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离子和聚酰胺类高分子微凝胶颗粒相互作用的研究

稀土离子和聚酰胺类高分子微凝胶颗粒相互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聚N-异丙基丙烯烯胺(PNIPAM)微凝胶作为一种温度敏感性智能材料,近年来在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一部分工作集中在微凝胶响应机制的理论解释,另一部分则通过NIPAM与其它单体的共聚,以期实现对材料的改性,从而获得多重敏感性的功能微凝胶,以拓宽其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首先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P(NIPAM-co-AAc))微凝胶颗粒,在此基础上引入具有光、电、磁性能的稀土离子(Tb、Eu)与其配位,以得到具有紫外光、温度和pH响应性的新型高分子载体,并针对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稀土配合物的光、热和pH性能开展研究。通过控制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的用量,可制备不同形态的凝胶颗粒。其中当交联剂Bis用量为NIPAM单体的10%时,制得了大小均一、单分散较好的微凝胶颗粒。P(NIPAM-co-AAc)微凝胶兼具了温敏性单体NIPAM及离子型单体AAc的性能,并显示出了温度及pH敏感性。微凝胶的温敏特征量LCST的大小与AAc的质量分数有关,增大AAc的用量使微凝胶的LCST增大;另外,微凝胶的pH敏感性随AAc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以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稀土配合物的光、热和pH性质为研究目标,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Zeta电位分析仪器(ZETA)、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和荧光光谱(FL)对P(NIPAM-co-AAc)微凝胶颗粒分别与两种稀土离子(Tb、Eu)所获得的配合物进行了光、热和pH性质的研究,结果发现: P(NIPAM-co-AAc)微凝胶颗粒和Tb(III)之间发生了有效的能量传递,明显增强了Tb(III)的特征荧光发射,其能量传递效率达到40%,另外,该复配微凝胶具有温敏性和pH响应性;同时发现P(NIPAM-co-AAc)微凝胶颗粒和Eu(Ⅲ)之间也能发生能量传递,对Eu(Ⅲ)的特征荧光发射和基体高分子的发射均可增强,该复配微凝胶颗粒亦具有明显的温敏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智能凝胶类别及研究进展
  • 1.2.1 温敏性凝胶
  • 1.2.2 PH 敏感性凝胶
  • 1.2.3 光敏性凝胶
  • 1.2.4 磁场敏感性凝胶
  • 1.2.5 热、光敏感凝胶
  • 1.2.6 温度及PH 双重响应型凝胶
  • 1.2.7 磁性、热敏感凝胶
  • 1.3 智能性凝胶的应用及展望
  • 1.3.1 药物释放系统
  • 1.3.2 化学机械器件
  • 1.3.3 化学膜和化学阀
  • 1.3.4 人工触觉系统
  • 1.3.5 物料分离
  • 1.3.6 吸水材料
  • 1.3.7 在分析和医学诊断等方面
  • 1.3.8 应用展望
  • 1.4 稀土发光材料综述
  • 1.4.1 稀土元素概述
  • 1.4.2 稀土发光材料的分类
  • 1.4.3 稀土荧光的产生机制和能量传递
  • 1.4.4 配体-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效率和配体的选择
  • 1.5 稀土高分子的研究进展
  • 1.5.1 掺杂法制备稀土高分子材料
  • 1.5.2 键合型稀土高分子材料
  • 1.6 稀土高分子的应用
  • 1.6.1 发光材料
  • 1.6.2 射线屏蔽材料
  • 1.6.3 磁性材料
  • 1.6.4 在荧光探针技术
  • 1.6.5 其它应用
  • 1.7 立题背景
  • 第二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微凝胶P(NIPAM-CO-AAC)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2.2.3 实验步骤
  • 2.2.4 样品的表征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凝胶的形态
  • 2.3.2 凝胶的温敏性
  • 2.3.3 凝胶的PH 敏感性
  • 2.3.4 P(NIPAM-CO-AAC)结构表征
  • 2.4 小结
  • 第三章 P(NIPAM-CO-AAC)微凝胶颗粒与稀土离子TB 配合物的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与材料
  •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3.2.3 P(NIPAM-CO-AAC)-TB(Ⅲ)体系的制备
  • 3.2.3.1 TBCL3 的制备及浓度标定
  • 3.2.3.2 P(NIPAM-CO-AAC)交联型聚合物微凝胶颗粒的合成
  • 3.2.3.3 P(NIPAM-CO-AAC)-TB(Ⅲ)复配微凝胶颗粒的制备
  • 3.2.4 不同PH 值配合物的配制
  • 3.2.5 样品的表征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透射电镜分析
  • 3.3.2 ZETA 电位分析
  • 3.3.3 紫外光谱分析
  • 3.3.4 红外光谱分析
  • 3.3.5 荧光光谱分析
  • 3.3.6 LCST 及相行为分析
  • 3.3.7 不同PH 值的荧光发射分析
  • 3.4 结论
  • 第四章 P(NIPAM-CO-AAC)微凝胶颗粒与稀土离子EU 配合物的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与材料
