的锡林郭勒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J]. 内蒙古水利 2017(07)
    • [17].榆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J]. 陕西水利 2017(05)
    • [18].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研究进展[J]. 科技展望 2015(31)
    • [19].河北列入国家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试点[J]. 海河水利 2016(02)
    • [20].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设计[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1)
    • [21].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28)
    • [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分析[J]. 水力发电学报 2015(01)
    • [23].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与策略探析[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22)
    • [24].有关水资源承载能力基本问题的探讨[J].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04)
    • [25].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辽阳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估[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10)
    • [26].东营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J]. 山东水利 2020(01)
    • [27].基于双要素法的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9(05)
    • [28].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宜昌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J]. 节水灌溉 2018(01)
    • [29].青岛西海岸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与建议[J]. 环境保护 2018(Z1)
    • [30].浅析雄安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J]. 内蒙古水利 2018(02)

    标签:;  ;  ;  ;  ;  ;  ;  ;  

    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