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

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

论文摘要

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的“根”在中国,它是华族移民在马来西亚异质文化土壤里培育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是华族文化认同的象征符号。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里,华语戏曲作为一个标志性文化,它是华族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与马来族、印族及其他民族相区别。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存在的意义以及社会文化功能不是单方面的,其走向是多元的,表现在从较为单一的宗教范畴,扩大到世俗社会的领域。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生存的最首要的决定因素,在于宗教功能的发挥。出于历来华族宗教生活的需要,华语戏曲与宗教祭祀的关系密切,一向都是宗教祭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上演,沿用的是中国乡间演戏的世俗通例。宗教祭祀为华语戏曲的上演提供了适宜的机会,同时也利用华语戏曲这一表演形式争取信徒,扩大影响。华语戏曲属于俗文化的范畴,和华族的节日民俗息息相关,它在马来西亚的移植和发展,明显地表现出民俗性的特征。华语戏曲的宗教功能主要体现在“酬神娱鬼”这一层面上。除此之外,华语戏曲的社会文化功能,还明显地体现在世俗语境下的多功能整合,其中最突出的是“娱人”的功能。马来西亚华族不曾间断的演剧活动,已经成为华族日常生活实践的重要一环,它是华族意识形态的表现,最大程度上构筑了华族的公共领域,组织华族的公共生活,是华族向心力与凝聚力的表现,也为华族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是集体知识和想象产生的场所。另外,华语戏曲表演经常促成商品交易的平台,是华人商品贸易的辅助手段,也为华人显示其经济实力,提升其社会地位创造了条件。在华人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华语戏曲的理解以及它在各种语境下的价值,已经在华人社会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强有力的、多元的穿透力。值得特别强调的是,现代转型中的华语戏曲在保持其“中华性”的文化根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上本土化色彩。随着社会的变迁,与民众日常生活领域联系紧密的宗教仪式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变迁。变化最大的是仪式的内容,其次是仪式的功能。宗教仪式中离不开“酬神娱鬼”的环节,华语戏曲曾经占据了表演的舞台,成为人们因循守旧的一种奉献给神灵的礼物。然而,时代的转型,华语戏曲这种表演形式逐渐被歌台所取代,同时,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兑华语戏曲的市场,华语戏曲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另外,在功能方面,华语戏曲的演剧活动在彰显其最重要的宗教功能的基础上,其“娱人”的世俗功能不断弱化,一些新的功能意义得以生发,华语戏曲与慈善、教育事业建立了特殊的关联,显示出其本土性的一面。本文前两章在界说研究对象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的基础上,对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的特征及其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进行总体的叙述,力求在东南亚华语戏曲的整体格局中探明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独特的生存形态。通过对华语戏曲史进行分期叙述,以揭示每个历史阶段华语戏曲的主要特点、原因及其影响,这对于系统地把握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的个性及其与东南亚其他国度华语戏曲的共性是大有裨益的。本文的后三章是重点章节,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第三章论述华语戏曲在世俗语境下的功能意义及其意识形态特征。华语戏曲能够进入马来西亚这个居住国的现实生活,和华族对娱乐的渴望和追求分不开。第四章主要论述华语戏曲的宗教功能,即“酬神娱鬼”,这是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得以安身立命的关键。现代转型中的华语戏曲最能充分体现华语戏曲在马来西亚的本土化向度。第五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华族宗教仪式的变迁,主流文化对华语戏曲的排斥与禁限,使得华语戏曲不断遭受“生存”的诘难,逐渐淡出华人社会。在马来西亚的现代化进程中,把握机遇以拓展华语戏曲艺术的生存空间,以文化自救的方式实现华人文化权的诉求,这是至关重要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关于马来西亚华语戏曲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三节 问题和方法
  • 第二章 马华戏曲史概述
  • 第三章 世俗语境下的华语戏曲
  • 第一节 华语戏曲与节日民俗
  • 第二节 从娱神到娱人和狂欢
  • 第三节 演剧和意识形态
  • 第四章 宗教语境下的华语戏曲
  • 第一节 文化认同与标志性文化
  • 第二节 华族的宗教与民间信仰
  • 第三节 酬神娱鬼
  • 第五章 现代转型中的华语戏曲
  • 第一节 仪式的变迁
  • 第二节 冲突与禁限
  • 第三节 文化权的诉求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戏曲文献整理出版浅谈[J]. 中国京剧 2020(05)
    • [2].黄裳戏曲研究特色及成就平议[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3].从“流行音乐”来看戏曲研究的必要性[J]. 黄河之声 2020(09)
    • [4].古典戏曲研究四十年:“让思想冲破牢笼”[J]. 文学遗产 2019(02)
    • [5].以“场上”为中心戏曲研究的路径[J]. 戏剧文学 2018(09)
    • [6].日本大正年间的中国戏曲研究论略[J]. 戏剧艺术 2017(03)
    • [7].投稿须知[J]. 戏曲艺术 2017(01)
    • [8].建国以来山西戏曲研究述评[J]. 戏友 2015(04)
    • [9].“前海戏曲研究丛书”总序[J]. 中国戏剧 2014(04)
    • [10].为明国粹大道 不惜继晷焚膏——我的戏曲研究之路[J]. 传记文学 2020(03)
    • [11].《戏曲研究》稿约[J]. 戏曲研究 2019(04)
    • [12].《戏曲研究》稿约[J]. 戏曲研究 2020(01)
    • [13].《戏曲研究》稿约[J]. 戏曲研究 2020(02)
    • [14].“草鞋没样 越打越像”——我与戏曲研究[J]. 传记文学 2020(10)
    • [15].《戏曲研究》稿约[J]. 戏曲研究 2019(03)
    • [16].《戏曲研究》稿约[J]. 戏曲研究 2016(03)
    • [17].《戏曲研究》稿约[J]. 戏曲研究 2016(04)
    • [18].《戏曲研究》稿约[J]. 戏曲研究 2017(01)
    • [19].论“连台本戏”一词的历史呈现及其内涵[J]. 戏曲研究 2017(02)
    • [20].《戏曲研究》稿约[J]. 戏曲研究 2017(02)
    • [21].《戏曲研究》2016年度四大专题[J]. 戏曲研究 2015(03)
    • [22].《戏曲研究》2016年度四大专题[J]. 戏曲研究 2016(01)
    • [23].戏曲文献学建立及戏曲研究发展刍议[J]. 中华戏曲 2015(02)
    • [24].略论“前海学派”——《前海戏曲研究丛书·总序》[J]. 戏曲研究 2013(03)
    • [25].论狩野直喜对王国维中国戏曲研究的继承和补充[J]. 名作欣赏 2020(33)
    • [26].多维立体视野下的广西戏曲研究新作——读《广西戏曲与文献论稿》[J]. 桂学研究 2018(00)
    • [27].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新向浅析[J]. 戏剧之家 2019(19)
    • [28].戏曲研究的学科结构[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8(03)
    • [29].戏曲的复兴——写在“前海戏曲研究丛书”出版之前[J]. 中国艺术时空 2014(02)
    • [30].“第一届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举办[J]. 文学遗产 2016(05)

    标签:;  ;  ;  ;  

    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