  • 4.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4.2.3 P(NIPAM-CO-AAC)-EU(Ⅲ)体系的制备
  • 4.2.3.1 EUCL3 的制备及浓度标定
  • 4.2.3.2 P(NIPAM-CO-AAC)交联型聚合物微球的合成
  • 4.2.3.3 P(NIPAM-CO-AAC)-EU(Ⅲ)复配颗粒的制备
  • 4.2.4 样品的表征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扫描电境分析
  • 4.3.2 ZETA 电位分析
  • 4.3.3 紫外光谱分析
  • 4.3.4 红外光谱分析
  • 4.3.5 荧光光谱分析
  • 4.3.6 LCST 及相行为分析
  • 4.4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仿凝集素微凝胶的制备及葡萄糖响应特性[J]. 高分子学报 2020(09)
    • [2].温敏性糖基P(NIPAM-co-OVSGal)微凝胶的相转变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4)
    • [3].重金属离子吸附用微凝胶研究新进展[J]. 化工进展 2016(10)
    • [4].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J]. 上海涂料 2009(07)
    • [5].快速响应葡萄糖敏感微凝胶的制备及性能[J]. 化学工程 2018(12)
    • [6].一种具有“核-须”结构的热响应性微凝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5(01)
    • [7].光敏性微凝胶在光固化电泳涂料中的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 2012(11)
    • [8].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含氟温敏型微凝胶[J]. 胶体与聚合物 2011(02)
    • [9].反应性丙烯酸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应用[J]. 涂料工业 2009(03)
    • [10].丙烯酸微凝胶的合成及其在阴极电泳涂料中的应用[J]. 上海涂料 2012(10)
    • [11].可动微凝胶调驱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07)
    • [12].反应性微凝胶分散液的流变性能[J]. 化学工程 2008(06)
    • [13].SiO_2-HA/PNIPAm核壳温敏微凝胶的合成及其溶胀性能[J]. 化学学报 2014(06)
    • [14].聚丙烯酰胺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J]. 精细石油化工 2011(06)
    • [15].天然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在食品微凝胶传递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9(15)
    • [16].新型可动微凝胶体系的渗流行为研究[J]. 新疆石油地质 2011(01)
    • [17].交联温敏微凝胶的棉织物舒适度调控性能[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18].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的制备及结构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0(07)
    • [19].高分子微凝胶控制合成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高分子通报 2009(03)
    • [20].含氟反应性微凝胶在水性自分层涂料中的应用[J]. 涂料工业 2009(10)
    • [21].河南油田微凝胶驱技术的矿场实践与认识[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06)
    • [22].不同结构形态二氧化硅/高分子复合微凝胶材料制备研究[J]. 高分子通报 2016(08)
    • [23].可动微凝胶封堵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6)
    • [24].聚丙烯酸/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纳米复合微凝胶的制备及表征[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5].交联剂用量对阳离子微凝胶合成及性能的影响[J].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6].光敏性微凝胶在光固化电泳涂料中的应用[J]. 涂料工业 2012(11)
    • [27].可动微凝胶调驱体系室内评价[J]. 断块油气田 2011(01)
    • [28].微凝胶驱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3)
    • [29].塑料表面载银微凝胶层层组装膜的制备及抗菌活性[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1(04)
    • [30].反应性微凝胶在织物印花黏合剂中应用性能的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 2008(06)

    标签:;  ;  ;  ;  ;  ;  ;  

    稀土离子和聚酰胺类高分子微凝胶颗粒相互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