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城市社会整合研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城市社会整合研究

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城市社会整合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为线索,侧重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城市社会整合体系的基本特点及其变革,着重探讨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构建城市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一些基本问题。 本文认为,社会整合主要是指社会组织运用各种手段促使社会成员和谐共处,增进社会一体化的过程。研究分析社会整合至少具有两个视角:一是从要素构成角度研究分析社会整合体系,一是从质、量、度角度研究分析社会整合体系。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城市,单位体制是社会整合的主体模式,社区整合发挥补充作用,社会整合行政化运作和过度整合。这种社会整合体系是奠定在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单一传统公有制经济、高度组织化的战略思想和革命组织模式以及城乡二元社会格局的基础上的。它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及其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等等,中国城市社会整合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单位整合不再是城市社会整合的主体模式,政府组织的社会整合结构与功能显著调整,居民委员会在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大大增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开始凸显,社会整合客体的构成日趋复杂,整合手段逐渐从行政化手段向多元化手段转变,整合力度逐渐从过度整合向弹性整合转变。这就意味着原有社会整合体系趋于瓦解,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现实任务。 根据已经显露的端倪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我国城市新型社会整合体系应该是以社区整合为基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社会整合体系。其基本特征主要有: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最基本载体是基层法定社区,总体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合主体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力量的有机统一,整合客体是多元利益群体或多元社会阶层,整合手段具有多元性。构建这一新型社会整合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效率与公平双赢、法治与德治并举、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相统一的原则。要把和谐社区建设作为构建中国城市新型社会整合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进程
  • 1.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1.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
  • 1.2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结构、功能
  • 1.2.1 城市的经济社会特征
  • 1.2.2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 1.2.3 当代中国城市体系的结构特征
  • 1.2.4 当代中国城市的地位作用
  • 1.3 社会整合的含义和研究视角
  • 1.3.1 社会整合的基本涵义
  • 1.3.2 研究分析社会整合的两个视角
  • 1.4 选题意义和本文内容结构
  • 1.4.1 选题意义
  • 1.4.2 本文内容结构及其创新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会整合体系评析
  • 2.1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市社会整合体系的主要特点
  • 2.1.1 单位体制是社会整合的主体模式
  • 2.1.2 基层社区组织发挥社会整合补充作用
  • 2.1.3 社会整合行政化运作与过度整合
  • 2.2 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会整合体系形成和运行的主要条件
  • 2.2.1 传统公有制垄断地位的形成和凝固是其经济基础
  • 2.2.2 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其根本保证
  • 2.2.3 高度组织化的战略思想和革命组织模式是其重要条件
  • 2.2.4 城乡二元社会格局是其必要条件
  • 2.3 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会整合体系的历史作用和负功能
  • 2.3.1 推动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双向功能
  • 2.3.2 严重影响社区发育
  • 2.3.3 严重阻碍社会流动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整合体系的变革
  • 3.1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整合体系变革的突出表现
  • 3.1.1 单位整合不再是城市社会整合的主体模式
  • 3.1.2 城市政府的社会整合结构与功能显著调整
  • 3.1.3 居委会组织不断发展,地位作用明显增强
  • 3.1.4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开始成为社会整合的新生力量
  • 3.1.5 社会整合客体构成复杂化
  • 3.1.6 社会整合手段与整合度明显变化
  • 3.2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会整合体系变革的根本原因
  • 3.2.1 经济体制转轨的推动作用
  • 3.2.2 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和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的功能
  • 第四章 构建城市新型社会整合体系
  • 4.1 中国城市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基本特征
  • 4.1.1 新型社会整合的最基本载体是基层法定社区
  • 4.1.2 新型社会整合的总体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4.1.3 新型社会整合体系诸要素具有明显的多元性
  • 4.2 构建中国城市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基本原则
  • 4.2.1 坚持“以人为本”
  • 4.2.2 坚持效率与公平双赢
  • 4.2.3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
  • 4.2.4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
  • 4.2.5 坚持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
  • 4.3 构建中国城市新型社会整合体系的基础工程:和谐社区建设
  • 4.3.1 社区建设的含义和历史发展
  • 4.3.2 和谐社区建设的重点内容
  • 4.4 后小康时代中国城市社会整合展望
  • 4.4.1 后小康时代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基本状况
  • 4.4.2 后小康时代中国城市社会整合主要特点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协商民主:作为社会整合的同意政治[J].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 [2].“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同步”:中共城市社会整合思想与实践(1949~1957)[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7(03)
    • [3].民族社会整合视角下的协调共享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7)
    • [4].以色列社会整合的内在基础[J]. 国际研究参考 2016(07)
    • [5].社会整合视域下的当代农民意识形态建构[J]. 祖国 2017(01)
    • [6].朋友越多越健康?[J]. 健康之家 2017(03)
    • [7].战后杭州工会与城市社会整合(1945~1949)——基于四起理事长“去职”风波案的分析[J]. 城市史研究 2017(01)
    • [8].仪式重构:仪式性传统体育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宾阳县炮龙节探析[J]. 体育科技 2018(04)
    • [9].村庄人口差异与村庄社会整合——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0].基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与经济、社会整合[J]. 理论月刊 2012(03)
    • [11].党的执政与工会社会整合[J].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1(04)
    • [12].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整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03)
    • [13].社会整合视角下“校园贷”预防与干预的思考与探索[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11)
    • [14].清代盐运古道与社会整合[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5].浅谈转型期广西城乡社会整合问题——基于人力资源流动视角分析[J]. 传承 2010(18)
    • [16].“开放协调法”与两岸社会整合[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04)
    • [17].社会整合:从单位走向社区[J]. 浙江经济 2008(20)
    • [18].组织嵌入:1949~1953年成都的政权建构与社会整合[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7(05)
    • [19].社会整合视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24)
    • [20].现阶段中国面临的社会整合难题与解决思路[J]. 科学社会主义 2014(04)
    • [21].礼仪社会整合的实现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 [22].社会治理现代化境阈下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与功能调适的理论解析[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03)
    • [23].仪式实践与榉村的社会整合[J]. 民俗研究 2018(03)
    • [24].社会整合[J]. 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 2008(07)
    • [25].论政党功能与社会整合[J]. 党政论坛 2011(10)
    • [26].试析学校教育在社会整合中的作用[J]. 教学与管理 2009(30)
    • [27].论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机制[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28].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及其功能调适研究——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J]. 宁夏社会科学 2018(04)
    • [29].抗战时期的生产动员与乡村社会整合:以山东为中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30].民族国家构建视角下当代也门的社会整合探究[J]. 中东研究 2018(01)

    标签:;  ;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城市社会整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