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遗传多样性分析

论文摘要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类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的产毒赤潮甲藻,其产生的麻痹性贝毒可通过食物链在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中积蓄,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是我国沿岸海域有毒有害赤潮藻的典型代表。本研究收集了中国沿海、欧洲海域、北美、日本等海域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分别用核糖体序列分析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了不同地理来源塔玛亚历山大藻的遗传分化程度和种内遗传多样性,以期为理清中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与其他海域居群间的关系,明确中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种源问题奠定基础。5.8S rDNA及ITS区、LSU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显示:1)47株塔玛亚历山大藻与GENEBANK上登录的塔玛亚历山大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和芬地亚历山大藻的同源性均达到99%或100%,可确定这些藻株均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复合体;2)全球塔玛亚历山大藻至少可分为四个核糖体型,即西欧型、温带亚洲、北美型藻和地中海型;中国沿海藻株聚为一支,均属温带亚洲型。3)rDNA序列显示的遗传差异有限,不能提供更丰富的多样性信息。27株塔玛亚历山大藻株的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塔玛亚历山大藻种内基因多样性为0.5035~0.9250,平均为0.7576;2)中国东海分为一支,中国南海海域藻株分为两支;ATDH01与英国海域的CCMP115、CCMP1771、CCMP2023和CCMP2022聚为一支,而与中国沿海其他藻株的遗传距离较远;3)西欧株系与东海、南海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别为0.8762和1.1372。中国东海和南海株系的遗传距离较近,仅为0.2186。以上结果表明,中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复合种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东海和南海株系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部分藻株与欧洲海域的遗传距离更近,提示中国海域可能已受到塔玛亚历山大藻外来藻株的入侵,但由于藻株数量有限,结果尚须进一步的证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
  • 1.2 赤潮生物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进化的研究
  • 1.3 核糖体DNA
  • 1.4 微卫星标记技术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核糖体型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遗传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中国沿海塔玛亚历山大藻遗传多样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