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SHR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及丙丁酚联合阿托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SHR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及丙丁酚联合阿托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HR结合维生素D3腹腔注射成功建立AS模型,运用AFM观察AS不同时间SHR主动脉内皮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探讨丙丁酚联合阿托伐他汀干预对AS形成过程中SHR主动脉内皮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2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2只(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高脂饲料喂养)、丙丁酚组20只(高脂饲料喂养、丙丁酚150mg/kg.d灌胃)、阿托伐他汀组20只(高脂饲料喂养、阿托伐他汀10mg/kg.d灌胃)、联合干预组20只(高脂饲料喂养、丙丁酚150mg/kg.d+阿托伐他汀10mg/kg.d灌胃)。另取12只同源同周龄雄性京都种WKY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实验开始前给予模型组和药物组每只大鼠维生素D370万U/kg一次性腹腔注射。于实验开始前每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空腹抽取眼眶后静脉丛血液行有关化验,并于实验第4、8周末随机处死6-10只大鼠,直接心脏取血,测定有关指标,同时取胸主动脉弓处血管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另取胸主动脉下段血管制作标本运用AFM观察内皮细胞膜表面纳米水平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1.WKY对照组和SHR对照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在实验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4、8周末,模型组和药物组血清TC、LDL-C、HDL-C较实验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血清TC、LDL-C下降最显著(P<0.01),丙丁酚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下降亦显著(P<0.05);模型组血清HDL-C水平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各组血清TG水平实验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2.血清NO、ET-1、ox-LDL含量变化:实验8周末,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药物组血清NO、ET-1和ox-LDL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血清NO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ET-1和ox-LDL均明显降低(P<0.05);药物组间血清NO、ET-1及ox-LDL无显著性差异(P>0.05)。3.光镜下观察:WKY对照组和SHR对照组主动脉内膜较薄而光滑,染色均匀,内皮完整,内皮下细胞排列整齐,无脂质沉积。随时间延长,模型组病变最重,8周末可见主动脉内膜表面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隆起,内皮下间隙明显增宽,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弹力纤维层不呈平行状排列。联合干预组病变最轻,内膜轻度增厚,内皮细胞基本完好,内皮下间隙未见明显增宽,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不明显,弹力纤维层排列排列基本规则。丙丁酚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病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4.AFM观察:WKY对照组和SHR对照组主动脉内皮细胞排列规整,走行一致,表面由大小较一致的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组成,排列均匀,界限清晰。模型组随时间延长,内皮细胞形态逐渐不规则,走行混乱,表面小球样隆起逐渐融合成片状,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界限模糊。药物组随时间延长细胞膜表面结构也发生变化,但与模型组相比,更接近对照组,以联合组最接近。模型组和药物组内皮细胞膜平均粗糙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1.高脂饲料喂养SHR结合维生素D3腹腔注射能引起血清TC、LDL-C明显升高,并引起AS病变。1.AFM可以清楚地观察到AS时主动脉内皮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变化,是一种观察膜形态结构的良好工具。2.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主动脉内皮细胞膜呈现动态改变,提示内皮细胞受损可能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始动和关键因素。3.丙丁酚、阿托伐他汀既可降低血脂,增加NO生成、减少ET-1及抑制ox-LDL形成,还能保护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发挥抗AS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正文
  •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特色与创新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综述(一) 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
  • 综述(二) 原子力显微镜对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研究概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动脉粥样硬化SHR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及丙丁酚联合阿托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