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角度分析《道德经》多译本现象 ——以《道德经》四个英译本为例

从阐释学角度分析《道德经》多译本现象 ——以《道德经》四个英译本为例

论文摘要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著作,在国内外影响巨大。《道德经》译本众多,仅英译本就达一百多种。然而,迄今为止,对于《道德经》译本的研究多是探讨译者主体性和翻译策略等问题,对《道德经》众多译本出现的原因深入研究的文章则不多见。本文运用阐释学核心思想“理解与解释”及现代阐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出的“理解的历史性”和“效果历史”理论,参照辜正坤、许渊冲、安乐哲和哈米尔四位译者的译本,分析《道德经》多译本现象。研究发现,阐释者对原作的“理解”与“解释”和翻译过程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一致,不同的译者的主观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译本存在。译者在理解之后进入解释阶段,不同的翻译理念也会促使他们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译出风格迥异的作品。理解的历史性造成原文本的不确定性,译者在此基础上的理解难免不同。效果历史造成了文本的开放性,不断的《道德经》源文本考古发现导致《道德经》研究反复地更新与修订,也造成了《道德经》多个译本的出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道德经》译本研究概况
  • 第三节 本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二章 《道德经》及阐释学
  • 第一节 《道德经》介绍
  • 第二节 阐学理论与翻译
  • 第三章 从阐释学角度分析《道德经》多译本现象
  • 第一节 四个参照译本及译者介绍
  • 第二节 “理解与解释”在《道德经》翻译中的体现
  • 一、译者的理解在《道德经》翻译中的具体体现
  • 二、译者的解释在《道德经》翻译中的具体体现
  • 三、小结
  • 第二节 “理解的历史性”和“效果历史”在《道德经》翻译中的体现
  • 一、理解的历史性在《道德经》翻译中的具体体现
  • 二、效果历史在《道德经》翻译中的具体体现
  • 三、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第一节 本论文内容问顾
  • 第二节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从阐释学角度分析《道德经》多译本现象 ——以《道德经》四个英译本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