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eIF4E及VEGF表达影响的研究

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eIF4E及VEGF表达影响的研究

论文摘要

人涎腺腺样囊性癌是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其对人体的危害还不仅在于肿瘤细胞生长失控而引起的克隆性异常增生,同时,肿瘤强大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潜能是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肿瘤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前提。肿瘤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得丰富的营养,并依赖它向宿主输出大量恶性细胞致肿瘤不断生长和转移。肿瘤的血管生成与多种生长因子的刺激有关,如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移生长因子(T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其中,VEGF它由某些肿瘤细胞分泌,并与血管内皮上的受体结合,可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维持肿瘤的继续生长,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与诸多生理及病理过程有关。而实验证明多数实体肿瘤内有VEGF的异常高表达,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eIF(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eIF)家族成员(eIF4E、eIF4G等)启始帽子依赖蛋白质的翻译过程。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eIF家族成员低表达,当eIF家族成员过度表达会导致细胞生长加速,并产生形态上的改变,甚至导致细胞癌变。其中eIF4E的过度表达可以帮助机体对翻译启始上游位点的选择,引起VEGF的mRNA翻译的增加。VEGF的过度表达造成组织表型的改变,有利于肿瘤细胞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榄香烯(elemene)是我国首先从姜科植物温郁金(温莪术)的根茎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研究发现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为探讨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中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eIF4E及与肿瘤新生血管有关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eIF4E、VEGF蛋白水平表达的改变,探讨下调eIF4E、VEGF的表达及活性对抑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的作用,为榄香烯及顺铂的临床联合用药早日应用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1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由华西口腔医院生物学研究所提供。经复苏,孵育,传代分为10个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浓度榄香烯处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用顺铂加榄香烯处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在不同时间观察SACC-83细胞的形态,应用免疫细胞组织化学SP法检测eIF4E蛋白表达情况,同样方法检测与肿瘤新生血管有关的VEGF的表达。2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以α=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结果1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均可以下调SACC-83细胞中eIF4E及VEGF蛋白的表达,榄香烯与对照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榄香烯下调eIF4E、VEGF蛋白的表达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着榄香烯作用时间的延长,eIF4E、VEGF蛋白表达依次下降。3榄香烯(60μg/ml)和顺铂(3μg/ml)联合用药可加强SACC-83细胞的生长抑制。结论1 SACC-83细胞中eIF4E和有关肿瘤新生血管生长因子VEGF蛋白高表达。2榄香烯和顺铂可抑制SACC-83细胞的生长,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榄香烯、顺铂联合用药有较高的生长抑制率,两药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3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eIF4E和有关肿瘤新生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发现榄香烯作用组eIF4E、VEGF的表达较空白和溶剂对照组低;提示榄香烯抑制的生长不仅与蛋白合成抑制有关,而且还与eIF家族成员引起相关蛋白(VEGF)表达下降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eIF4E及VEGF表达影响的研究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照片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血管生成与肿瘤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英文缩写词索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病分子机制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7)
    • [2].联合检测血清E-cad、MMP-2及VEGF的表达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3].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来源微泡的初步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01)
    • [4].57例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33)
    • [5].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癌症进展 2020(15)
    • [6].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02)
    • [7].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分析[J]. 临床医学 2013(08)
    • [8].涎腺腺样囊性癌36例临床病理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12)
    • [9].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治疗进展[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09(01)
    • [10].iNOS及VEGF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8(06)
    • [11].涎腺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肿瘤学杂志 2017(04)
    • [12].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结构的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3(02)
    • [13].神经细胞黏附分子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表达及临床意义[J]. 肿瘤学杂志 2010(04)
    • [14].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观察[J]. 哈尔滨医药 2009(04)
    • [15].9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析[J]. 青海医药杂志 2008(02)
    • [16].神经生长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02)
    • [17].超声诊断涎腺腺样囊性癌[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10)
    • [18].口腔小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分析33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9)
    • [19].涎腺腺样囊性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11)
    • [20].58例大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06)
    • [21].颌面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析[J]. 江苏医药 2011(10)
    • [22].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关同源异型盒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02)
    • [23].钙黏素家族相关基因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的关系[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0(03)
    • [24].头颈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和影像分析[J]. 江西医药 2010(08)
    • [25].iNOS、VEGF和CD34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口腔医学研究 2008(06)
    • [26].复发性涎腺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8(03)
    • [27].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超微结构的观察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 2009(04)
    • [2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肿瘤 2008(03)
    • [29].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相关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J]. 口腔生物医学 2019(01)
    • [30].嗜神经侵袭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33)

    标签:;  ;  ;  

    榄香烯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eIF4E及VEGF表达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