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4年南京市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2012~2014年南京市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黄琦敏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南京210003)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2012~2014年急性迟缓性麻痹流行病学情况,评价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经验。方法:用Excel软件对全市2012~2014年AFP个案表,随访表和实验室病毒学监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京市2012~2014年共报告78例本市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19/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今后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监测

【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65-02

SubjectAnalysisofthemonitoringResultsofacuteflaccidparalysisinNanjingfrom2012to2014

HuangQimin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acuteflaccidparalysis(AFP)andevaluatedtheimplementationofAFPmonitoringsystem,aimingtoprovideactualexperiencesinmaintainingapolio-freestatus.MethodsThedataofquestionnaires,follow-uptablesandrelatedrecordsofAFPcasesFrom2012to2014werecollectedandanalyzedbyusingExcel.ResultsFrom2012to2014inNanjing,78acuteflaccidparalysis(AFP)caseswerereported.Thereportedincidenceofnon-polioAFPcaseswas3.19per100000childrenunder15yearsold,andothersurveillanceindicatorswereabovetherequirementsofWHOandMinistryofHealth.ConclusionInordertosustainpolio-freestatus,itisnecessarytokeepthesensitiveAFPsurveillancesystem.

【Keywords】Acuteflaccidparalysis;Poliomyelitis;Surveillance

为提高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江苏省自1991年起,逐步建立完善了AFP病例监测系统,1993年以后就再未发现脊灰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1]。现将南京市2012~2014年AFP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江苏省疾控中心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报告。

1.2数据统计

应用Excel软件录入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AFP病例监测

2.1.1流行病学特征

2.1.1.1地区分布南京市共12个区,78例病例分布在其中的11个区,占总区的91.67%。

2.1.1.2时间分布每个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2.1.1.3年龄和性别分布78例病例,男性45例,女性33例。发病年龄最小的为2月,最大的为14岁。

2.1.2病原学检测情况78例AFP病例,其中76例AFP病例在麻痹14天内采集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14天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7.44%,合格便采集率为97.44%。76例病毒分离结果其中有69例为阴性,7例为阳性。这7例,经鉴定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

2.1.3AFP病例诊断分类根据AFP病例病原学分类标准,78例AFP病例最终临床诊断为8例格林巴利综合症;6例神经炎;6例脊髓炎;其他(滑膜炎,手足口病,脑病等)58例。

2.1.4AFP病例监测系统监测指标完成情况2012~2014年全市本地AFP病例共计78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3.19/10万。接到AFP病例报告后48h内流调率为100%,14天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7.44%,合格便采集率为97.44%,随访表75d内送达率为96.15%。

3.讨论

南京市2012~2014年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①加大对区县疾控人员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对各级医院的主动监测和督导。提高临床医生对AFP病例的诊断能力,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敏感性[2];②扩大监测范围,将主动搜索工作落实到实处,防止漏报错报迟报。③进一步开展疫情演练和培训,提高及时发现和应对脊灰野病毒输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昀,冷红英,叶珣等.江苏省2011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5):76-77.

[2]丁帅,杨跃进,任丽君等.开封市2005-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735-2736.

标签:;  ;  ;  

2012~2014年南京市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